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細水
-
2 # 薩沙
當然是肉形石了。
肉形石,像紅燒肉一樣的石頭。
這款石頭乍一看,就是一塊東坡肉嗎?
喜歡吃肉的人,一看到這塊石頭就很有食慾。這塊肉明顯有肥有瘦,看起來就很好吃。
其實,它是一塊天然的瑪瑙石,有著特殊的分層次色澤。
這塊瑪瑙石本來是產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
這種寶石,是阿拉善的特產!
明代宋應星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中記載:瑪瑙非石非玉上品者產於寧夏外徼羌地砂磧中。
地質學者經過反覆調查研究認定,宋應星所指“寧夏外徼羌地砂磧”應是現今的阿拉善大灘,這片戈壁灘東西展布在阿拉善北部,西起布斯特大溝,東到蘇宏圖、銀根一帶。最遲明朝時期,阿拉善盛產高檔瑪瑙已經聞名全國。
蒙古王爺將它進貢給滿清皇帝康熙,隨後進行了雕刻。
在雕刻家的奇思妙想和高超技術下,就成為了一塊栩栩如生的紅燒肉。
這塊肉形石同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當時臺灣的朋友說,用放大鏡看得話,能夠看到肉的紋理和毛孔。
據說毛孔和肉的紋理不是後天雕刻的,而是天生的。
肉形石本來放在紫禁城帝王寢宮養心殿的三希堂。
後來國軍從大陸敗退到臺灣,將最珍寶的故宮珍寶都帶了過去,精心儲存到現在。
其實瑪瑙石並非很值錢,民間很多隻賣幾千元甚至幾百元。
但肉形石自身的文化附加值,就已經很驚人了。
一般肉形石的估價,至少上億元人民幣。
-
3 # 一覽眾河小
翡翠白菜是時代的產物,如果拿今天的標準看待,實際上不值一提,因為侷限於材料本身的特性,翡翠白菜乾、暗、澀,老,如果跟真的白菜比起來,這樣的翡翠白菜實在是讓人毫無食慾。究其原因,是那個時候翡翠流通較少,缺少優質的原材料進行雕刻,所以那樣的貨色都能被當做寶貝。可以對比看看翡翠白菜和真正的白菜,看了以後是不是還會有食慾。
不過由於特殊的歷史價值,翡翠白菜名聲大噪,現在價值無法估計。另一個與翡翠白菜齊名的文物美食就屬東坡肉了,跟翡翠白菜比起來,東坡肉品質要好太多了,如果單說原材料,東坡肉不過是一種瑪瑙質岩石,還沒有低檔翡翠值錢,但是要說相似程度,東坡肉的確達到了讓人歎為觀止的程度,肉的皮質紋理甚至毛孔都好像真的一般。根據有關專家判斷,這塊奇石並不是百分百純天然,而是後期經過再加工,不管怎麼說,這個跟稍微幹一點的紅燒肉真的十分相像。可以說是難得的珍品。從它的出身,外形以及歷史價值來看,可以說是不可估量。
翡翠白菜和東坡肉大名鼎鼎,不過在那邊的故宮博物院,還有不少好東西,比如下面這個瓷器的魚。
看看這件瓷器,顯然是用誇張的手法塑造的,一對碩大的青魚,嘴還掛在鉤子上,被人高高舉起,這樣的大魚,怕是夠一大家子吃的吧。這種題材的陶瓷雕塑十分罕見,也是故宮博物院的精品,價值想想也是很高的。
除了這種塑形的食物,還有一些是畫下來的。喜歡繪畫的朋友可能知道,西方人有陣子特別喜歡畫靜物水果,我們清代的時候,受西方影響,陶瓷上也出現了靜物水果彩繪,惟妙惟肖,讓人垂涎欲滴。
比如這個是乾隆時期的粉彩瓜蔬小盤,顏色豔麗,品類豐富,上面的瓜蔬看起來十分新鮮,如果用它來盛瓜蔬,肯定讓人食慾大增。這樣的粉彩盤子雖說不是價值連城,但是製作上乘,題材新穎,顏色漂亮,也是難得的精品。
古代文物由於種種條件技術原材料限制,真要做的跟實物一模一樣其實很難,像東坡肉那樣的可以說是萬里挑一的珍品。不過今天由於條件改善,想做點藝術品美食還真不難,就拿翡翠白菜的同類來說吧,今天有許多翡翠製品,要比翡翠白菜像的多,比如什麼翡翠包子,翡翠滷鴨,翡翠龍蝦,翡翠螃蟹啦等等等等。
看看這些東西,如果它們早個幾百年被雕刻出來,今天肯定是價值連城的寶貝了。
-
4 # 候鳥人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有一顆翡翠白菜,一方天然奇石東坡肉,在奇石裡面有好多好吃的東西,比如《十八仙菇》《沙窩蘿蔔》《皮蛋》《腎寶》等等。
回覆列表
(我已經從歷史改到情感領域了)
之前認證了故事領域,又要查資料,又要編故事,又要開腦洞煩
然後認證了歷史領域,又要查資料,又要編故事,煩
現在認證情感領域,只要編故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