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意小影片golf

    關於《我不是藥神》這一部人們盛讚幾乎零差評的電影,我反覆觀影幾回,確實,誠如口碑那樣,這部電影除了幾個搞笑無厘頭的片花之外,處處都具有引人深思的點,最終還是居多的壓在了“現實對人性的考驗”這一話題之上。

    在《我不是藥神》中一瓶正版格列寧的價格將近是印度版格列寧的20倍。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價格之差呢?是其中因為所涉及到的專利版權問題,印度版的藥屬於假藥,侵犯了他人的權益,所以影片中的人們無法透過正常渠道吃到便宜而有效的印度藥。很多人病人負擔不起這昂貴的正版藥的價格,這價錢較低的印度藥便成為了他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後便透過途徑找到了主人公程勇讓其幫忙偷運該藥物,程勇成為藥販子,有了後續劇情的發展。

    有人會說法律是不是過於的嚴苛,不夠人性化。但我卻想說,社會還是需要這樣的邊邊框框去束縛著人們的行為,因為你要知道這個社會並非所有人都是善類。如果國家沒有對一些東西有這嚴格的把控。很可能讓一些不法分子鑽了空子。而藥物更是至關重要,關乎人們性命。如果不對此嚴加管控,假藥盛行,藥效並不對等,甚至會危害人們性命,我想請問,孰輕孰重?法律雖然都是硬邦邦而又死板的條文,但他也一直在進步,儘量在包容的更多。

    而在影片末,因為主人公的善行,也得到了,法律的理解,從而獲得減刑。而現實生活中的這起案件中的藥販子,最後也以無罪釋放。所以那些在抱怨法律苛刻,不體諒民心的人,麻煩再看問題的時候,可否也不要如此片面。什麼東西都會越來越好的,你要給他這個時間去成長。

    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誕生,也讓一位作出巨大貢獻卻漸漸被人們遺忘的老人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他就是王振義,一名著名的製藥專家。他曾研製出了一種可以治療急性幼粒白血病的藥物。他曾無私的放棄了治療藥的版權,為了讓更多的人可以平價的得到治療。

    當治療白血病的藥物研製成功時,有很多代理商聞訊而來,為了得到藥品的代理權,而他們的所言也與影片中的一些情節相互對應

    “您放心吧,您把這款藥的代理權交給我,有很多人需要這藥,無論什麼價格,咱們都能賣得出去的。”

    而電影中程勇打動印度廠長的那句關鍵性的話語。便是“在中國,有很多人,需要用這個藥來救他們的命,命。就是金錢……”

    何時開始?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變成如此?不禁叫人心生涼意,人性的黑麵,和慾望的不堪。讓我們對人性又產生了深深地懷疑。

    而在一部美國的紀錄片《黑錢》中,也揭露了讓人覺得無奈而又諷刺的現實問題。

    紀錄片中的主人公——VERANO公司的CEO麥克皮爾森。透過收購藥品公司,來提高藥品價格,以近3%的成本價來賺取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純利潤。藉此暴利,成為了美國的風雲人物。在紀錄片中,原本有很多依靠這些藥物治療的患者,在藥價提高數幾十倍之後,變得無力承擔,選擇了放棄生命和自己。

    一顆藥原價13.5美元,卻在他的運作之下變成750美元,僅僅原價為600美元的藥物,卻也抬高到2萬元。而面對社會輿論和病人的指責,他並沒有絲毫的愧疚,依舊保持著勝利者的微笑。面對這一行為,為什麼人們無法制止?因其行為都是合法合理的,並沒有一點超出法律的邊界。所以,即使是他把魚目化珍珠,社會的輿論早已一邊倒的控訴他,卻也於事無補。為了活命還是要想方設法的購買藥物,任由他在其中獲取暴利。

    在現實生活中,世界上也有著很多商人在從事著這樣的壟斷事業,在一層層的剝削著人民,壓榨著人民。

    “格列寧的價格如此之高昂,有些人傾家蕩產都負擔不起,試問他們這樣的定價真的合理嗎?”

    在金錢利益和道義的選擇上,有些人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金錢。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何其冷漠。

    而在電影裡當那個白血病老年人向警官的哭訴,“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又何其的讓人心疼。萬物皆有兩面,人性也有黑白兩面。有人可以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無私貢獻自己,而有人卻只為自己的貪念,全然不顧。

    這僅僅這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同?不。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即使被命運放到了同樣的位置,甚至更殘酷,他們也絕不會犯罪,絕不會作出又被良心的事來。所以不要在拿什麼價值觀不同來搪塞。犯罪就是犯罪!錯了就是錯了!任何理由都不足以美化。希望我們都能守得住初心,向陽而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不玩遊戲,只要拍照好,還要顯擺,買什麼手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