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醫仁家
-
2 # 千金芳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愛運動,不僅僅是運動能夠增強體質、保持身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在運動的時候會出汗,汗液能夠帶走體內的溼氣、寒氣以及毒素,對健康是有利的。所以,這也讓絕大多數人認為,身體愛出汗是一件好事情。
適當的出汗有助於排毒、排溼,但前提是生理性的出汗,有時候身體愛出汗,或許是疾病的預示,我們稱之為病理性出汗。身體愛出汗,或許是這4種疾病的提示,要引起重視。
1.甲狀腺功能亢進
人體會分泌多種激素,而甲狀腺激素就是其中的一種,適量的甲狀腺激素有利於身體的發育與成長,不過,當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也就是所說的甲狀腺亢進時,會刺激到交感神經興奮,代謝增強,身體會有出汗的情況,若是同時還伴有煩躁、飢餓等情況,此時的出汗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提醒。
2.更年期綜合徵
對於女人來說,有一個難過的坎,那就是更年期。絕經後的女人受體內激素的影響,身體會出現多種不適的情況。除了大家所知道的失眠、情緒多變、骨質疏鬆外,女人也會經常半夜醒來出很多汗,這種情況稱之為潮熱,是更年期比較普遍的表現。
3.低血糖症
雖說低血糖並非是大病,但由於低血糖發作的時候,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刺激人體釋放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進而表現為出汗、心慌等情況。這裡的出汗是有低血糖所引起的,並非生理性的出汗,因此,對身體並沒有好處。
4.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多汗的情況,時常會出很多汗,而這裡的出汗是病理性的。糖尿病會導致自主神經受損,特別是控制汗腺的神經功能,因此,不少患有糖尿病的人也會出現多汗的情況。
-
3 # 龍行天下wu
我認為不是病,我愛流汗,從小到大,怕熱,我的母親就這樣,只要運動就汗多,不運動不流汗,冬天不怕冷,夏天怕熱,早晚冼兩次澡,不然不舒服,又臭,如不運動都出汗,那就是虛汗,那就是病,應該去看醫生!
-
4 # 健康養生週刊
出汗是人體的自然現象,研究顯示,高溫下體育運動和勞動,一日最多出汗量可達6至10升。不過,汗出得太多,也預示身體可能出了問題。身體哪些部位出汗異常預示著疾病?
動一動就出汗多為氣虛
中醫認為,動輒出汗多為氣虛,汗孔開合失職、統攝無權所致。“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汗多最易傷津耗氣,尤其對於身體較虛弱或平時缺少體育鍛煉的人來說,出汗過多很容易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導致著涼感冒,進而引發關節、腸胃不適等。
建議:要調理氣虛引起的多汗應以補脾益氣為主,可選服補中益氣丸以培土生金、益氣斂汗。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嘗試補氣藥膳,如黨蔘烏雞湯,原料為幹黨蔘10克,母烏雞半隻,幹山藥10克,沙蔘10克,幹香菇3枚,大棗2枚,生薑少許。製作方法:烏雞先在沸水中焯去血沫,與上述其他原料文火燉2小時即可。每週食用1至2次。這道藥膳可以補氣固表,同時補中和胃,對於氣虛者有一定的斂汗作用,對於產後虛胖多汗的女性以及體弱的老人尤其適用。
晚上睡覺出汗多為陰虛
大多數異常出汗的人都逃不過一個“虛”字,像盜汗就屬於腎陰虛,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導致當人們熟睡時,體液免疫變弱,無法正常工作,就會異常出汗。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乾燥等特點。
建議:這類人在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蔘、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
5 # 小霞84523
一般來說,若僅僅是出汗,而沒有別的異常,比如吃、玩、精神等活動狀態都很好,汗雖多一點,但也是正常生理現象。只要用乾毛巾擦拭乾淨,不馬上見風,就用不著擔心,不加治療也是可以的。
但在正常情況下,如天氣不熱,穿的、蓋的並不多,總之,沒有什麼明顯的原因,而見有多汗,同時又伴有一些別的症狀,如臉色發白、活動沒勁兒、精神不振、情緒煩躁,甚至有低熱等症狀,就不是生理現象,而要考慮是病態。這時應早點到醫院進行檢查,找一下疾病原因。
-
6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愛出汗是不是病?
愛出汗還不能算是病,只是各人體質不同,有的人易出汗,有的人不大出汗,醫學上稱為多汗症。如果在同等條件下別人都沒有出汗,你出汗多,或突然出現冷汗,那就是身體虛弱或某個系統出現不正常了。
正常人在體力勞動運動後或天熱出汗增多,是很正常的現象,不應稱多汗症。大多數多汗症是由於精神緊張、恐怖、焦慮、憤怒等情緒波動時出現侷限性多汗。
通常多汗,多出現於手掌、腳底、額頭、腋窩、前胸、後背、外陰等處。輕微的只是面板潮潤,嚴重的則汗珠呈點滴狀不停的滴流。這就對工作學習帶來了不便,影響寫作繪畫和其它勞動等。腳部多汗,因汗液不易很快散發,能使腳部面板變白,尤其是腳趾間,泡脹,引發腳氣,出現臭味,疼癢。
出汗多也可使用一些藥物來調節,一般不用。注意衛生,保持清潔乾燥,腋部、外陰處可常撲些痱子粉等,有助於防治。在夏季炎熱的環境,或高溫的車間廠房工作,好出汗的人,要做好防護工作,以免出汗過多引發不適,注意補充水分,預防中暑和身體脫水。或選擇些止汗藥物,如醋酸溶液、明礬溶液、鞣酸溶液、甲醛溶液等。
-
7 # 時安59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氣炎熱或大量運動的出汗多屬於生理性出汗,而病理性出汗常見為兩種,一種是盜汗,發生在夜間睡眠期間不自覺出汗;另一種是自汗,發生在白天,不因勞動,天氣熱或穿衣厚而汗自出,或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體虛弱或大病之後,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可選服補中益氣丸等。
盜汗的則是由於腎陽虛或者結核病。可依證選用滋陰降火之品治療。
最後還是還是建議您諮詢一下醫生。
回覆列表
進入6月,南方降雨不斷,北方高溫預警。天氣熱了,人們出汗也多了,但身邊總有題主說的這種“愛出汗”的人,同樣的運動量,別人只是微微出汗,他則已經大汗淋漓了。
下面我們就從中醫方面講,愛出汗是否正常,以及愛出汗部位不同可能病症,以及解決辦法。
但是,不該出汗的時候出汗或者出汗過多,就要重視了。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心主血,故汗血同源。所以,出汗過度就易傷身。
就連中醫治病講的發汗也只是“得微汗即解,中病即止,不可過劑。”
不同部位愛出汗,是什麼原因1、頭部出汗異常——胃火旺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這裡是陽氣最足的地方,其固攝力也應最強。一旦頭上經常出汗,有可能意味著人體的陽氣變得虛弱(當然對於代謝旺盛的兒童來說,頭部出汗較多也是正常現象),也可能與胃火旺有關。
建議:要保證睡眠充足,平時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每天可沖泡枸杞茶飲用。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3、鼻子出汗異常——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每天用雙手敲打雙手(也就是鼓掌),並按壓雙手的大拇指外側,通過敲打刺激,可調理肺經。
4、頸部出汗異常——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與內分泌不調有關,也和體內溼熱有一定關係,由於溼性黏滯,導致體內氣機不暢,往往表現為上半身或頸部以上出汗。
建議: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多吃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
5、胸口出汗異常——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迴圈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情。
6、腋下出汗異常——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因為腋下分佈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鐳射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7、手腳心出汗異常——血虛
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