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M宋先生

    先說結論:在沒有突破性的技術革新之下,不可能再有新的手機品牌出現。

    新品牌面對的不僅僅是競爭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紅利期和衰退期,手機也是這樣。而到了2019年,手機市場的紅利期早就過去了,正在經歷第三輪洗牌:第一輪洗牌,將功能機市場變為智慧手機市場;第二輪洗牌,利用千元機競爭,將那些沒有競爭能力的品牌洗掉,比如說中華酷聯只剩華為一家;如今是第三輪洗牌,也就是洗掉沒有技術研發實力的品牌,比如說曾經的大佬魅族就變得岌岌可危。

    曾經有句話說:未來製造手機的企業不會超過三家。我們可以看一看如今的PC市場,不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嗎?戴爾、惠普、聯想佔據了75%左右的市場,剩下的25%ROG遊戲本居然佔了15%,這種集中程度比手機市場還要高。大公司佔據了研發、生產、渠道、資金這些東西,小企業很難生存下去。

    所以如今有個土豪說要砸錢做手機,當然可以做出來,投入1個億左右就可以量產,但是對於市場而言,整體的營銷,消費者的期望值,市場的認可度,以及輿論的導向性,對於新興品牌而言不是挑戰,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像如果老羅沒有過去的影響力,沒有微博上1600W的粉絲,沒有前面一系列錄音、公開演講、社會活動製造的個人影響力,不可能做錘子科技。

    合併與轉型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華為、小米、OV這四家廠商的歷史,都不難發現在初期佔領市場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小米主打價效比,就是利用“低價高配”的原則去佔領市場;OV主打線下,不斷擴充自己的渠道,讓每個鄉鎮的店鋪裡都能買到自己的手機;華為主打品質和研發,持續在晶片和拍照這樣的技術上持續投入,營銷也是一把好手。

    不過從2018年第三輪洗牌開始,我們就發現市場已經變天了:小米的價效比,榮耀、oppo這些品牌也可以做;vivo的線下渠道,華為合併了金立的線下後也很快就鋪開了;華為的研發技術,小米和oppo在某些技術上更加激進,更加超前。一夜之間,好像所有品牌方的優勢都漸漸消失了,每個企業都開始將手伸向別人的領域,期望分一杯羹。

    所以我個人認為,手機市場還會再進行一輪重組和轉型。比如說oppo與vivo是否有重新合併的可能性?小米如果價效比優勢不存在,是否會慢慢轉型米家生態鏈,畢竟5G和AI成熟後,智慧家居是很大的市場。華為又能夠與蘋果、三星競爭到底,最終成為像聯想、戴爾、惠普這樣的組合。

    有人會說印度這種市場也是機遇,其實我不這麼認為,印度的問題不是經濟落後,而是種姓制度,這種社會結構一天不瓦解,經濟就永遠不可能像中國這樣有非常大的發展,市場也就永遠不會繁榮。但是......改變社會結構,是要出人命的事情。

  • 2 # 程式設計師互動之家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四大品牌的手機已經佔據了整體市場的90%,現在剩下的手機都是走差異化路線,或者非常小的受眾路線。昨天還專門看了當初錘子手機羅永浩的手機發佈會,結合當前的實際再去看當年的豪言壯語,還是那句話抓住風口比什麼都重要,錘子手機建立的時機還是非常不錯的,到今天看力量還是有點分散,不要去做什麼別的產品,就全力做一款手機,打造一個爆款,積累點過度的糧草說不定還能度過今天的危機。

    可能這就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品嚐到最後勝利的果實,現在剩下四家公司無論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實力最強的,小米算是四家裡面歷史最短的,但雷軍這些年在業內的積累,從資源上保證了小米一直牢牢扎住了腳跟。而且從零開始的小米公司一步一個腳印的站穩了腳跟,隨著配套的小米生態鏈現在做的如火如荼,Lot系統已經連線了一億多的使用者量,並且這個數量還在快速提升,等於講小米公司又把護城河給加深了,最後的結果是如果小米手機的銷量受到影響了,還能透過這些年積累的生態鏈給補上,這樣市值也不至於大幅度的降低。

    華為手機主要在這個行業積累多年,只不過智慧手機發力稍微晚一點,但由於強大的技術實力支撐,並且在晶片領域還是佔據非常大的優勢,所以現在智慧手機一路走低的今天還能繼續高速的增長,拿下國內第一,下一個目標就是要做全球第一,OV兩家深耕多年積累了大量粉絲,並且在技術上也不差,所以能在這種環境下還能存活的不錯,其餘的廠家相對來講就比較艱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有100萬是到城市買房當房奴,還是回到老家悠哉過日子?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