《禹貢》是《尚書·夏書》中的一篇,“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是說大禹劃分九州疆界,順山勢疏通河道,依土地肥瘠制定貢獻田賦等級的辦法,所以稱作《禹貢》。《禹貢》全文約1200字,由“九州”、“導山”、“導水”和“五服”4部分組成,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全部性區域志。“九州”部分首先依據河流、山脈、海洋作為天然界線,將全國分為9個區域,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然後,依次敘述九州內的各項地理內容。這種以天然界線吲分割槽域的做法,在現代地理學上叫做自然區劃,具有很高的地理意義。各個自然區域之間,不僅山脈、河流、湖泊不同,而且氣候、土壤,植被、物產也不同。《禹貢》根據各州自然條件的差異來定田賦的等級,這在當時是很科學、很合理的事情。《禹貢》描述的九州自然條件差異,以土壤、植物最明顯。在九州範圍內,由於南、北方的水分、氣溫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類。《禹貢》是中國第一部講土壤分佈和分類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壤地理著作。“導山”部分描述了4列山系。因此《禹貢》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出現的最早描述山脈系列及其分佈的著作。“導水”部分敘述了黃河、長江、淮河、洛水、渭水、漢水等9條河流的水源、流向、流經地、所納支流以及河口等內容,還記載了榮澤、菏澤、大陸等10個湖泊。可見,《禹貢》還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陸地水文地理著作之一。“五服”部分反映了中國古代統治者的地域觀念和傳統方式。“服”這種地域因距離京城遠近而改變賦制,距離越遠,其政治影響也隨之減弱。每服四方各500裡,層層外延,成甸、侯、綏、要、荒五服。統治者對各服施行的統治辦法是不一樣的,距離京城近的關係密切;相反,則關係比較鬆散。由此可見,《禹貢》還是中國最早的政治地理著作。
《禹貢》是《尚書·夏書》中的一篇,“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是說大禹劃分九州疆界,順山勢疏通河道,依土地肥瘠制定貢獻田賦等級的辦法,所以稱作《禹貢》。《禹貢》全文約1200字,由“九州”、“導山”、“導水”和“五服”4部分組成,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全部性區域志。“九州”部分首先依據河流、山脈、海洋作為天然界線,將全國分為9個區域,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然後,依次敘述九州內的各項地理內容。這種以天然界線吲分割槽域的做法,在現代地理學上叫做自然區劃,具有很高的地理意義。各個自然區域之間,不僅山脈、河流、湖泊不同,而且氣候、土壤,植被、物產也不同。《禹貢》根據各州自然條件的差異來定田賦的等級,這在當時是很科學、很合理的事情。《禹貢》描述的九州自然條件差異,以土壤、植物最明顯。在九州範圍內,由於南、北方的水分、氣溫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類。《禹貢》是中國第一部講土壤分佈和分類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壤地理著作。“導山”部分描述了4列山系。因此《禹貢》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出現的最早描述山脈系列及其分佈的著作。“導水”部分敘述了黃河、長江、淮河、洛水、渭水、漢水等9條河流的水源、流向、流經地、所納支流以及河口等內容,還記載了榮澤、菏澤、大陸等10個湖泊。可見,《禹貢》還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陸地水文地理著作之一。“五服”部分反映了中國古代統治者的地域觀念和傳統方式。“服”這種地域因距離京城遠近而改變賦制,距離越遠,其政治影響也隨之減弱。每服四方各500裡,層層外延,成甸、侯、綏、要、荒五服。統治者對各服施行的統治辦法是不一樣的,距離京城近的關係密切;相反,則關係比較鬆散。由此可見,《禹貢》還是中國最早的政治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