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錫居士

    舌尖上的武漢

    作為地道的武漢人,與大家分享下家鄉的美食。武漢市的著名小吃很多,其中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順香居的燒麥、福慶和的牛肉豆絲、小桃園的煨湯、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並稱武漢八大名小吃。其中又以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煨湯、蔡林記的熱乾麵、四季美的湯包合稱武漢"四大名小吃",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讓很多"老武漢"如數家珍。著名的美食街區有武昌戶部巷、黃陂好吃街、漢口吉慶街等。

    1、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與山西的刀削麵、兩廣的伊府麵、四川的擔擔麵、北方的炸醬麵並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據說,上個世紀30 年代初期,漢口有個叫李包的人在關帝廟一帶賣涼粉和湯麵。蔡林記熱乾麵一個夏天的晚上,李包還剩下許多面沒賣完,他怕發餿變質,就把麵條煮熟後撈起來晾在案板上。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李包一不小心將油壺裡的麻油潑在麵條上了。他當時靈機一動,索性把麻油拌和到麵條裡,然後將麵條扇涼。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過麻油的麵條放在沸水裡燙熱,再濾幹水放到碗裡,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芝麻醬、辣椒醬、榨菜、蔥、姜、蒜、醬油和香醋等佐料,頓時香味撲鼻,惹得人們爭相購買。吃過麵條後,有人問李包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以後,李包便專門賣起"熱乾麵"來了,還教了許多徒弟。幾年後,有個姓蔡的徒弟在漢口滿春路開了一家熱乾麵館,店名叫"蔡林記",漸漸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

    2、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老通城三鮮豆皮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某地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名為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武漢黃陂的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

    豆皮本是黃陂的鄉土風味小吃,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裡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樓的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髮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膾炙人口,人稱"豆皮大王"。毛澤東品嚐四次,次次讚賞。外地人和外賓到武漢來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為快。

    老通城的香豆皮,皮酥米糯直流涎。創辦於1931年的老通城有"豆皮大王"之稱,曾接待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多位中外政要。出品花樣繁多的小吃,以三鮮豆皮最出名,皮兒金黃,糯米香軟,餡料豐富。

    3、湯包

    離"老通城"不遠的江漢路口附近,有一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漢人譽為"湯包大王四季美湯包"。"四季美"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捲,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裡,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薑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4、煨湯

    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漢的煨湯, "小桃園"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小店坐小桃園煨湯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人稱"煨湯專家",是來自湖北美食之鄉黃陂的祖傳祕方。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著名,其原料為產於黃陂、孝感一帶的肥嫩母雞。將雞塊入油鍋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5、面窩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面窩,兼管牛肉湯菜,隨意麵窩 小酌。

    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裡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幹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溼豆絲、水髮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武漢人過早,最喜歡吃的是面窩。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熱氣騰騰的大油鍋,金黃的面窩在裡面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19 世紀末。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人,名叫昌智仁。他看到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他請鐵匠打製了一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裡炸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價廉物美的武漢特色早點。

  • 2 # 調皮的小湯圓

    我家鄉貴州的美食很多有 1:米豆腐

    味道香濃、口感清爽。 2:裹卷 皮潔白嫩、香辣爽口。

    3:紅酸湯 酸香可口,非常開胃。

    4:羊肉粉

    味道鮮香、百吃不厭。

    5:竹筒飯

    清香可口、風味獨特。

    6:絲娃娃 口感脆嫩、酸辣爽口。

    7:腸旺面

    湯鮮血嫩、油而不膩。

    8:雞肉湯圓 口感軟糯、清香可口。

    9:豆腐圓子

    焦香可口、豆香濃郁。

  • 3 # 琅琊閣

    大家好!味道是最能勾起思鄉之情的!作為徐州人的我是比較自豪的,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徐州的特產有哪些吧!

    給大家最深的自然是:沛縣狗肉吧

    沛縣狗肉是徐州有名的地方傳統特色名菜。黿汁狗肉呈醬紅色,色澤鮮亮,味美醇香,肉質韌而不挺,爛而不膩,可謂色、香、味俱佳。沛縣因此而成了古今聞名的“狗肉之鄉”。沛縣狗肉以涼食為主,食時用手撕肉不用刀切,其味尤佳。

    早上起來買個燒餅卷著熱狗肉 別提有多香了!

    第二道:可能就是徐州的羊肉了

    徐州人對羊肉的熱愛是一如既往的,徐州的羊肉採用的都是本地的小山羊,肉質鮮美而且羶味小。

    我們徐州有一個特殊的節日那就是伏羊節,徐州人在夏天最熱的一天吃羊肉的習慣是歷史悠久的。徐州民間流傳著一句古話“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藥方”。

    第三道 :應該就是徐州地鍋雞了 我本人走遍江蘇每一個市都吃過不同的所謂的地鍋雞,但是都沒有徐州的地鍋雞好吃。走到每一個城市我都想尋找正宗的地鍋雞。地鍋雞採用徐州散養三黃雞為最佳,把雞用大火多放一點辣椒爆炒一下,最後加上水,在鍋周邊貼上面餅。徐州地鍋雞應該也算上徐州本地的家常菜了。

  • 4 # 樰璟姑娘

    皖南山區,美食【御賜一品鍋】。

    昨晚跟老媽說,感覺好幾年沒吃“一品鍋”了,都不記得什麼味兒了。

    今晚一進廚房,哇,“一品鍋”!

    “一品鍋”為徽州山區冬季常食的特色傳統美食,其烹調方法極其複雜講究,工序繁多。 在“一品鍋”裡,鍋底鋪上春季備好的幹筍子與夏季儲存的幹豆角,加入特製滷汁,於爐火上細細煨著,待野山珍味兒溢位,第二層開始鋪上山粉圓子,《舌尖上的中國》有一期便專門介紹安慶美食“山粉圓子燒肉”;第三層蓋上炒麵條,菜籽油炒的麵條,金黃清爽,根根筋道;第四層是紅燒肉,若是臨近過年,便可吃上農家土豬肉,肉質細嫩,肥而不膩,母親今晚所做“一品鍋”用的是新制臘肉,我最愛的,本不愛紅燒肉,總有肥膩感,臘肉的鹹香味兒,滲入底部野山珍,是另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最後一層綴上菠菜或金針菇,頂部以香菜成頂,於餐桌上用文火細煨。一家人,在隆冬季節,圍著餐桌一層一層吃著熱騰騰的“一品鍋”,真不知今夕何夕。此刻若戶外飄點兒雪花,便更應景了。此菜鄉土風味濃,味厚而鮮,誘人食慾。

  • 5 # 丸子6666

    我的家鄉是韶關新豐特產:一是木履、靈芝、木耳、冬菇、竹筍、蜂蜜、番薯幹、湯料、山楂茶、花生油、茶油、雲髻山米、阿里山味梅菜、佛手瓜、美少女西瓜、新豐小白菜,還有本地農家釀製的高濃度醇香的回龍松山米酒等。  二、新豐的美食  走地雞、客家手磨釀豆腐、紫蘇鴨、全豬煲、豐江河魚、鵝醋砵、姜煲鴨等。新豐佛手瓜是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的特產。佛手瓜是新豐縣的蔬菜拳頭產品之一,以其鮮嫩、厚大、爽脆的優勢佔據珠三角等地市場。新豐佛手瓜獲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佛手瓜村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黃礤鎮北面,佛手瓜村屬高寒山區,晝夜溫差大,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非常適宜反季節農產品的種植。村內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四周青山環繞,原始森林鬱鬱蔥蔥,河水清潔豐足,空氣清新,景色秀麗。目前佛手瓜種植面積近萬畝,畝產量達5.3萬噸,年產值4000多萬元,是新豐縣首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也是廣東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省綠色食品生產示範區。

  • 6 # 鄉村小夥s鬆哥

    我是四川達州的,我們達州可是有很多特產,美食哦帶大家認識一下吧

    2. 宣漢桃花米

    宣漢桃花米稻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實,雨量充沛,且降雨集中於4-10月,雨熱同季、光溫同步,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是典型的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有利於水稻生產。宣漢桃花米表面光滑,米粒長,晶瑩剔透,細膩油亮。煮出的米飯粘度適度,脹性好,飯不爆腰,香氣橫溢,入口芳香滋潤,滑潤爽口,口感佳

    3. 開江麻鴨

    開江麻鴨是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的特產。開江麻鴨,羽毛呈灰褐色,善潛水、耐粗飼、肉質鮮、嫩、細、紅、油、沙。“開江麻鴨”獲2013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4. 開江白鵝

    開江白鵝肉質鮮美,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賴氨酸的特點

    5. 達州橄欖油

    開江縣位於四川省盆地東北部,大巴山南麓,自然條件獨特,區域特徵明顯,具有傳統的特色加工工藝,生產的達州橄欖油清澈透明,氣味獨特,營養豐富。

    6. 萬源舊院黑雞

    舊院黑雞因主產於四川省萬源市舊院鎮而得名,是一個肉蛋兼食型品種,一部分舊院黑雞長有豆冠。全身羽毛黑色帶翠綠色光澤,烏皮,烏羽,烏肉,烏骨,烏內臟,蛋殼淺褐色,少數綠色.被中科院命名為:“世界稀有,中國獨有,萬源特有”,素有生命之源綠色食品之美稱

    7. 達州脆李

    達州脆李是生產於四川省達州市境內的所有本地青脆李的總稱,全市7個縣(市、區)均有分佈,尤以全市7個縣(市、區)的315個鄉鎮為集中分佈區,大多位於海拔300—900米的地段,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從6月初至9月底均有果實陸續成熟,而7月份成熟的數量最多,8月份成熟的品質最優,鮮果供應期長達4個月。

    8. 達川安仁柚

    安仁鄉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東南部,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1.3萬餘人,以安仁話、安仁柚、板凳龍為其“三絕”,形成了獨特的安仁文化,被譽為研究“湖廣填四川”的“活化石”。安仁柚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味甜汁多、脆嫩化渣、籽少香濃為顯著特點,馳名省內外。

    9. 大竹秦王桃

    大竹秦王桃外形大而圓且表達光滑、成熟時呈棕紅粉色,肉甜果脆、汁液爽口、含糖高可達13.5%以上、含較多的微量元素及10餘種氨基酸,大竹秦王桃屬中晚熟品種,單果重250克以上,抗病蟲害及抗逆性強。

    10. 萬源板角山羊

    板角山羊主產於四川省萬源市和重慶市城口、巫溪縣等地,是經當地群眾長期選育而成的皮、肉兼用型山羊良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產肉多、羶味輕、皮張面積大、質量好等特點,適應性強,抗病力強,是山區發展草食牲畜,以草換肉的重要山羊品種資源

    11. 蜂桶蜂蜜

    蜂桶蜂蜜,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萬源市地處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差異大。蜂桶蜂蜜呈淺黃色半凝固狀,稠如凝脂,無雜質,開蓋花香四溢,氣息芳香馥郁,入口香甜,甜而不膩,具有純正的清香味和植物花香味

    12. 老君香菇

    老君鄉自清朝起就有香菇種植(《宣漢縣誌》記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80年代開始大規模木屑袋栽香菇,豐富的青槓木資源為老君香菇的生產提供了優質原料保障,生產的香菇菇型大、圓正,菌肉厚,柄短,肉質嫩脆,香味濃郁。

    13. 黃金黑木耳

    黃金黑木耳,主要產自四川省宣漢縣黃金鎮及其周邊,該鎮出產的黑木耳,不僅肉質細膩、脆嫩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含有硒、鐵、磷、鉀、鎂、鈣等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具有較高的醫療保健價值,是黑木耳中的上品,被廣大消費者讚譽為是食物中的黃金,並因產地位於宣漢縣黃金鎮,故美其名曰黃金黑木耳。

    14. 達縣烏梅

    達縣烏梅,四川省達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是《藥典》收載品種“耳梅”,基原純正,品種優良,是烏梅GAP標準制標品種,其有效成分枸櫞酸含量29.4%,高出《藥典》標準近一倍,居全國第一。

    15. 任市板鴨

    任市板鴨,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達州美食

    達州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部,素有“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稱,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站。達州物產豐饒,資源富集。享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美稱。

    麵筋團

    達州的清晨,一些小巷內總會看見師傅們架著一個黑色的平坦底鐵鍋,煎炸著白色的麵糰食物,由白變黃,這就是達州人喜愛的早餐食品——麵筋團。

    燈影牛肉

    燈影牛肉是四川達州和重慶地區漢族傳統名吃。已有100多年曆史。把牛後腿腱子肉切片後,經醃、晾、烘、蒸、炸、炒等工序製作而成。麻辣香甜,深受人們喜愛。因肉片薄而寬、可以透過燈影、有民間皮影戲之效果而得名。牛肉片薄如紙,色紅亮,味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市場上生產“燈影牛肉”產品的品牌眾多,重慶等地亦出現不少品牌,不過最為正宗的還是為達州本地品牌“燈影”牌。

    大風羊肉

    大風羊肉是四川達州的漢族名菜。餚以當地山區自然放養的小土山頭號為基本原料,以獨特的配方烹製而成。基最大的特點是,不油膩、無羶味、口感舒適,滋補營養,所烹製的系列菜餚各有特色、餘味無窮。主要菜品有:酸辣羊肝、生爆羊肚、乾煸羊肉絲、紅燒羊蹄、清湯(紅湯)燉羊肉、牛奶羊腎、清湯羊血、羊腎泡酒等。

    特別最具特色的清湯(紅湯)燉羊肉,以精羊肉為主料、配以蘿蔔、土豆為輔料,加沙蔘、附片和天然香料烹製而成。特點是細嫩酥軟,不膩不緘口,無羶味,羊湯餘口留香,有夏滋冬補之功效。

    徐鴨子手撕鴨

    徐鴨子(手撕鴨)是四川宣漢漢族名菜之一,採用大巴山深處百里峽土家族人放養的土鴨子,經徐代建繼承傳統工藝,通過多年反覆實踐創研出來的具有獨特風味的佳餚食品。

    尖椒肥腸

    週記羊肉格格

    週記羊肉格格是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的特色美食。開江縣鄉巴佬麵館"週記羊肉格格"榮獲"達州市第二屆十佳名小吃。

    觀音豆腐乾

    觀音豆腐乾,又名“仁”字豆腐乾。以其豆腐乾上印有“仁”字而得名。幹形一市尺見方,薄如紙殼,重約二兩五錢。 “仁”字豆腐乾起源於興隆場,1920年,場上“仁”字號袍哥大爺劉炳然開始製作。解放後,由其女劉明菊將此技術帶到大竹觀音橋。由區供銷社支援並扶持她恢復生產。通過改革工藝,使其豆腐乾在色、香、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老臘肉

    達州傳統美食,肉質醬紅、味道鮮美。

    杜仲腰花

  • 7 # 客家人錦依

    NO.1:河源酸蘿蔔

    河源酸蘿蔔是河源地區的一道傳統小吃,酸蘿蔔入口清脆,味道酸鹹適口。 NO.2:萬綠湖魚乾

    萬綠湖魚乾是河源的特產美食,魚乾口感清香,味道十分鮮美。 NO.3:東江鹽雞

    東江鹽雞是河源的著名美食,雞肉勁道滑嫩,味道鮮香。

    NO.4:客家豆腐

    客家豆腐是河源的一道客家美食,豆腐外焦裡嫩,口味鮮香適口

    NO.5:東源蜂蜜

    東源蜂蜜是河源的特產美食,蜂蜜味道芳香甜美,營養豐富。

    NO.6:紫金仙人粄

    紫金仙人粄是河源的一道傳統小吃,吃起來味道甘甜,清涼適口。

  • 8 # 八零後阿龍

    民間傳統名吃高密爐包歷史悠久,風靡城鄉。始於清代年間,在民國時期有著獨特意義的形勢盛行,用來走親訪友的禮物送給朋友,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位於縣城南河灣的林三爐包,更是名冠城鄉。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高密爐包用料講究,以鮮豬肉、鮮韭菜、鮮白菜和上好的精麵粉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種調料為輔料,精心加工而成。解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密爐包已遍及城鄉,成為高密人民的大眾食品。現已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通過。

    特色

    高密爐包是以香、焦、酥、脆、菜生、肉熟著名的。據傳說,高密爐包是從漢朝名將韓信手下的廚師手中傳下來的。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在高密指揮“濰水之戰”。在當時的戰場上至今還有韓信溝、張魯祠的所在。那廚師為韓信做過爐包,很得韓信賞識,這手藝被從當地招來幫廚的“偷”學到了手,一輩一輩傳了下來。到清朝末年,呼家莊的王家、徐家,夏莊的張家(“公順”)就開起了爐包鋪。民國時期,呼家莊就有了幾十戶人家打爐包。他們推著小推車,帶著篷布、爐、面、菜、柴草等四處趕集打爐包,一年四季不斷。呼家莊的徐家還在高密城的神仙巷安營紮寨打爐包。呼家莊王家、徐家的傳承遍及高密的二十幾個村莊,遠到濰坊、青島、北京等地。解放後,高密的國營、集體飯店都把爐包作為傳統名吃傳承下來,並不斷髮揚光大。

    如今,在高密城,幾乎所有的飯店、酒樓都把爐包作為麵食招牌,還根據人們的喜好,分素餡和肉餡兩種融為一爐,味道上佳。這也引起了外地人的青睞,一些大城市也有了高密爐包店。不久,高密爐包被評為“山東名吃”,樹立起了品牌。

  • 9 # 李小蟲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很多不同的特產,分享幾個廣東不同地區比較有名的特產小吃

    1、廣州特產—泮塘馬蹄糕、雞仔餅

    馬蹄糕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糕類美食。泮塘馬蹄糕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幹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

    2、佛山特產—蹦沙,作為廣東一道有名的小食,“李禧記”蹦沙曾是許多人童年時代的一味零食。

    3 東莞特產—蛋卷,蛋卷是東莞的一種傳統美食,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時常備的禮品

    4 中山特產—杏仁餅,杏仁餅是一款廣東省傳統的漢族餅食名吃,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

    5 惠州特產—梅菜,梅菜是廣東惠州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醃製食品。惠州又稱為“惠州貢菜”

    6 汕頭特產—牛肉丸,肇慶特產—裹蒸粽,裹蒸粽是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漢族傳統小吃,食時清益撲鼻,入口鬆化爽滑甘香。

    7 陽江特產—炒米餅,炒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尤其是嶺南一帶)的傳統美食。

  • 10 # 小夕羅住外生活

    謝謝邀請回答。我的家鄉在廣西柳州市。柳州是廣西第二大城市,工業總產值曾長期貢獻廣西前例。2018年,工業總產值已經突破3000億元大關,為廣西的工業總產值作出巨大貢獻。是什麼的企業?什麼樣的產品支撐著柳州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我想除了聞名遐邇的柳工機械,柳州五菱神車和新能源小轎車(包括寶駿牌等),東風柳汽重車,柳州鋼鐵,柳州預應力構件,柳州醫藥等等之外,還有一支重要生力軍就是食品美食工業。

    近幾年來,柳州市政府十分重視和打造經濟新增長極,食品美食就是增長最快一極。其中以螺螄粉為特色的美食正如火如荼高質量增長。據報道,2018年,螺螄粉產值30億元,2019年突破50億元大關,2020年計劃工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目前,柳州螺螄粉名揚四海,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我的一位在美國波斯頓工作的同學,經常通過網購將螺螄粉拿過去吃,而且身邊的美國同事經過品嚐也感覺到特別好吃。而我,目前駐外工作生活,同樣通過網購獲取家鄉美味特螺螄粉來吃。毎當週未空閒有時間時,煮一碗螺螄粉,外加幾根雲貴高原上的青菜,吃起來美味奇緣,猶如生活工作在自己家一樣。

    柳州美食,除了螺螄粉之外,同樣還有不少名吃。比如三江油茶,融安粉濾粉,融水烤魚,柳城雲片糕,柳州油堆,柳江炒螺,鹿寨稻香狗肉等等,美食品種數不清。說著說著,口水都流了,嘴巴都癢了,肚子都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晨跑跟夜跑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