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墓非良墓
-
2 # 向敬之
首先要糾正,胤礽並沒有坐過一刻皇位,而是在儲位上做了三十七年太子。
其母赫舍里氏皇后生育他時難產而死,被康熙親自撫養教育,自幼聰慧好學,熟讀經史百家,擅長弓馬騎射,可謂是文武兼備。康熙外巡和行圍,胤礽監國,治績不俗。
然而,康熙在強化儲君教育時,也對諸皇子的成長備加註重。康熙將對赫舍里氏皇后的愛,悉數轉移到胤礽的身上,更加珍愛,在禮制上和待遇上,明顯不輸於皇帝。康熙過分崇隆、放縱太子,預設太子諸多僭制行為,“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大失人心,而其他成年皇子康熙的倚重中,對太子強烈不滿,形成了勢重人眾的反太子派。
康熙對胤礽失望日久,但仍持放任狀態,導致太子更加瘋狂,終於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帳殿夜警”事件中,被一直覬覦儲位的皇長子胤褆誣陷,胤礽有不軌行為,激怒康熙第一次廢儲。
康熙廢儲後,其他皇子暗結親信,各成集團,奪嫡之爭愈演愈烈。加之胤礽辯誣,承認諸多不法行為,但說不曾有弒父之心,康熙深感欣慰,決意復立胤礽。
胤礽被康熙乾綱獨斷地復儲後,仍不收斂,更加暴虐,甚至出現了與步軍統領託合齊等陰謀篡位之舉,導致康熙再次在五十一年十月廢儲,將胤礽以罪禁錮於鹹安宮,甚至組成了一支龐大的監控隊伍。
個人觀點如下:首先太子是赫舍裡皇后(也就是康熙的第一個皇后)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唯一的一個兒子,他的外祖父就不用多說了,赫舍裡皇后與康熙的感情不論從政治上還是情感上都是比較深的,赫舍裡皇后死於難產,作為原配皇后的嫡長子(當然他前面有個大阿哥,但是平妃所生,也就是庶出),那麼太子可謂是此時繼任大統的第一人選,此時孝莊太后已經年邁,赫舍裡孃家勢力還是很大的,再加上康熙對原配皇后的感情,無論從政治聯盟還是各方面都會立其為太子,好了,這只是起因。
大家都知道當時年富力強的康熙並沒有將其交給後宮其它妃嬪撫養,而是親自帶在身邊養育,年幼的太子與康熙同吃同住,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父子,自然父子感情相較與其它皇子深厚的多,這也是為何康熙兩立兩廢太子的原因。其實太子據歷史記載還是文武雙全的一個良才,不過想也知道,康熙自小親自調教的,肯定差不了。無論從情感,政治背景,嫡長子的傳統地位還是胤礽的個人能力,都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最合適的人選。那麼為何地位如此穩固的太子會遭遇兩立兩廢呢,雖然有幾個比較能幹的兄弟算計,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他自己。
一、正是因為他的各方面都太適合當太子了,他有恃無恐,難免放鬆警惕。
二、他自小就被立為太子,跟著自己的皇帝老爹一同起居,地位尊崇,在他心裡自己的地位以及和皇帝老爹的感情,是其它兄弟替代不了的,在心理上形成了天下是他家的,當然這個他家只包括他和他的皇帝老爹,其它兄弟已經被他排除在外,也造成了他的膽大妄為,比如自己皇帝老爹的東西,不經請示,只要自己看上了就隨便拿,而反觀其它皇子,康熙隨便賞賜點什麼都要千恩萬謝。
三、喪母之後,從小被康熙保護的太好,沒有經過什麼宮廷鬥爭,官場斡旋,畢竟他是太子,未來的儲君,總是被人捧著,造成狂妄自大,但心思又比較單純,否則也不回受人算計,上了明朝皇室的公主朱棣的孫女。
四、康熙活的時間太長了,古代人壽命普遍較短,尤其是帝王,但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太子從生下來就是太子,到了四十多歲還是太子,何況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太子,估計再不弄點動靜出來,他不一定能活過自己的皇帝老爹。
五、第一次廢太子之後,他可能也收斂了自己的作風,但心裡一直還是認為自己的皇帝老爹不會拋棄他,只能說他太單純了,康熙確實疼他,但關係再親,終究不是尋常人家的父子,還有君臣之別,特別是康熙再次復立太子,更讓他認定,自己在皇帝老爹心裡是無可替代的,自己的太子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再加上康熙已年邁,沒有精力再去培養新的接班人了,但是這個時候他卻一直忽略了一個問題,皇帝的兒子不止他一個,而且在這些年他作來作去,想早點當皇帝的時候,他的幾個兄弟們卻已經羽翼漸豐,而且他們一致的首要目標便是搬倒太子,二而太子在一次又一次的破壞了與父親之間的感情(再好的父親也很難容忍自己的兒子整天盼著自己死吧,何況是一代帝王)之後,還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危機,所以最後只能涼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