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裡個7093566764333
-
2 # 大海楊帆客
首先要看你們是不是曾經義結金蘭拜把子的兄弟,我們老家男人婚前都有拜八兄弟,女人結八姐妹的風俗。
拜把子義結金蘭的時候都要插香磕頭對神明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既然是結義兄弟,也就是義兄義弟了,除了不是親生父母所出,一切與同胞無異,兄弟的父母也是大家的義父義母,道德上具有相互扶持贍養盡孝的義務,這裡說的是道德的義務,並非法律上的責任。
把兄弟結拜的初衷是彼此志趣相投,人多力量大,可以互相幫助,不怕別人欺負。
最顯著的就是在紅白喜事上了,紅事上現在男的叫伴郎團,女的叫伴娘團,我們老家是叫接新媳婦的與抬嫁妝的。
我們老家有哪家父母去世,把兄弟必須過來幫忙打理,一起披麻戴孝送葬的, 女人結的八姐妹沒有披麻戴孝的說法。
因為兄弟如手足,如果你的鐵哥們與你只是無話不談感情至深的好友,那你就沒有必要去披麻戴孝了,你兄弟家庭也不會這樣來要求你,但是你出自本心可以前去幫忙打理,讓你的鐵哥們知道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你始終都在他的身邊陪伴,做你鐵哥們的堅強後盾。
-
3 # 優先推薦
首先要想問的是你的鐵哥們是結拜兄弟嗎?
還有就是你是你鐵哥們父親的義子嗎?
如果這兩個都不是那就更不能了!因為你願意你鐵哥們願意,但你鐵哥們的家簇不會願意!
既然你問這個問題,就說明你不懂這些風俗!
披麻戴孝和磕頭在傷禮上不是你想或者不想就能做到的禮俗!
在我們老家父母的傷禮上磕頭謝客的就只能是兒子和孫子!其他人包括侄子等都沒有這個資格!
在說孝衣在我們老家叫孝袍!
從孝衣上面來的客人就可以知道那些是兒子媳婦女兒。那個是女婿侄子外甥外孫等等!
所有這些都能從穿的孝衣上面一目瞭然!
為什麼這樣說能分的清楚?
因為兒子媳婦女兒的都是一般長短的。
女婿的比兒子媳婦女兒的就短半尺。
侄子侄子老婆的就比女婿的短半尺!
外甥外甥女的就比侄子侄子老婆的短半尺!
外孫和外孫女的就比孫子孫女的短半尺!
如果要是老人年齡大了見的輩份人多 。
比如說孫子和重孫,他們之間是以孝鞋做區別的!
孫子孫女穿的孝鞋前面就是有紅的,而重孫的鞋前面就是紅加綠點的!
在說出棺的事,就是以前都是用棺材的時候。
老人在從家棺材往外抬起的時候,必須是長子首先托起棺材頭 ,比如長子不在了的話必須是有長孫來做!兄弟多的一次類推!
比如摔燒紙錢裝灰的那個盆,必須是長子或者長孫才可以!
所以說這些,就是想說在老人的傷事禮節上是有一定規矩和講究的。不是我們想怎麼就能怎麼做的!
看到這些知道我為什麼說不可能了吧?
這些都是幾千年的傳統!特別是在農村更講究這些傳統的風俗!
中國這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紅事還是白事都有一定的傳統做法和風俗文化。
希望這些傳統文化能夠繼續的傳承下去!
-
4 # 湯陰金禾
問題提出:鐵哥們的父親去世,跟著披麻戴孝,跪著磕頭合適嗎?在回答問題前先要確定一下兩人的關係,是不是拜把弟兄,舉行過儀式沒有,雙方父母是否知道。
如果確認是兩個人上過香磕過頭,稱拜把弟兄。有的是不上香磕頭,當著父母把兩人關係說明。那就不是一般的鐵哥們了,那是比鐵哥們還要親,甚至視雙方父母為自己父母,但與父母認得乾兒是有區別的。拜把弟兄是後認父母,是拜把弟兄的關係;乾兒是先認父母,是乾兒與父母的關係。義子逢年過節都要去看望義父母,但是拜把弟兄不看望,父母不會爭禮。
本來各地習俗都不太一樣,有一定差異,但是在這個問題上,都差不多吧。從提出的問題來看,既然已經披麻戴孝,就不是一般關係,在喪葬禮儀當中是很有講究的。如果在我們湯陰,外姓人披麻戴孝就是義子,但不糊孝鞋,子女披麻戴孝是重孝。但是義子穿孝高於侄兒級別,侄兒穿孝,不需要披麻。
所以,確定了兩人的關係,那就要盡義務了,既然是義子級別,和子女一起披麻戴孝,在靈堂跪著守靈。不光義子穿孝,義子媳婦也要穿孝,等同兒媳,直至出殯完事。
義子披麻戴孝,跪著守靈,不是合適不合適的問題,這是一種義務。其實在確定義子關係之前,就應該知道這事兒,有的還重點強調老人的喪事兒上怎麼辦,是否披麻戴孝。
這是我們那兒的規矩和習俗,不知道能否回答清楚。
-
5 # 明17890714
神經病,肯定不合適呀,除非你們那裡有這麼奇怪的習俗,不過既然你都這麼問了,就意味著你也覺得這事有可能不恰當!下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某些習俗還是要堅決執行的!中國的習俗很多,但不同習俗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有些習俗比較隨便,可執行也可不執行,比如春節放鞭炮,就算你不放,也沒人會怎麼說你!可有些習俗非常重要,尤其是關於生和死的!生的,比如要坐月子,坐月子期間的禁忌等!其實這些都是人為規定而已,比如我現在工作的地方和我家裡的習俗就不一樣!而死的習俗,也被人認為是最重要的,所以這種習俗不能破壞,要不然會被大家唾罵!
第二,該怎麼做?你的哥們不會因為你不下跪而憎恨你,相反,如果你跟著他一起下跪,反而會為他惹來閒言閒語,這是害了他!你要好心做壞事嗎?下跪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如果他父親對你很好,你也非常尊重他父親,那就把這種感情放在心裡吧,形式主義的東西可以少做。
-
6 # 情感驛站奇哥
農村拜把子的兄弟,父母死後用不用戴孝?
什麼是拜把子?拜把子就是:君父既吾父,君仇是我仇。
但這裡有兩種情況,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這兩種情況是什麼呢?
咱們分開來說。
一:同村拜把子兄弟
說實話,拜把子這種事,現在不多見了,以前在農村有很多,幾個人對脾氣了,或者在村裡從小玩到大,於是有人提議拜把子,別人多半也會欣然同意。
於是,幾個人學著電視裡面,點幾根香,撲通跪下,學著電視裡喊幾句口號,什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啥的。
一番口號喊過後,多半就會有人提議喝點,大家也同意了。
幾個人提點啤酒和白酒,簡單弄幾個菜,坐下喝著喝著,有人莊嚴的出去上廁所,有人不知道想起了什麼,突然就傷心了,有人站在窗臺邊上,用自己這輩子都沒有過的嚴肅表情唱《這一拜》,有人躺在床上,憧憬著電視劇裡那些結拜兄弟的種種神奇過往……
等喝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但從此,幾個人心裡親近了,總覺得有種神奇的紐帶把他們給無形的連在了一起。
不過,等到這群人中,有一個的父母去世了,尷尬就來了。
因為農村是個半封閉的社會,大家彼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而且村裡又極為注重輩分。
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父親死了,自己去披麻戴孝嗎?如果不去,拜把子的意義何在?如果去了,按輩分,兄弟的父親該喊自己叫“爺”。這樣去哭,別說自己尷尬,自己老爹也不能答應啊!
那怎麼辦?
村裡想的辦法是:發孝服,但不強求穿,老人出殯時,自己想自己的輩分,如果能趴前面哭則可以,不能的只需要跟在靈車一邊就行。
這完美的解決了尷尬,所以農村人的智慧真的是讓人驚歎。
這種的是可以跟著靈車的,但下面的,就必須要披麻戴孝的哭了。
二:外地的拜把子兄弟
很多農村人長大後會外出,社交能力強的,就會結識很多朋友,脾氣對了,磕頭拜把子的也多。
在這裡,我們必須要理解這個拜把子是幹嘛的,就是結為異性兄弟,從此以後,就成兄弟了。什麼是兄弟?爹孃換叫,兒女改稱。
既然是這樣,拜把子兄弟的爹,也就是自己的爹,拜把子兄弟的爹死了,就跟自己爹死了是一樣的,需要披麻戴孝,需要靈前痛哭。
所以,某人家裡老人去世,如果是外地朋友來了趴靈前哭,那肯定是拜過把子了,給孝服的人也會詢問確認,然後給一套孝子的孝服。
總結:拜把子是從古時候就傳下來的一種習慣,中中國人又喜歡結交朋友,所以拜把子沒有什麼不好的,只要不是聚集在一起危害社會,這種現象就會一直存在。
最後要說,題主看自己是什麼情況而定,能哭則哭,不能哭也不丟人!
農村拜把子的兄弟母親去世,要不要戴孝帽?
在農村拜把子兄弟特別多,拿我哥哥來說,他有十來個拜把子兄弟,一到了過年哥哥的拜把子兄弟來家裡拜年,十多個男的我往家屋裡一站,原來很空的屋子瞬間就會覺得特別擁擠,以前他們過年都是在家裡聚會,每次聚會都要找幫手來做飯,還好這幾年都去飯店聚會。在農村拜把子兄弟雖然沒有親兄弟之間關係那麼近,但是不管誰家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去幫忙,這不前段時間哥哥的拜把子兄弟的媽媽去世,哥哥也是披麻戴孝待了三天才回家。
既然小輩的是幹兄弟,那麼幹兄弟的爸媽便是乾爸乾媽,在幹兄弟的母親去世後,在我們這裡有乾兒子也要披麻戴孝的習俗,但是隻是戴孝帽穿孝衣,但是不能像親兒子一樣穿孝鞋,頭白根不白,這樣別人能一目瞭然看清楚自己和逝者的關係,自己雖然和逝者的親兒子一樣履行兒子的義務,但是姓氏卻不一樣。
前些年在我們這裡很多人都會拜把子,比如我哥哥的拜把子兄弟都是他們的小學同學,歲數相同,又都在同一個村子裡居住,所以平時來往的特別的密切,雖然現在有很多人會在縣城買房子在縣城定居,但是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大家都會趕到。
在前幾年媽媽生病在醫院住院,雖然哥哥並未通過他那些拜把子兄弟,但是在大家知道以後,都帶著禮物來看望媽媽,媽媽當時還說,這以前看著個個都不著調的人,長大了個個都挺懂事。後來媽媽聽說誰家有人生病,也會叮囑哥哥多帶點東西去看望。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個個比親兄弟還親。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同,在我們這裡拜把子母親去世後,拜把子兄弟是要穿孝衣戴孝帽卻不穿孝鞋,你們那裡是怎麼樣的呢
-
7 # 風辰子
什麼是鐵哥們兒?那就是沒有血緣的親戚親人!也算是一家人了。當然,如果題主有顧慮,合不合適還要看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還有你哥們這邊兒,他們親戚親屬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說實話現在已經是現在社會了,過去的那些死教條的東西也有很多人已經開始摒棄了,在我們這裡很多鐵哥們兒也會叫對方的家長乾爹乾孃,這顯得關係很親近不外道,都當成是自己家的人。所以在這方面沒有太多的教條的東西,告訴你這件事情不可以做。
另外一方面,身為自己好兄弟的父親母親去世了,很多時候我們作為鐵哥們兒的都要去幫忙。這不僅僅是因為關係好的原因,同時也是因為誰家出了點兒問題的時候,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都需要大家的幫助,這樣的話關係才能走得越來越好。
話又說回來,誰家不會出一些問題呢,有一些變故呢?這時候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盡心竭力的,除了親戚以外就是身邊最好的朋友了,這些朋友那可都是要處一輩子的啊,用我們那的話說,將來都是一起入土的兄弟了。
所以題主為鐵哥們兒他們家父母披麻戴孝也實屬常規,都是可以理解的,外人看來的也不會說三道四,畢竟都是你們都是最好的朋友,什麼是好朋友好兄弟?那可都是沒有血緣的親人!
-
8 # 和諧湘聲
鐵哥們的父親去逝,出於對哥們的感情,可以表現的非常傷痛,這樣也可以讓別人感覺到你與哥們的感情是真感情。但有有些傳統風俗還是要遵守,以我們安徽老家為例來說:
披麻戴孝之人,一般是孝子賢孫。也就是去逝老人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要披麻戴孝。其他人根據親疏關係而定,近親屬可以頭上系一條白布,其他親朋只需在腰間繫一條白布即可。
所以你即使與哥們關係再鐵,也不能披麻戴孝,而只需在腰間繫一條白布。磕頭是沒有問題的,你執晚輩之禮,為老人家磕頭送行是可以的。
-
9 # 荊州補鍋老表
按照正常的禮儀肯定是不合適的,但是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你要在乎的是你哥們那邊是否特別重視禮儀規矩。一般這個時候,你哥們一家的意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他們肯定跟你關係好,你去披麻戴孝估計他們內心也能接受,但是他們也要考慮親朋好友的非議,因此,你首先應該去了解下他們那邊的風俗,以及那邊的親朋好友是否會有非議。
可以委託你相熟的人瞭解一下,如果那邊既不說可以,也不說不行,你就試著主動打電話問問,反正先了解清楚總不是壞事吧!
然後,即便你要去披麻戴孝,也要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如果是城裡還好,但是農村裡還是有禮儀的,你以子侄輩披麻戴孝必然有個角色,我們農村裡,在這樣的禮儀中是有角色的,比如抬棺的必須是什麼身份,出行的時候,走在前面還是中間都有安排的,如果你去,提前給安排禮儀的人說清楚,不然到時人家不知道你代表的身份和角色,可能在禮儀中安排不了你的角色,到時候你就尷尬了。
總結,我覺得你有這份心就好,並不一定,非要講究什麼禮儀,這個時候,你應該更多的去幫助你哥們以及他們的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才是最有幫助的。
-
10 # 龍族社
哥們父親去世,和哥們一起披麻戴孝是否合適,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主要看你和你哥們是怎麼個關係。
假如你與哥們只是關係特近、特鐵,但並沒有結拜,也沒有認哥們的父母乾爹乾媽。這種情況,即便你與哥們的關係再好,在傷事關係劃分中也屬於朋友的範疇,還是屬於外系人。外系人為逝去的老人披麻戴孝並不合適,對你自己不好。尤其是你自己父母健在的狀況下,更不適合為哥們的父親披麻戴孝。這種情形,最多戴個沒有孝字的黒袖章,已經算關係比較近了。
為逝者披麻戴孝是很有講究的一件事,一般僅限於直系和同族親人。以前講究披麻戴孝,現在主要是指戴孝帽、穿孝衣孝褲。根據關係的遠近來確定是都穿,還是隻戴孝帽不穿孝衣孝褲。而通常朋友關係都只是胳膊上繫個黑色的布條,儘管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但基本大同小異。
現在的年輕人對傷事的講究都不太懂,也不太在乎。但這種事情還是 應該講究一些,如果自己不懂,可以多請教請教年紀大的老人,以免對自己造成上面不好的影響。要表達自己對哥們的情義,可以在其他方面多幫忙照應。為哥們逝去的父親磕頭跪拜都沒問題,但披麻戴孝這種事還是得慎重行事。
大家覺得合適嗎?
回覆列表
肯定不要,拜把子一詞首先要理解透,你們是像電視劇裡面一樣,歃血為盟然後三炷香拜把子還是感情時間久且非常友好呢!還有,你們關係雖然很好,但是逝去的老人是否和你也很熟悉友好呢!披麻戴孝都是有血緣關係的,這涉及到倫理道德和傳統習俗,理性對待。披麻戴孝不是隨便可以做的,但是參與祭拜或者追悼會的都會有一塊白布綁手腕或者黑花掛胸口,這個是可以的。畢竟你們沒有血緣關係的。
我的建議是,無論你們是拜把子還是感情非常好的朋友,你可以從頭到尾陪伴老人和兄弟身邊直至入土為安,兄弟這裡需要幫手的傾力而為,如果你們老家有一些祭拜習俗必須參與,好比湖南很多地方就有給老人上祭,送祭祀品。也就是根據吹鼓打樂的道師師傅指引,邊拜邊唱一陣子,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鍾,半個小時以上的就是上家祭,也就是逝者的子孫後代全部。晚輩或者好友近親都理所當然可以去做的一件事,傳說上祭是給老人買山買地。江湖兄弟很多,一直走下去才是真朋友,兄弟一詞要嚴謹對待,不宜隨意稱呼,鐵哥們應該是心裡深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