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醫生說
-
2 # 鮑爾金vs巴特爾
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人們在飲食的咀嚼過程中,細嚼慢嚥會及時的被咀嚼神經傳入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來確定你的飽腹程度,等於就是精準的稱量你攝入食物的重量,當你的攝入量達到了最佳標準時,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會傳達出飽腹感的資訊,使你停止進食。細嚼慢嚥過程越長,口腔分泌的涶液與酵素就會越多,從而減少了胃腸消化功能的負擔,飽足感也越明顯。如果狼吞虎嚥,那麼你的飽足感資訊會相對來得遲緩,從而使你過量的攝入食物,增加胃容量,對糖尿病患者是一大威害。科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個體一口食物的咀嚼次數在20一40次為宜。
-
3 # 超然智者
糖尿病是一種“富貴病”,屬於“實症”,與“虛證”正好相反。虛證是營養缺乏,而實症糖尿病是營養過剩。
形成糖尿病的原因多是吃岀來的,為什麼說它是富貴病,就是一日三餐吃的都很多過飽。因為都很對口。吃的過飽,動的又過少,大量過剩營養積存於體內,阻礙了正常的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就是胰腺不能正常產生“胰島素”而消化食物(一型糖尿病)或產生的胰島素不能使用(二型糖尿病),亦或營養成分從尿液中排出即“糖尿”。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細嚼慢嚥與否與治療糖尿病關係不大。要想治療糖尿病應從這麼幾方面入手:1.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2.即然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就在吃上解決:吃飯要多樣化,清淡飲食,7分飽。3.加強運動:建議每天晚飯後進行一個小時的散步或者自已喜歡的運動專案,要以動腿為主。
-
4 # 營養師宋明月
首先,影響血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攝入碳水化合物的多少即“量”的問題,暴飲暴食顯而易見從量上已經取勝了,所以,在其他因素都一樣的情況下,多攝入碳水化合物勢必造成餐後血糖的升高。所以,暴飲暴食不利於血糖控制、增加胰島負擔。
而且,最新版《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也建議糖尿病患者飲食宜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注意進餐順序。說明,細嚼慢嚥對控制血糖及預防併發症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細嚼慢嚥可以減少胃腸道血液供應,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降低脂肪的合成與在內臟附近的附著,而且還可以減少進食量,增強飽腹感,還能在降低腸胃負擔的同時,提高食物營養的吸收率,也有助於保護牙床。
人體大腦收到“吃飽”的訊號,大約需要20分鐘。所以如果10分鐘就吃完飯,本來已經吃的足夠了,但大腦還沒有收到訊號,你可能就會再吃點,等大腦收到訊號,這樣就容易攝入過多、造成能量過盛,時間一長導致肥胖的發生、增強胰島素抵抗等。
有研究顯示:在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的隨機交叉研究結果顯示,減慢進餐速度可以增加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s,VAS)評估的飽腹感,降低飢餓感。
所以,糖尿病患者儘量細嚼慢嚥、控制餐後血糖。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得欠妥,本身糖尿病人就要嚴格糖尿病飲食,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如果貿然就暴飲暴食,那麼,這犯得就是低級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