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比昂斯騰·比昂松,1832年生於挪威北部克維尼的一個牧師家庭。童年時代,比昂松隨父遷居羅姆斯達山谷的奈斯塞特。這片山明水秀的鄉野夾在兩個海灣之間。這段農村生活成為他早期創作的重要題材。1843年他赴莫爾德就學,1849年前往奧斯陸學習寫作,3年後考入皇家弗裡德里克大學。比昂松的處女作《兩役之間》發表於1857年。早期劇本還有《西格爾特奸雄》(1862),《蘇格蘭的斯圖亞特》(1863)等,這些劇作和易卜生的早期歷史劇一樣,曾轟動一時。同一時期,比昂松還發表了以鄉間故事為題材的小說,主要有《Sunny之山》(1857),《阿恩尼》(1858),《快樂的男孩》(1860)。《Sunny之山》的文體在挪威文學中自成一格,他把漢斯·安德森小說的風格和北歐英雄冒險故事相結合,成為挪威新文體的開山祖。作為“當代的寫實大師”,他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在1874年發表的戲劇《主編》和《破產》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主編》以他曾經任職的莫爾根佈雷德報編輯傅立爾先生為樣板,反映了報界的現狀。《破產》描寫一個妄想用謊言逃避災難的商人,是商場生活的縮影。劇本演出後,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並因此贏得了國際聲譽。次年,比昂松在奧勒斯塔德買了一塊農場,過起了嚮往已久的田園生活。1883年,《鐵手套》上演,這是出主張婚姻生活中男性應和女性一樣恪守貞潔的戲劇,再次轟動了全國。這一年,他完成了宗教幻想劇《人力難及》。該劇否定宗教奇蹟降臨人世的可能,創作手法也別具新意:以挪威北部突兀的山水和風土人情作背景,寓宗教神秘色彩於塵世現實之中。難怪有人認為這是挪威文學史上最深刻的作品。比昂松的其他劇作還有:《皇帝》(1877),《蘭吉和帕斯柏格》(1898),《拉柏爾苗》(1901),《大馬蹄農場》(1902),《達葛蘭妮茲》(1904)和《新酒釀成的時候》(1909)。小說有:《漁家女》(1868),《馬根希爾德》(1877)《庫爾茲的家產》(1884),《上帝之道》(1889)和《瑪莉》(1906)。比昂松在詩歌方面也頗有才華。他的詩歌大部分收在《詩與歌》中。他晚年創作的詩《是的,我們熱愛這塊土地》已成為挪威國歌的歌詞,它激勵人們為挪威而自豪,為挪威而奮鬥。1903年,比昂松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個參加頒獎典禮的獲獎人。1909年6月,比昂松不幸中風,一隻手臂癱瘓。1910年4月26日逝於巴黎。他的遺體覆蓋著挪威國旗,運回奧斯陸,靈柩途徑丹麥時,哥本哈根的不少市民為之舉哀,樂隊吹奏挪威國歌,出葬時,舉國為之哀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父親,你陪孩子玩過捉迷藏嗎?你會陪孩子玩哪些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