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端美
-
2 # 浮沉的歷史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此孔子活躍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晚期。經過春秋時期的兼併戰爭,於西周初期諸侯國的數量相比已經大大減少了,但是由於基數實在是太大,孔子時代的諸侯國還是有很多的。
首先,孔子的母國魯國就是當時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姬姓諸侯國,魯國國都定在曲阜,其主要的疆域大致在今天的山東省南部地區。
接著我們就從孔子周遊列國的那幾個國家詳細說說吧。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一站是衛國,衛國和魯國一樣也是當時比較重要的姬姓諸侯國,其疆域大致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二站是曹國,雖然曹國也是在周初是重要的姬姓諸侯國,但是此時的地位已經大大降低,不及魯、衛兩國,為三等諸侯國。曹國國都在陶丘,其疆域大致轄今山東省菏澤、聊城市,河南濮陽市南部地區。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三站是宋國,宋國作為殷商遺民建立的國家,在當時也算是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國家,位於二流國家的上游(比魯、衛要強)。宋國的國都在商丘,其疆域大致在今天的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之間。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四站是齊國,齊國在當時算是一流的諸侯國,之前齊國的齊桓公開創的霸業一直為齊國所繼承,是極其重要的諸侯國。齊國國都在臨淄,其疆域大致在今天的山東北部以及河北東南部地區。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五站是鄭國,鄭國是個二流諸侯國,此時的處境比較糟糕,夾在南放大國楚國和北方大國晉國之間。鄭國建都在新鄭,其大致疆域位於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六站是晉國,晉國是當時最重要的兩個諸侯國之一,其雄居於華北。晉國建都在絳城,晉國統治了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七站和第八站分別是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的情況差不多,都是姬姓諸國且此時都面臨著楚國的巨大壓力。陳國和蔡國的疆域大致都在今天的河南東部和安徽西北部一帶。
孔子周遊列國的最後一個國家是楚國,楚國和晉國一樣是當時最重要的諸侯國,楚國是實力十分強大,其建都在郢,疆域大致在河南南部,湖南、湖北、江西及安微部分地區。
除了以上的這些國家外當時的諸侯國還有秦國、燕國、吳國、越國、蜀國、中山國、巴國、徐國、莒國等國。
回覆列表
周武王滅殷商,速度奇快,直接投誠無數,周武王非常開明——歸順即封公侯伯子男爵位,殷商各地紛紛來投,以至於周朝只用了極短時間就消滅殷商建立周朝。有一種說法三個月,有一種說法30天;我估計二選一選三個月比較合理,各地來歸順需要一點點時間,周武王也要辦分封儀式;就是說三個月建立新天下——周。
孔子生活於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有五霸,《史記》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而《荀子·王霸》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總之,孔子那個時期春秋五霸以外的小國影響力不大;孔子生於魯國,也是小國,但跟大國一樣屬於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晉國一分為三——趙、魏、韓;標誌著春秋時代結束,進入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周朝只剩下7個封國。
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周邊小國被7個大國瓜分,形成齊楚燕韓趙魏秦構成的周朝版圖。從周天子來看 ,封國相當於現在的省級行政區,數量太多不符合管理能力,現代管理學認為一個人直接管理12個人基本就達到極限(8個人最好,剛好一個班),再多就降低效率和效果,建議分級管理;從西周、到東周、到春秋五霸想必周天子也在想辦法削減諸侯國數量;由此估計,除了春秋五霸,可能還有20個以內的小封國。
小國不足掛齒,留下的故事也沒有什麼價值,甚至沒有意思;你關心,某縣領導勾心鬥角的故事嗎?讀歷史在於以史為鑑學到經驗教訓。孔子周遊列國推廣儒家思想,基本沒有市場;直到皇帝體制出現,才被推到極致,成為統治人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