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微信支付寶怎麼保證不會給自己的員工或者家人的賬戶上隨便多打幾個零
4
回覆列表
  • 1 # 林師宏文

    大的平臺一般不會,因為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小的平臺,可能會存在你說的亂象,因為小,亂一點也不會壞事。如果大了呢,一點面酵能讓全團發酵起來。

    如果你是馬化騰,你會允許這種風險存在嗎?你不怕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嗎?

    所以大的平臺,一般都不會!

  • 2 # 財來不會晚

    這個問題很意思,不只存支付平臺上,傳統行業的工作中也存在這種問題,簡單舉兩個小例子,對比一下,看線下容易還是線上容易?

    收銀員工作,超市的收銀員看到自己家人親戚來買東西,收錢的時候少掃兩個產品,家人親戚就白拿超市兩個產品了,這種情況如何避免,有人說監控,小東西監控拍的出來來嗎?超市盯監控看的人能看的過來嗎?

    公司財務人員,大量跟錢有關的工作,每天收款打款,為什麼不往自己家人的賬號上打點錢呢?

    水果店員工,家人親戚來的時候,稱重可以多給點,這也是折損,怎麼避免呢?

    銀行工作人員,家人來存款的時候,為什麼不給多打兩個零呢?這種情況更像題主所說的,估計還等不到當天下班就回露餡了,他能保證下面沒人來取款嗎?就算沒人取款,到下班交賬的時候怎麼矇混過關呢?

  • 3 # 生活支付小能手

    不可能增加,就算他們內部增加了資金數字也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他至少要面對五大控制規則。

    一是資金的結算體系控制。也就是資金結算流程,這是最根本的約束規則。以微信支付為例,當你掃描支付一筆資金的時候,表面上看你的微信餘額少了一筆資金,對方微信餘額多了一筆資金,而實際背後資金流轉是,你掃碼的支付指令傳遞給了中國銀聯後臺,中國銀聯向微信支付(財付通)傳送扣款指令,並從由人民銀行控制的備付金中扣款,再入對方賬號餘額中,整個資金的流轉體系是與後臺實有資金相匹配的。所以,就算你內部修改了數字餘額也沒有任何意義。

    二是會計對賬體系控制。他們每天都是有會計對賬的,支付平臺得賬戶餘額如果與實際資金不匹配,很容易透過技術手段查出來是誰修改了賬戶餘額。

    三是人民銀行監控體系控制。人民銀行對支付平臺的監控體系還是很嚴格的,所有平臺得賬戶餘額中的資金全部存入人民銀行的賬戶中,並由人民銀行控制實時扣劃。

    四是技術體系控制。技術程式上已確定賬戶餘額充值時,必須有相信的資金入賬,如果你篡改程式規則,必將引起核心系統報警。

    五是風險管理體系控制。所有支付平臺都有內部風控組織,監控整個平臺的合法合規運營,如果個別內部人想篡改資金數字也是很難做到的。

  • 4 # 實體店老王

    看了幾個人的回答,說的都比較繁瑣,我來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說一下吧。

    雖然這些網路支付平臺是歸屬於個人,但涉及到資金問題時,國家是管控的,明面上這些網路支付平臺屬於某個公司,但實際上的現金互動都是建立在特定監管機制下的。也就是說當你利用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轉賬、付款時也是受到監管的。而這種監管是雙向的,一個是監控企業有無違規行為,一個是監控使用者是否有違規行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是命脈,怎麼可能不監管?而且有這種類似支付寶、微信的支付牌照全國共有247張有效支付牌照,而且還有很多牌照即將被取消。

    先說個例子,支付用有A轉賬給支付寶使用者B,只要不提現其實是與銀行沒有直接關係的,除非你提現到銀行才會有記錄。假設支付寶是一缸水,剛裡面有個類似鴛鴦鍋的隔膜將這缸水隔成兩個區域,支付寶使用者內的存款是一杯水,假設一缸水有100杯,隔膜量變分別有50個使用者50杯水,如果使用者A把自己的那杯水轉給了使用者B,使用者A和使用者B正好處在隔膜的兩邊,雖然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有了互動,但實際上這個缸裡還是100杯水。

    (不管資金如何變動,杯子裡、缸裡的水的來龍去脈都是可查的)

    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做這個比喻沒用,聽我往下說。我們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上分析,支付寶、微信等平臺的確是有內部私下增加資金數字的可能,但你要知道這水缸都是被監控這的,假設把銀行與相關監管機構比作站在水缸外的人,誰往缸裡倒了水,水是怎麼獲得的,怎麼運到這的,難道你會不清楚?誰的水拿走了,誰的水給了誰,作為旁觀者一清二楚的。你以為你往缸裡倒水別人看不到?

    所以,這方面不用太擔心,你說的那種情況也僅僅是可能,根本不會出現那種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孝義市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