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史無終

    宋朝時期,文身風氣盛行,除了刺飛禽花鳥外,還有刺字的。岳飛母親就在他後背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然而,字如果被刺在臉上,則又是另一回事了,那是一種刑罰,叫“黥刑”。

    黥刑自古就有,在奴隸社會,抓到戰俘,額上烙個“囚”字,或者在雙頰刺上個容易辨認的記號。戰國商鞅變法,輕罪重罰,黥刑用得很廣泛,亂倒垃圾也要“黥其面”;偷二百二十錢以上,“黥為城旦”,即在臉上刺字然後罰去修長城;漢元帝時,感到秦朝刑罰過於殘酷,就廢除了幾種酷刑,其中就有黥刑。不知到了哪個皇帝又給恢復了。黥刑在宋代也用得很廣泛,《水滸傳》裡說:“原來宋時但是犯人遷流遷徙的,都在臉上刺字,怕人怪恨,只喚作“打金印。”刺字就刺字,還取個這麼雅的名,虛偽。

    《水滸傳》裡,第一個被“打金印”的好漢是林沖,他被高俅陷害後“斷了二十脊杖,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發配滄州。唯一被打兩次“金印”的,是武松。第一次是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後。得陳府尹從輕發落,脊杖四十,臉上刺了兩行金印,發配孟州牢城;第二次是被張都監陷害,再把他打了二十杖,刺了金印。武松臉上金印的住置在額頭,還好是這個位置,後來在逃亡路上,孫二孃出個主意,叫武松扮作行者,戴個金框,把額頭兩行金印遮住了。“打金印”這種做法,是對犯人的一種精神折磨,叫你永世不得翻身。就算你僥倖逃脫,不用張貼榜文通緝,很容易就在人叢中給你辨出來;即使你刑滿釋放了,也終身帶著那個洗不掉的恥辱印記。

    因此,任你是何種英雄了得的人物,對臉上的金印是有忌諱的。武松在出發去打蔣門神之前,還不忘討一個小膏藥貼了臉上金印。宋江坐了梁山頭把交椅後,仍經常以“文面小吏”自嘲。後來是神醫安道全給他治好的,磨去了臉上金印。

    打金印做為一種古老刑罰,綿延數千年,到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後,才徹底被廢除。

  • 2 # 痴騎朽翁

    壞人的幌子,這就是烙印,這樣的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人們都知道這是個壞人,都會看不起他,防著他,使他永遠有自己是個壞人的感覺,讓他做了壞事一輩子抬不起頭,後悔終生!

    不像現在,把壞人打上馬賽克,不讓好人認識壞人,使好人對壞人防不勝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碎石換填施工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