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上半年受理投訴近三成為家用電子電器類
家電售後服務成投訴重災區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商品類、交通工具類、服裝鞋帽類與房屋及建材類投訴量居前五位。其中,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佔27.8%,高居第一位。
據瞭解,家電售後服務成為重災區,小家電“三包”期限短甚至無“三包”,以及家電維修難、維修成本高,成為家電類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家電廠家將售後外包,服務商區別對待“三包”期內和“三包”期外服務標準或是造成這一痛點的主因。
按投訴性質來看,消費者針對售後的投訴已超過對質量問題的投訴:售後服務問題佔28.5%,質量問題佔24.6%,合同問題佔20.5%,虛假宣傳問題佔8.9%,價格問題佔4.0%,假冒問題佔3.3%等。
其中,小家電不耐用,廠家承諾的“三包”期限短,甚至無“三包”,成為家電類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之一。對此,某小家電品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與大家電(如空調巨頭動輒承諾壓縮機6年包修)較長的“三包”期相比,小家電普遍只包修一年,主要是由於行業特質決定的:首先,小家電品類繁多,產品更新快(往往幾個月就更新一次新品),廠家不會儲存零配件以備維修,導致壞了修不了;二、小家電售價低,如果維修費用超過一百元,消費者通常會嫌麻煩或認為不划算而選擇買新的。第三,近年來健康小家電、美容小家電等迅速發展成為市場寵兒,但由於行業規範、標準尚未建立,行業門檻的缺失給大量雜牌、山寨廠家以可乘之機。
上述人士表示,消費者唯有選擇正規商家的大品牌產品,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因為既可向商家維權,也可向廠家維權。他還特別提醒說,廠商用於做贈品的小家電產品也適用於國家“三包”規定,“贈品一旦質量不佳,同樣可以要求廠商退換或維修。”
中消協還指出,消費者投訴突出的問題還包括:部分廠商存在重銷售輕服務的觀念,服務意識淡薄,部分家電品牌售後服務對消費者訴求不重視,服務廣度和深度不夠,廠家缺乏對下屬維修網點的有效監管,特別是農村邊遠地區售後服務缺失,維修難,維修成本更高;以及個別家電品類產品在旺季配送、安裝等服務不及時等。
據瞭解,上述投訴痛點以空調品類最為突出,因為空調易壞而被認為是家電品類中最“嬌貴”的一員,且擁有“三分質量、七分安裝”的特質。廣州家用電器維修協會專家告訴記者,針對空調售後的投訴還體現在維修收費不透明方面。此前,資訊時報也曾接到多個類似投訴,比如家住海珠區的王阿婆就曾致電資訊時報表示,預約維修工上門時對方提出要收200元的上門費,上門後說要支付350元加氟,“只看見工人用一個氣罐充了一下氣,到底加了多少並不知道。”沒多久王阿婆的空調又不製冷,另一維修工上門卻表示空調不是缺氟而是壓縮機壞了。
在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看來,部分家電廠家將售後服務外包,並區別“三包”期內和期外的服務,是造成“小病大修”、“沒病亂修”、漫天要價等維修亂象的主因。
他說,國家規定“三包”期內,消費者享受免費維修,也就是維修成本由廠家自己負擔,或向外包的服務商支付,這一階段廠家為了自己品牌的聲譽,往往對授權服務商監管嚴格,且擁有服務收費定價權和話語權,通常量大、結算標準偏低,服務商利潤空間較為有限;但“三包”期外,授權服務商直接向消費者收費,因為資訊的不透明和不對稱,消費者很容易被多收費。在這之外,市場還存在大量不具資質的山寨、游擊隊服務,消費者往往被忽悠。
“近年來,中國家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與之相伴而生的家電服務市場卻並未大增。”劉步塵還指出,廠家在售後服務上的預算僅為產品定價不足2%,這明顯不足:一些龍頭企業的毛利高達30%,但在為售後服務投入上卻捨不得多花一分錢;那些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的企業,更是想著怎麼從售後服務費用上省出一些來緩解業績壓力,“如果家電廠商不正視和改變這些問題,維修難、收費高等行業痛點將一直存在。”
中消協上半年受理投訴近三成為家用電子電器類
家電售後服務成投訴重災區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商品類、交通工具類、服裝鞋帽類與房屋及建材類投訴量居前五位。其中,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佔27.8%,高居第一位。
據瞭解,家電售後服務成為重災區,小家電“三包”期限短甚至無“三包”,以及家電維修難、維修成本高,成為家電類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家電廠家將售後外包,服務商區別對待“三包”期內和“三包”期外服務標準或是造成這一痛點的主因。
小家電無“三包”或“三包”期太短被垢病按投訴性質來看,消費者針對售後的投訴已超過對質量問題的投訴:售後服務問題佔28.5%,質量問題佔24.6%,合同問題佔20.5%,虛假宣傳問題佔8.9%,價格問題佔4.0%,假冒問題佔3.3%等。
其中,小家電不耐用,廠家承諾的“三包”期限短,甚至無“三包”,成為家電類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之一。對此,某小家電品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與大家電(如空調巨頭動輒承諾壓縮機6年包修)較長的“三包”期相比,小家電普遍只包修一年,主要是由於行業特質決定的:首先,小家電品類繁多,產品更新快(往往幾個月就更新一次新品),廠家不會儲存零配件以備維修,導致壞了修不了;二、小家電售價低,如果維修費用超過一百元,消費者通常會嫌麻煩或認為不划算而選擇買新的。第三,近年來健康小家電、美容小家電等迅速發展成為市場寵兒,但由於行業規範、標準尚未建立,行業門檻的缺失給大量雜牌、山寨廠家以可乘之機。
上述人士表示,消費者唯有選擇正規商家的大品牌產品,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因為既可向商家維權,也可向廠家維權。他還特別提醒說,廠商用於做贈品的小家電產品也適用於國家“三包”規定,“贈品一旦質量不佳,同樣可以要求廠商退換或維修。”
空調安裝維修等售後投訴突出中消協還指出,消費者投訴突出的問題還包括:部分廠商存在重銷售輕服務的觀念,服務意識淡薄,部分家電品牌售後服務對消費者訴求不重視,服務廣度和深度不夠,廠家缺乏對下屬維修網點的有效監管,特別是農村邊遠地區售後服務缺失,維修難,維修成本更高;以及個別家電品類產品在旺季配送、安裝等服務不及時等。
據瞭解,上述投訴痛點以空調品類最為突出,因為空調易壞而被認為是家電品類中最“嬌貴”的一員,且擁有“三分質量、七分安裝”的特質。廣州家用電器維修協會專家告訴記者,針對空調售後的投訴還體現在維修收費不透明方面。此前,資訊時報也曾接到多個類似投訴,比如家住海珠區的王阿婆就曾致電資訊時報表示,預約維修工上門時對方提出要收200元的上門費,上門後說要支付350元加氟,“只看見工人用一個氣罐充了一下氣,到底加了多少並不知道。”沒多久王阿婆的空調又不製冷,另一維修工上門卻表示空調不是缺氟而是壓縮機壞了。
家電維修兩大頑疾有待解決在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看來,部分家電廠家將售後服務外包,並區別“三包”期內和期外的服務,是造成“小病大修”、“沒病亂修”、漫天要價等維修亂象的主因。
他說,國家規定“三包”期內,消費者享受免費維修,也就是維修成本由廠家自己負擔,或向外包的服務商支付,這一階段廠家為了自己品牌的聲譽,往往對授權服務商監管嚴格,且擁有服務收費定價權和話語權,通常量大、結算標準偏低,服務商利潤空間較為有限;但“三包”期外,授權服務商直接向消費者收費,因為資訊的不透明和不對稱,消費者很容易被多收費。在這之外,市場還存在大量不具資質的山寨、游擊隊服務,消費者往往被忽悠。
“近年來,中國家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與之相伴而生的家電服務市場卻並未大增。”劉步塵還指出,廠家在售後服務上的預算僅為產品定價不足2%,這明顯不足:一些龍頭企業的毛利高達30%,但在為售後服務投入上卻捨不得多花一分錢;那些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的企業,更是想著怎麼從售後服務費用上省出一些來緩解業績壓力,“如果家電廠商不正視和改變這些問題,維修難、收費高等行業痛點將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