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花讀花鎮
-
2 # 紅豆客棧
第一階段:0-3歲,全程參與,最好是100%。
女明星張恆就建議媽媽們在孩子3歲之前,要儘量陪伴在孩子身邊。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他的人格發展8段論中也說:安全感的建立,是人生第一階段需要完成的主要目標。而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它是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別是在孩子 3 歲前。一旦錯過這個“關鍵期”,那扇門就會被永遠關閉,無法彌補。
所以在孩子3歲以前,父母應盡力全程參與,給與孩子用心陪伴和適當迴應,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如果安全感缺乏,孩子將一輩子都生活在怯懦、孤獨、自卑當中,人生暗無天日,哪有樂趣可言。
第二階段:3-20歲,求學階段,應多加輔助,逐步退出。
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知識、學規則、養成世界觀的階段。在學習上,父母要陪伴孩子成長,教會孩子學會學習,養成一個專注高效的學習習慣;在思想上,父母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身體上,父母要引領孩子養成勤於運動的好習慣,強健體魄。
這是一個從全程參與到逐步退出的過程,父母的任務,只需完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孩子體質這三大任務,幫助孩子把握好人生大方向,確保他們不跑偏,即可。
第三階段:20---,孩子已步入成年,應完全退出,把孩子的人生還給孩子。
經過高考涅槃的洗禮,孩子其實已完全成長,基本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這時候父母應完全退出孩子的生活。“他的地盤他做主”,各人過好各人的人生。
閨蜜的女兒本科畢業以後,應聘到了杭州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幹得熱火朝天,樂此不疲,把加班都當成了享受。可是她媽不肯,一定要讓她回老家。女兒擰不過,回來了,待了半年以後,堅決要回杭州。
女兒二次回到杭州以後,又進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有過上了那種我加班、我快樂的充實日子。然而好景不長,她媽又故態復萌,堅決讓她回老家。回來以後的女兒,就像一朵快要枯萎的花,看起來了無生趣。
有一次我們仨一起吃飯,我問她女兒想吃什麼,女兒連選單都懶得看,無所謂地道:“我媽決定就行了,她給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
這樣的人生,真的是無趣。彷彿過得是媽媽的人生,孩子完全成了媽媽的複製品。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成年了,他也有自己決定自己人生的能力,那麼,為什麼不把孩子的人生還給孩子呢?
一輩子就這麼短短几十年,孩子有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好自己的一輩子的權力。所以,退出吧,家長們,從全程參與到完全退出,目送孩子的背影逐漸長大,漸行漸遠,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該做的事。
回覆列表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愛與陪伴,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分寸。
我是不贊成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因為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多的心理問題。但每天與孩子守在一起,父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正確的做法,我覺得是,父母有自己的事做,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份內事。父母每天的行為,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身教重於言教。
對孩子,家長最重要的是引導。像《少年派》裡,妙妙爸爸林大衛做的就很好。生活上寵愛女兒,學習上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大事上與女兒亦師亦友講明規則,明裡是放養暗裡卻處處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