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名學生,母親和一般人不同,是位一輩子的家庭主婦,但一直有嚴重的排外情緒,十幾年了,不准我和朋友玩耍,互相去家裡。朋友來了,就問清十八代祖宗底細,認為是欺負我的人,該怎麼辦?
4
回覆列表
  • 1 # 環遊世界—喜歡美食

    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別人家裡了吧?我讓我女兒帶同宿舍的外地同學來家裡玩,人家都不想來,怕打擾家人,寧願出去聚會。

  • 2 # 追求溫柔

    擔心你被人帶壞是真的,可是思維僵化,性格內向,不願與人過多交流也是真的。

    一方面多陪伴母親,一起去外面散步購物交流,與鄰里關係緊密互動,開闊母親心境,潛移默化改變她。鼓勵她多交朋友,多參加社群活動,同時灌輸有朋友生活才有意義的理念。

    另外,家裡也不是唯一與朋友相處的地方,年輕人交友相處反而不希望大人們參與,在學校在外面環境自由很多。沒有母親的加入,一樣可以交到很多知己,比如在工作學習社會活動中都會有各種機會,自己好好把握,一切皆有可能。

  • 3 # 天平上的老虎

    你母親做的對!孩子扎堆兒準出事兒!說說我小時候的事吧,四十多年上小學時有學習小組,學習上互相幫助,思想上也得進步,每週二下午學習毛主席語錄,那時俺娘就不同意參加這種學習小組,無奈學校強制必須參加,一個小組三個人,我去那兩個同學家,從來沒來過我家!後來初中基本上也是這樣,在初二那年,父母單位蓋宿舍,有一天俺娘下班回家說家屬院裡我的同學,我弟弟的同學,一共六七個人通通被派出所帶走了,嚇的哇哇大哭,原因是偷工地的電纜賣銅,被廢品收購站舉報了!院裡沒參與的孩子都是平時獨來獨往不扎堆兒的。

  • 4 # 元元30037

    家是隱私的地方,你要帶同學玩,去外面請客。不要弄髒母親的家,家是父母的家,以後你自己買房,隨便你請朋友玩,自己收拾

  • 5 # 返鄉歸來

    這是幼兒傷害造成的後果,比如家庭生活比較貧窮的孩子常被人嘲笑岐視他們會有意躲避與人交流,比如家長有殘疾常受周圍人的戲弄孩子也會在心理產生避人的意識;還有就是家長常期有病臥床而家中兄弟姐妹又少從小就擔起了生活重任他(她)們沒有童年夥伴也很少與人交流所以長大後性格內向很少交朋友,而內心傷害缺乏針對性治療養成了一種怕受傷害怕被人看不起的潛意識所以她也不願自己的親人受傷害受到不公的待遇。

    這種人表面強勢看似不畏一切或點火就著其實內心相當軟弱遇到很平常事就會很警惕常用攻擊性的語言和行為對待外部事物。

    看似他們自我保護意識強但其實是自卑、不自信,也有些人會漸漸的得了“自閉症”或抑鬱症。所以我們不要過分的嫌棄他們或跟他們對抗隨著他們的心意做就是了,和他們講理效果不會很好因為道理他們懂只是無法在內心接受罷了。

    我們要做的是給他們和諧安穩的生活環境提高他們的安全感,可以讓他們和親人朋友出去旅遊感受大自然的博大和寬廣。如果出現嚴重的疾病徵兆最好去看看心理醫生,求得健康的心理疏導和家人的理解和關懷。

  • 6 # jxszmin

    我不是特別喜歡兒子帶朋友回家玩,偶爾幾個還可以,但大多都是想玩遊戲的,一敲門我就特別反感。出去打籃球可以,出去歡樂谷玩可以,再之後玩下手機可以,最煩不分時間就是打遊戲。我真的是直接拒絕進我家的

  • 7 # mahamaya

    我覺得沒什麼,因為我家上一輩兩代人都是如此。獨立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我越來越感謝在家裡“幽禁”的歲月。因為可以更多的思考,學會自己取悅自己而不依賴外界。人老了以後始終要面對冷清孤獨,而我們早已經視與自己友好相處為常態。與其動不動去找人打麻將、跳廣場舞,並不如自在的在家中品茶、讀書。而且,沒有過多的是非、相互的參照也與比較,真的會省略很多無謂的煩惱;沒有那麼多朋友、熟人見證你的衰老,心態上也會比較年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一到晚上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這是怎麼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