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帥小西De

    題主大哥,你是哪裡看到的啊?

    一個研究生導師真的不可能幾十個學生,而是一個團隊幾十個學生,團隊內有不同職稱結構的老師,如教授、副教授、講師、師資博士後等。再者說,研究生招生指標也沒那麼多,一年一個導師2-3個碩士,1個博士是常見的。

    今年我們學科研究生指標又縮減啦,一個老師也就1個碩士生名額,憂傷啊...

    當然,也許是小西個人見識有限,沒有了解到具體情況。

    上圖是一個研究生學習室的照片,在研一課程學習結束後,大部分碩士都是在這樣的小隔間度過的(還有隔壁的實驗室)。

    小西自己也帶碩士,"指導"不是給學生上課,不需要每天都管著,一般來說2周左右溝通交流一次,學生彙報下個人的研究進展和遇到的問題,我給他做一些指導或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比如說學生做實驗失敗幾次,我也會和他一起做一次,然後幫他找原因。相對來說,一個老師指導幾個研究生的話,時間上完全沒問題。

    另外,"老帶新"也是研究生中很好的傳統,課題具有傳承性,不少團隊10-20年就研究一個方向,博士生、研二研三的學生會新來的研究生指導,如看什麼文獻、開題的流程和細節,新生也會提前跟著做一些輔助性實驗。之前,小西讀研的時候,還給師姐洗了大半年的瓶子呢...

    同時,團隊還會1-2周開一次課題組例會,每個學生輪流做一些彙報,大家一起幫忙把關和解決問題,甚至在例會上學生都會針對某個問題爭論,這些都是很好的科研環境。

    若是幾十個學生的研究團隊,學生更好指導。作為團隊帶頭人的大牛很忙,基本是管好團隊老師,學生會細分到團隊每個老師,自己掛個名。

    工科導師指導學生最怕的是沒有科研經費,畢竟每個學生的學位論文課題都得花費不少的費用。往往缺少課題專案的導師,學生都是最後學院分配的,而不是學生雙向選擇主動選的,不過部分院校會根據導師的情況劃分招生指標,沒有足夠的經費職稱是不會給招生指標的。

  • 2 # 思並快樂著

    看到這個問題,我數了一下我門下的研究生。

    現在算上即將畢業的研究生,我門下一共有10名研究生。學碩三年學制,每年分配到門下一個。專碩2年學制,每年分配到門下4個左右。現在門下一共有3名學碩,7名專碩。

    今年6月份有1名學碩,4名專碩即將畢業。然後到今年年10月份左右,門下又會有新一屆的研究生被補充進來。

    觀察我自己和周圍我博士同學的情況,門下10名左右研究生是常態。考慮到研究生導師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問題,同時也是對研究生負責,院校一般會做平衡和協調,不允許一個導師出現“超負荷”指導狀態。

    僅以人文社科領域而言,研究生的日常狀態和導師角色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上課。專碩和學碩入學後,一般都要在第一年上完所有的專業核心課。所以,第一年,上課,寫課程論文是研究生的日常狀態。這個環節,研究生和導師的交集一般是很少的,除非導師專案很多,需要研究生參與進來。但絕大多數導師是不具備成為“老闆”的條件的,即擁有的科研專案屈指可數甚至是沒有的。

    第二,研究生階段主要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階段,研究生擁有的自由空間很大,導師一般不會深度介入並指手畫腳你的日常生活。有的導師會給門下研究生規定階段性科研任務,比如讀書,閱讀專題論文等,大部分導師則是任由學生自由探索。

    第三,研究生導師發揮“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畢業論文環節:幫助研究生敲定論文選題,確立論文大綱,梳理研究思路。即發揮一個學生學位論文“把關人”的作用。但也僅僅是選題,章節,學術規範等大方向把關,像論文細節,比如錯字病句,段落劃分,註釋引證參考文獻等細節,還是主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

    研究生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師指導為輔的角色定位自然就大大降低了導師的工作量。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導師,同時帶著本科生,碩士,博士,但依然能“遊刃有餘”的原因。

    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對僅僅想追求研究生學歷的學生而言,可能是求之不得的事,這種導師無論如何要比在各方面使勁榨取學生勞動力的導師強太多。但對於想在學術上有所精進的學生,導師的不管不顧可能就遠遠不夠。所以,如果你是後者,主動積極滴去“騷擾”一下導師,表現出主動求知的姿態,導師還是很歡迎的。

    以上,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灌籃高手》最適合流川楓的女生是哪一個?她有什麼出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