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歸德府中醫世家冰泉
-
2 # 大董說
所謂“人有三畏”,衍生自“君子三畏”,出自《論語·季氏》,原話是,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畏天命:畏是怕,也是敬畏、遵從、服從、天命是人生哲學、宗教信仰、主義等。人生要遵從、服從、人生哲學、佛、上帝、主義、有所怕,才有所成。
畏大人:這個大人並不是指大官,而是指:父母、師長、有道德學問的人。我們要有敬畏之心,尊敬他們,遵從他們的教誨,服從他們的指導,才有進步,才會成功,才有成就。
畏聖人之言:我們讀《論語》、《四書五經》|、《佛經》、《聖經》、《可蘭經》、這些都是聖人之言。怕違反聖人之言 ,所以,我們要遵守服從聖人所說的話,作為人生言行的標準。
反之,沒有智慧的人: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沒有智慧的人,沒有中心思想,言行都不合乎道德標準,到處碰壁,沒有人緣,終於失敗。
狎大人:不信任父母師長、和有道德學問的人,一意孤行,一事無成。
侮聖人之言:不聽聖人的話,胡言亂語,胡作非為,一敗塗地。
人有了這些畏懼,就不會那麼狂妄或自大,就會謙虛而慎言慎行,就會時刻關照自己與天命、大人、聖人之言的差距,從而鞭策自己去惡向善,精進向上,每天都做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
3 # 易彥銘
孔子說,人有三畏,是哪三畏呢?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論語:為政篇》有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一輩子隨著年齡的沉澱,心裡的想法也會越來越適應現實,用道家的說法就是境界逐漸升高,對於身邊事物的把握越來越準確,三十歲的時候,人生事業的巔峰期,可謂“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雄心壯志,未來一片坦途。到了四十,十幾年的風風風風雨雨,閱盡喜怒哀樂,人生百態,為人處世早有了一套自己的方式,遇到事物不會再感到迷惘,盲從跟隨。五十知天命,隨著歲月的沉澱,眼界開始放的長遠,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不再為煩瑣勞心,看待事物更善於去總結規律,從事物的根本去尋找解決問題。若說五十以前四兩撥千斤以技巧取勝,五十以後便是一力降十會,管你千般變化,我自明月照大崗。一個是“陰謀”,一個是“陽謀”,順勢而為,而你不得不為。懂天命者,畏天命,小事人定勝天,大事洪流滾滾,古有始皇三千童男女求不死藥,近有奔月尋仙願。風雨雷電,生老病死,終為人力不可逆。
現在是個資訊高度化流通的社會,透過一些網路軟體的輔助,幾乎每個人都可謂全知全能,一些前輩大師的經驗理論被批的狗血臨頭一無是處,可到真正要用的時候,批判者無一面紅耳赤,怎麼做怎麼錯。畏懼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人是有好奇心的動物,而且好奇心很重,越是畏懼的東西越想去了解,征服。神農氏畏疾病而嘗百草,畏神明而飛天奔月,現在又開始因為對宇宙的敬畏,不斷的嚮往征服外太空。
沒有敬畏之心的人就像個小孩子,因為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什麼能碰什麼不能碰,所以我們大部分人身上都在小時候留下一些或多或少的傷疤,透過這些傷疤雪的敬畏,不再去冒險,初生牛犢不怕虎,後一句就是往往皆為虎口食。時代不斷變化,知識也不斷爆炸,時過境遷,日新月異,企業家如果不能保持自己的敬畏之心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進步,往往就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各領風騷數百年。
-
4 # 林沐雨講周易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也即是人要尊重自然規律,尊敬父母、師長和有道德學問的人,學習聖賢的言行。
我原本是一個高中教師,有幸傳承了《奇門遁甲術》《太乙神數》《大六壬》三式和風水擇日諸術,透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驗證,深深敬佩中國古聖先賢的道德學問。常以孔聖人的三畏之說為做人之本,獲益良多。
-
5 # 詩在我心情韻長
《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此處的“畏”不是畏懼,而是敬畏)
君子,是僅次於聖人的具有較高德行和出眾能力的人。
簡單來說,真正的君子需要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聖人所說的話。
敬畏天命,也就是說要遵從天地自然的執行法則。
敬畏大人,也就是說要對身處高位的人有敬畏心,不可輕視放縱。(不等同於諂媚)
敬畏聖人所說的話,也就是說不要輕易輕侮聖人的言語。
-
6 # 浩羽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季氏》第八章)(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在上位的人,畏聖人的話。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不尊重在上位的人,蔑視聖人的話。)“畏”有畏懼、敬畏、尊重等義,孔子說的“三畏”,指人生面對三個大問題所應持的態度。
一是敬畏天命。孔子信天命的問題後面將專章來討論,我們在這裡把“天命”理解為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只能適應這些規律,按規律來工作、來生活,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只能在適應規律的前提下,創造條件推進或延緩事物發展的過程,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某種事物的質的轉化。如某些農作物品種的改變,不尊重自然或社會規律,一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或社會工作的失敗。許多事例給我們留下慘痛的教訓,更提醒我們必須敬畏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敬,則尊重;畏,則不可違逆。
二是尊重領導人。人類社會是有組織的群體,必須有分工,有人掌握全域性、最後決策和指揮,整個社會才能有秩序地發展,各個機構才能運轉;如果一盤散沙,人人各行其是,社會根本不能存在。所以應該尊敬領導人,在現代民主社會,領導人是我們共同選舉的,當然應該接受領導,支援他的工作,這正是體現民主;如果他不符合人民的要求,透過一定的程式可以罷免他。對領導人輕慢乃至對抗,或者陽奉陰違,是違背民主法制的錯誤行為。
三是尊重聖人之言。孔子說的“聖人”,指的是他前代的傑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認為他們具有非凡的智慧,為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重視和實行他們言論中的成功經驗和教導,可以繼續推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這是孔子“畏聖人之言”的用意所在。
-
7 # 牧童棋子
人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認為人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遵循命中的定數,遵循賢哲的教誨。做事立心,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要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行事才無愧於天地人心。
-
8 # 閃耀的太陽888
孔子說人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認為人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遵循命中的定數,遵循賢哲的教誨。做事立心,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要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行事才無愧於天地人心。
回覆列表
君子有三畏出自《論語·季氏》,所謂畏就是敬畏,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天命是超人間的主宰者,以現代的觀點來看即為萬事萬物均需遵循的自然規律,是人生的最後的決定者,遠遠高出大人、聖人之言之於人生的威嚴。大人與聖人之言屬於現實世界,大人的威嚴在於權力,聖人的威嚴在於道德,是善的化身。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論語·季氏》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自然規律。“大人”,指德高望重的王公大人。“狎”,輕慢。
孔子說:“君子應該有三點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規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聖人的言論。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懼畏。他輕慢德高的王公大人,蔑視聖人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