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蘭心慧語

    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打破我執,達到無我。

    什麼是無我?其意思是:一是無常非恆;二是不能做主,不能自在。另外兩種意思是說:一是沒有自我,沒有我這個人;二是不抱一己之見,忘我,無私心、無邪心。

    如果一定要理解這個無我,那麼必須知道無我之含義。無我並非什麼事都無所謂,無我是擺脫我執、我見、我愛、我慢這些與生俱來的煩惱習氣,不要受它控制。

    無我的狀態,是要從空性中去領悟。實際上,凡夫眾生是很難做到真正的無我,真正能夠做到無我的,都是那些心存善念、長久修行之人。

    中國文化,其實就兩個字:“無我”。

    學佛不是要得到,而是要放下。利他的過程,就是逐步放下“我”的過程。

    以無我而能成其我,以放下小我而能看見大我。

    人都比他自視的為高,而智慧是解脫之道,要脫離苦海並不一定要出家,只要去掉一個我字。

    真正的修行就是要學會無我、學會奉獻,不要凡事總想著自己,要學會去掉自私,真正的去為別人考慮,這樣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自在。

    心中無雜念、無私慾、無是非,就是無我。要想達到無我的境界,就必須淨化我們的心靈,看淡世間繁華,有寬容之心,有強大的自制力,有一種坦蕩、淡定的心態,有一種我為人人的精神。

    執,則痛苦;執,則怨恨。一個人若想真正遠離煩惱,就不能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那麼自私,要學會先把自己放下,多替別人著想,這也就是所謂的打破我執。如此徐徐漸進,在達到完全不考慮自己的情況下,就進入了無我的狀態,此時,也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了。

    只要你能真正看破、想開、悟透,最終就一定能修成正果。而達到此種境界的人,看似一無所有,事實上,世間萬物卻皆為他所有;看似一無所得,事實上,他才是真正地得到了。

    狹小的心胸,要慢慢在對人對事的境界中去磨練,發現一切痛苦都是因“我執”而起,一分一分去淡化它;在利他、助人中體會到無私的快樂,一分一分去增長它。必須有這個碰撞、思考、改變的過程,即“歷事練心”。

    大家都有我執,無我對治我執。無我不是真的沒有自我,而是放下起心動念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證無我境界的人處處考慮眾生,以眾生解脫為中心 ,覺得這種就是無我境界。

    大道無私,不應當只求自己之解脫,當求普渡芸芸眾生;不應當囿於個人的私利、慾望、偏見、執念,而要做到慈悲、熱情、大度、寬容,而又無我。

    也只有做到無我,才會有博愛、仁慈、同情;也只有無我,方能容萬物而又廓然無我的人,才會悟道,才會看透塵市,才會對世人的關心、同情。

    不管你學佛、學道、學儒、還是學基督教,都行,學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今天比昨天更無我,明天比今天更無我。如果你越來越無我,你就走在正道上。

    遺憾的是,很多人把修行的過程,作為加強自我的過程、強化自我的過程。他越學習,他越自我;他越學習,他越自戀;他越學習,他越陷在自以為是,這麼一個陷阱之中。那麼這樣的所謂的修行,實際上不是修行。

    一些學佛的人,動不動學了兩天佛,整天拿佛理去套別人,批評人。就像社會上流行的那句話,就是拿著馬克思的手電筒,整天照別人,就是不照自己。

    修行人的衡量標準就是一個字:我。你是不斷地無我,還是不斷地強化自我?不管你學佛的、學道的、學儒的,你愛學什麼學什麼,哪怕你什麼都不學,你越來越無我,那你也是個修行人。

    老子的智慧是:虛則是無我,靜則是無慾。因此,無我,重要的是無雜念;學道,重要的是虛心。

    有我之境,是以我觀物,所見的一切,都帶上個人的色彩。無我之境,在於以物觀物,忘記了什麼是我,什麼是物。境界,是喜怒哀樂的呈現,是對世事人情的體悟,是心中的一段春色。

    世間無我,處處是我;舍小我,求大我;棄邪心,守慈心;人不知有我,我不知有人;無我玄之又玄,有我眾妙之門;求靜而無我,人生之妙境。

    “以自我為中心”是令我們痛苦的根源,修行就是要逐漸拔除一切煩惱,解脫一切痛苦。“無我”是修行的結果,不能倒果為因,實現它需要方法和時間。

    “我執”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我們與人比較高下、計較得失,都是為了保護“我”、利益“我”,讓“我”快樂,結果產生了嫉妒、驕慢、嗔恨等心態,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不理智的行為,把自己身心都推向痛苦的深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蛇油的用途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