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沂藍書院趙月光

    時間公元1129年春節(建炎三年),不攜帶任何現代物品,穿越到這個時間點,地點可任選。我選擇南宋的建康府(今南京)。

    當時其他的幾個國家:西夏已經衰落,大理是個封閉的小朝廷,金國雖然強大但太野蠻,西遼偏遠,蒙古是一盤散沙,吐蕃還是四分五裂。

    找準十年左右能夠建功立業的物件:岳飛。

    公元1129年,岳飛在建康,僅僅是個統制,相當於是個旅長。我去拜訪他,跟他聊一聊天下大事,送給他兩句讖語:

    “遇曹得楊,遇鄂而興。”

    他將來一定會大吃一驚。現在跟岳飛談的雖然投機,但我在他眼裡也只是一個普通讀書人。我說:現在我要去鄂州,缺點盤纏,嶽將軍是個豪爽的人,能文能武。能否借在下幾貫錢?嶽將軍到了鄂州,我一定奉還。到時,還要請嶽將軍寫一首《滿江紅》。

    岳飛是個豪爽的人,當下給了我10貫錢。

    我到了鄂州(武漢)後,定居下來,做點小事情、教點書維持生計。

    轉眼到了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飛的大軍已經駐紮在鄂州。一天,一個小軍官來找到我,說岳帥要見我。我看,機會來了。

    我給岳飛提出如下建議:

    1,要北伐成功,嶽將軍手下必須要有20萬大軍。但官家對手握10萬大軍的將軍倘不放心。

    2,收編楊么殘部,嶽將軍手下可有10萬大軍。剩下的10萬怎麼來?首先是劉光世的5萬人,要把劉光世的部隊搞到手,必須與宰相和樞密院的頭頭們搞好關係,特別是張浚,他是吃軟不吃硬。然後是王彥的2萬八字軍,可以讓王彥駐紮在荊州,不直接隸屬嶽將軍。川陝的吳玠還有5萬大軍。到時候,可以讓張浚來督軍,僅僅是讓他來督軍,表面我們是萬分忠誠於朝廷的,但張浚不能直接指揮戰鬥,否則會敗得很慘。

    3,如果張浚翻臉,不把劉光世的軍隊交給嶽將軍。嶽將軍千萬不可撂挑子,如果有2萬八字軍和5萬陝軍,還是可以成功。

    4,不要跟皇帝談立嗣的事,官家很忌諱武將說這些事。

    岳飛沉吟一晌,點點頭,說:有道理!

  • 2 # 詩婢楚楚

    公元1129年,靖康之恥剛好過去兩年。此時宗澤已薨,26歲的英州刺史岳飛正在王充部下御營使司統制軍馬,剛好算一得上一個正兒八經的武將。要是有機會能面見岳飛,我會告訴他:您明年會遇到韓世忠、再過幾年,黃帝還得給您送錦旗。但是您要小心這個爛泥糊不上牆的軟柿子皇帝,當然不敢說您和您兒子都要死在他手上。。。就算說了,忠義無雙的嶽爺爺大概也不聽,說不定還得先治我個不忠之罪,要是再定性為金兵奸細,那可就太崩潰了。

    就算我等穿越回1129年,論勇論謀相差岳飛不止千里計。唯一可做的大概就是帶點現代化的東西過去,做點裝神弄鬼、鐵口直斷的小把戲,估計嶽爺爺也看不上眼。如果僥倖能活到岳飛被害,看能不能把岳雲救下來。但是按這對父子的秉性,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估計救下岳雲他也不會獨活。

  • 3 # 成都地產逍遙君

    1129年時,遼朝早已滅亡,遼朝末帝耶律延禧被金人俘虜後囚禁在極北苦寒之地,於1128年病死,契丹民族的復國重擔全部落在了勢單力薄的耶律大石身上,而此時的耶律大石還留在可敦城,沒有西行,所以西遼帝國此時尚未建立起來。我會選擇去投奔耶律大石,為了讓契丹這個偉大民族的血脈能夠流傳到今天。

    至於南宋王朝,這個王朝讓我很不舒服。文縐縐的,一點沒有大唐的勇武進取的精神。尤其是趙構,我才懶得在這種偽君子手下效力。即便像岳飛那樣精忠報國,到頭來還落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偉大的英雄被昏庸的君主賜死,我是接受不了這種結局的。我也不會有那種愚忠思想,非得為所謂的趙宋賣命。像宋朝這種文弱的政權,滅亡是必然,他的滅亡不會帶來漢民族的滅亡,讓新生的強盛軍事帝國取代其是更好的選擇。

    當我跟著耶律大石在西遼安定下來後,我還要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將中華文化的根基和血脈在中亞的土壤上永遠地紮根下去。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時間還不算長,我會採取強硬的手段推行中華文化的傳播,哪怕是被迫推行相對溫和的佛教也好。將中亞的領土和居民深深打上中華的印記。

    如此一來,中華民族在西域就有了真正的開拓基地,而以後的疆獨問題,或者蘇聯對中亞吞併脅迫中國側翼的威脅也就不會出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部分人用兩個手機,你怎麼看這個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