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常摸魚的九歌
-
2 # 飛哥講歷史
唐太宗、宋太祖,等此類名稱是“廟號”
即已故皇帝在自家太廟(剛剛去世會有自己的廟,幾代之後合祭到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
一般這個稱呼都是繼位的皇帝定,也就是老子死後,兒子或者是其他繼承者,對前一位的尊稱,一般,廟號不會輕易改變,畢竟都是按順序排的(也有過了很久,後世改變的,一般都是不重要、沒什麼功績的皇帝)
“祖”這個稱呼,看字就知道,清太祖努爾哈赤、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都是開國之君,然後開國之君再追封自己的父親、爺爺,等等,具體追封到哪個長輩,就看心情了
“宗”這個稱呼,舉個例子說,以唐朝為例: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等等
從以上可以看出,一般高宗或者中宗(可對比其他朝代,下圖為清朝)之後就不會按照順序了,應該是按功績,或者是為人
-
3 # 上海進出口空運代理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
4 # 蚊子De文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阿文!今天咱們來講一講皇帝稱號的由來。皇帝是中國從秦始皇以後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三皇指的是: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五帝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
5 # 90閒人
眾所周知“皇帝”這個稱呼是秦王政創立的,統一六國的秦王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王朝,同時建立了專制主義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專制主義制度的一大核心,就是“皇權至上”。
為了表彰自己一統天下的豐功偉業,秦王政結合“三皇五帝”的稱呼,創立了“皇帝”的稱呼,他是第一個皇帝,即始皇帝!
“皇帝”這個稱呼是有講究的,皇為上天,有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上古有三皇;帝為大地,生物之主,“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上古有五帝。皇為上,帝為下,始皇帝合二為一,意指天地是萬物之主,而皇帝則是天子。
創立了新稱呼,始皇帝順便也改了其他規矩,比如皇帝自稱朕,不過始皇帝沒改別人對他的稱呼,仍然是陛下。
“陛下”中的 “陛”指的是帝王宮殿的臺階,《戰國策·燕策》載:”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講的就是荊軻刺秦時,秦舞陽拿著地圖匣走到秦宮臺階下,而秦王的護衛和近臣也在臺階下。
君主威嚴,群臣進諫時不敢直接稱呼君主,就說一聲”陛下“,請臺階下的近臣代為轉告,久而久之,陛下就成了對君主的稱呼。
另外還有一個稱呼跟“陛下”幾乎同時,那就是“上”,“上”也有表示君主的意思,《呂氏春秋·察今》載:“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上”是國君的意思,因為這時候還沒有皇帝。
到後來有皇帝了,“上”就成了皇帝的稱呼,從秦朝至清朝,“上”的身影跟“帝”差不多密集。而“上”逐漸變成“皇上”是在明清時期的事情,在明朝時,“皇上”成為一個非正式的稱呼,用以在私下稱呼皇帝,當面仍然稱呼“陛下”。滿清入關後,“皇上”逆襲“陛下”,成了皇帝的主要稱呼。
回覆列表
什麼宗,祖的這個是叫廟號,一般祖只能給開國皇帝用,比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
宗就是對國家有很大貢獻的皇帝。
漢朝時沒有大功績的皇帝沒有資格擁有廟號,不過三國以後廟號就開始氾濫了,
廟號裡有太的,基本都是王朝開創者。
還有比如什麼漢武帝之類的是諡號。是死了之後由後人加上去的評判這個人一生的。不過諡號並不是皇帝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