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信仰之名深愛你520
-
2 # 悶悶的歐譏醬
何止是差,簡直是入不了眼。現今社會,都在追求高顏值,高人氣的演員,事實上,真的帶來了很高的電影票房嗎?就像淘寶一樣,大家都在賣同樣的東西,那誰掙錢?顯然大家都撈不到錢,一坨屎丟到糞坑裡,無非就是多了一坨屎。看似越來越商業化的電影其實起到了反面效果,沒有觀眾會買你的帳,當下社會,人們越來越追求高質量的事物,不如用時間去沉澱一部好片,這樣錢也有了,名氣也有了,然後進入良性迴圈,名利雙收!
-
3 # 趙黑牛
記憶很深刻的是電影《蘇利文的旅行》的一句話和一組鏡頭。
一句話是:電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教育
一組鏡頭是:蘇利文(男主角)被陰差陽錯地當成了罪犯,和一群各種不同背景的人關押在一起。裡面也許有和他一樣無辜的,也有知識分子,有文盲,有搶劫犯,或許還有許多奇奇怪怪的人。
但就是這麼一群牛鬼蛇神聚在一個室內。燈關了,放映機在後頭投射光芒到前方早已等候多時的白布。
播放著迪士尼動畫。
但每一個人似乎都忘卻了苦難,笑了起來,他們從中得到了樂;《十二怒漢》有怒;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麗人生》有哀;看《閃靈》、《沉默的羔羊》有懼;看《少林足球》、《兄弟,你在哪》有喜;看《飄》、《傲慢與偏見》有愛;……
每一部好的電影都會讓你收穫了豐富的感受。感受從何而來,從自身而來,是主觀的,非客觀的,和別人不一樣的,有獨特性的,又是多樣性的。
這都是拜電影所賜。
但電影不純是藝術,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和商業分割不開。盧米埃爾兄弟和愛迪生都宣稱是自己發明了電影和電影機器,其實都是為了讓自己發財而已。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我們會有一種中國電影質量越來越差的感覺呢?
其實這種感覺是有偏見的,《心迷宮》、《暴裂無聲》、《百鳥朝凰》……這些不就是我們的好電影嗎?
真正的電影人其實都在為華語電影找出路,只是如上文所說,電影的誕生就是因為“money”,整個電影的資本市場都被壟斷了。
一些流量小生動輒幾千萬上億的身價。
電影題材的同質化,追求視覺衝擊,弱化劇本打磨。其實很多好的影片大部分都沒機會在影院上看到,沒宣傳沒資金,所以可能會造成一種華語電影似乎越來越差的感覺。但要拍好電影,也是實實在在離不開錢的。這就是一個矛盾。
資本都掌握在大鱷手裡,這個市場喜歡什麼,他們就投資什麼。所以張藝謀拍了《長城》的爆米花。
再回到有些年份的一部爛片《築夢演藝圈》,導演系博士,一堆所謂業界權威出來搖旗吶喊。
回到近期的熱點翟天臨事件,被牽扯出不少人。其中就有一個北電院長,取24歲嬌妻,夫妻上陣自導自演了一部《一紙婚約》,找來張一山、楊紫來搭戲。這一部豆瓣3.0,票房不足八十萬的影片由一家百分百由北電控股的公司製作發行。。。然後兜兜轉轉一圈,又在一個野雞電影節給這名女主撈來一個影后。。。這野雞電影節的承辦方也恰好是北電。
你覺得中國電影爛嗎?中國電影不爛,《流浪地球》把我們和好萊塢特效電影縮短到十幾年的差距,雖說目前我們還做不出像《阿麗塔》這樣的特效,但這是實打實的進步。
中國電影不爛,爛的是這麼一群在這個圈子裡站在上層,堵住自下而上通道的糟粕。
幸好,中國影迷的審美是質的提升,就舉一個例子。星爺從西遊降魔到新喜劇之王的票房變化,證明華人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了。周星馳神話的逐漸破滅,電影市場不再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潮流,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資本就會轉向了。
回覆列表
中國的電影,質量越來越差,吹得卻越來越高,炒得卻越來越熱,不知道是為什麼? 從《英雄》開始,到《十面埋伏》,到《夜宴》,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到《如果愛》,到《茉莉花開》,到《投名狀》,到《功夫之王》,一部比一部差,犯的是同一個毛病:沒有主題,內容空洞,虛幻飄渺,雜亂古怪,不知所云;純粹追求音畫效果,純粹追求市場效益,而背悖了一個民族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道德和良心。 當然,同期也有一些可以的,比如《千里走單騎》、《天下無賊》、《功夫》、《長江七號》、《神話》、《黃石的孩子》等。所以,在下面所附的圖片裡,我還是要宣傳後面這些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