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味中國酒
-
2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隨著白酒行業的持續發展,現在又增加了許多香型,如特香型、鳳香型、兼香型、豉香型、老白乾香型、芝麻香型、藥香型、二鍋頭香型、青稞香型、馥郁香型等,甚至提出了淡雅型、綿柔型、四特型、儒雅型等。
而,這些香型裡,最愛洋河綿柔白酒,作為家鄉老酒,我可是特別鍾愛的。
-
3 # 春色滿園5927
肯定不能廢除的,畢竟白酒發展好幾百年了,不能一下否決,當然每個人口感都不同對香型也有要求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白酒不斷出現新香型,看來是生產企業出於營銷的需要——只要產品質量好,風格突出,找到了閃光點,操作市場比較容易,就值得大量生產這種酒。
基於此種原因,生產企業還是比較關注香型的選擇。
更多酒的分類其實是為了迎合現有的標準,標準本是為生產服務的,可是越來越多標準的出現,卻使行業愈發混亂。長期從事白酒生產技術的工作人員,他們在對待白酒香型這一問題上,也是提倡應當嚴謹對待,不能過於草率。
所以不會那麼快的哦!
-
4 # 品質生活極客
白酒香型的豐富是有中國酒文化決定的,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這是很多酒圈人的自豪。同時,喝酒的人每個人的口感不同,如果去掉香型,大家想買到自己喜歡的酒就難如登天了。所以不建議取消。
香型當時的劃分確實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若取消後能夠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起到何種作用?會為中國白酒的發展帶來何等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如果不取消,又會產生些怎樣的結果?……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這幾年我也關注到香型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香型的出現,誰都想自己鼓搗出一種香型,給自己定位、獨樹一幟,令人感覺好像是生產科技的進步,實則我卻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有廠家炒作的嫌疑。這一做法給中國白酒的發展起到的只是一些負面影響。
過去傳統的白酒,只有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等幾大香型,其他香型也不過是在這幾大香型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幾個支流而已。假如只是純粹為了香型而香型,僅僅在某種微量香氣成分上找出和別的酒種的不同之處就給自己冠為某某香型,這種做法未免有些草率了。我認為有幾個主流香型就可以了,嚴格地講,香型多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若要取消白酒香型劃分,我感覺也不太合適。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需要相關部門嚴加約束,不能任其自由發展。
同為濃香型白酒,四川、東北、蘇、魯、豫、皖等大部分地方都有生產,但其實在風格上差異並不大,僅有一些微小的區別。譬如川酒和豫酒,雖同屬濃香型白酒,但川酒的香氣大些,而我們中原的酒味道就醇綿些。即使是在同一個地方,兩個廠出產的白酒在味道上也不一樣,主要是因為空氣環境、生產操作上和微生物區系等方面的不同,因此酒的風格也不盡相同。不同的窖池即便採用同一種工藝出產的酒的味道也都有些差別。
據我瞭解,很多經常喝酒的人多少知道點什麼是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等,但大多數消費者是不太關注的。而經銷商對香型可能要比一般消費者瞭解的多,因為他們要從酒質、酒的價位和銷售利潤上來衡量自己的利益。他們認為,只要好銷的產品,只要能讓我獲取最大的利潤,我就賣這種酒。歸根到底,經銷商也是根據市場消費者的需要而供貨,而至於是什麼香型,則不太被重視。
白酒不斷出現新香型,在我看來是生產企業出於營銷的需要——只要產品質量好,風格突出,找到了閃光點,操作市場比較容易,就值得大量生產這種酒。基於此種原因,生產企業還是比較關注香型的選擇。
更多酒的分類其實是為了迎合現有的標準,標準本是為生產服務的,可是越來越多標準的出現,卻使行業愈發混亂。據我瞭解,長期從事白酒生產技術的工作人員,他們在對待白酒香型這一問題上,也是提倡應當嚴謹對待,不能過於草率;至於有人說企業為了國家標準而忽視了工藝和技術的進步,我倒不認同這種說法。各個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凸顯自己的產品風格,勢必會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適口需求,進而加大科技的投入,在科研技術上多下功夫。
對於白酒香型的發展,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注重少香型、突出個性的觀點。只有不同於他人風格,才能彰顯自己的高雅。對於廠家來說,完全可以在風格特點上炒作嘛,不一定非要整個什麼香型出來。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提倡少香型、多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