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洞察三農永珍
-
2 # 洞庭清水塘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也想起一首歌:時間時間慢些吧,不要再讓他變老了,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流……
在這裡,首先表明我的態度,我是會回去的,而且是必須回去。
傳統的道德觀念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孝順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出門在外的人也都會逢年過節的回家看望自己父母。可如果父母不在了,我們還會回去嗎?
這個問題了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不同的想法。畢竟,現在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從農村出來,進了城,父母去世後農村沒有什麼親戚,過去了吃住在哪?也有一部分人在農村有親戚,這時候他們會選擇回去,順道看看親戚。
不管回去還是不回去,自己心裡那個孝心不能丟掉。這是為人子女的根本,也是為人父母的榜樣。
朋友們,你們會如何選擇?
-
3 # 村姑的日記
父母百年後,我們還會回養我們的老家過年嗎?
謝邀。村姑可以肯定的說,大部人都會的,理由是,農村老家可以說是“根”,落葉歸根,農村老家有父母留下的房產和土地,更有他們留下“情感”,和太多的“回憶”,我們一時誰又能割捨?這不是用語言描述的。當然,我們常會回養我們的老家過年的。再者,“父母百年之後”,那麼我們也有年老、退休得時候,大多人都會選擇回農村老家養老的,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人到老年更會珍惜和看重這份“記憶”的,你們說呢?我們不會平時一直不常回家看看,只會等到老了、退休了才回去?這些也屬於常回養我們的老家過年理由之一。
當然,但也不一定只是過年回老家,也可能選擇在“清明”,祭拜父母和先祖的,這是農村傳統風俗之一,總之村姑認為,父母百年後,我們還會回養我們的老家過年的。
-
4 # 玻璃夢101
我的生命是父母給我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他們養育我長大了,教我做人,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他們教我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小時候經常批評我,說我不乖,說我就知道貪玩,我小時候也經常跟他們頂嘴,到了現在,我明白了他們的苦心,我知道他們也是不想讓我們長大後向他們一樣拼死拼活的掙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比自己好,但是我們那時候還小,只知道按著自己的心裡思想做事,完全不顧及父母的感受,那時候的我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要什麼父母都會給我們買,但是我們從來都不知道,買這些東西的錢是哪裡來的,現在才知道,是父母在我們玩的時間他們去外面抵著寒風,酷暑拼死拼活的掙來的,可是那時候的我們卻不知道錢是多麼難掙,只會花錢,現在長大了,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我們越來越大,父母卻越來越老,我們越來越成熟,父母卻越來越小了,說實話,我長大之後還是比較懷念那些小時候與父母一起度過的快樂的時光,可惜現在已經回不去了,我們到了成家的年紀,就說明父母到了享受的年紀了,這也說明他們老了,我們難道不應該孝順他們嗎,現在的我們成熟了許多,我們的父母卻只能被我們罵,受我們的氣,他們卻一聲不吭,默默忍受著,所以我不管我的父母多大,我都會一直孝順他們,一直愛他們
-
5 # 莫問今生11178372
會!家鄉的一草一木我都記得!,變化大了但我還是知道以前這塊地上有一棵枇杷樹,還有田野,河邊兒時的玩伴,這一切的一切永遠不忘
回覆列表
問題:父母百年後,我們還會回養我們的老家過年嗎?
這是一個我們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朋友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當我們年過半百,當父母已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到底會做何選擇呢?
有人認為,父母在,不遠遊,父母百年之後,我們也將老去,戀家、戀鄉、思念親人等各種情緒時常會充斥著我們的情況,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這種情感會更加的強烈,父母雖說已不在,但我們的根還在,根就是我們的家鄉,那個生我養我的老家,我們從哪裡走出,老了也應該回到那裡去,因為家鄉是我們最大的支撐和依靠。
也有人認為,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也就不存在了,即使家鄉還有兄弟姐妹,也不願意過多的去打擾,同時,即使回家,老家的左鄰右舍會把我們當客人看待,而不會再拿我們當村里人看,兒時一塊長大的夥伴也都已經年過半百,長時間缺乏聯絡,感情也淡了,距離也遠了,聊起天的時候也是透著寒暄,父母不在了,但老家依然和記憶中一樣美好,我們終究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大家會選擇落葉歸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