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滿一百天,俗稱“百日”。在唐山人口中“百日”讀為“bāiri”,“百”發陰平聲,“日”發輕聲。
人死後安葬百天後,即“百日”,這一天為死者舉行的祭奠活動稱為“百日祭”,唐山人叫“過百日”或“做(zòu)百日”。同“圓墳兒”“五七”“週年”“三年”等一樣,“過百日”也是慣例的祭日之一。按舊俗,這一天死者的一般親戚不來,但死者的親屬及近親中的晚輩如侄兒、外甥、已出嫁的女兒等必須上墳祭祀。先一天下午孝子就要到墳上去請靈,到墳前先燒紙祭奠,然後將“牌位子”頂在頭上,至大門口,子女哭迎,天黑後燒夜紙祭奠。次日早飯後,孝男孝女辦一桌酒菜接亡靈回家受香火,再到靈牌前哭祭。到午後或傍黑,後輩子孫及親友們再拿香紙到墳上焚燒,稱為“敬百日”。
舊時的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處串門兒、不理髮、不剃鬚,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祭過百日後,這些禁忌便可取消,著重孝服的可改穿常孝服,關係相對遠的也可以不穿孝服了。
出生有百日之慶,死後也當有百日之祭。民間把滿百日作為人死之後的紀念日是有一定意義的。再說人死滿了百日之後,後輩子孫失親之痛漸漸淡忘減輕,家庭生活也將逐步趨入正常。
當然,時下也通行為亡者過“百日”,但只是透過簡單的儀式來寄託哀思,已無舊時的繁瑣程式了。
人死滿一百天,俗稱“百日”。在唐山人口中“百日”讀為“bāiri”,“百”發陰平聲,“日”發輕聲。
人死後安葬百天後,即“百日”,這一天為死者舉行的祭奠活動稱為“百日祭”,唐山人叫“過百日”或“做(zòu)百日”。同“圓墳兒”“五七”“週年”“三年”等一樣,“過百日”也是慣例的祭日之一。按舊俗,這一天死者的一般親戚不來,但死者的親屬及近親中的晚輩如侄兒、外甥、已出嫁的女兒等必須上墳祭祀。先一天下午孝子就要到墳上去請靈,到墳前先燒紙祭奠,然後將“牌位子”頂在頭上,至大門口,子女哭迎,天黑後燒夜紙祭奠。次日早飯後,孝男孝女辦一桌酒菜接亡靈回家受香火,再到靈牌前哭祭。到午後或傍黑,後輩子孫及親友們再拿香紙到墳上焚燒,稱為“敬百日”。
舊時的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處串門兒、不理髮、不剃鬚,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祭過百日後,這些禁忌便可取消,著重孝服的可改穿常孝服,關係相對遠的也可以不穿孝服了。
出生有百日之慶,死後也當有百日之祭。民間把滿百日作為人死之後的紀念日是有一定意義的。再說人死滿了百日之後,後輩子孫失親之痛漸漸淡忘減輕,家庭生活也將逐步趨入正常。
當然,時下也通行為亡者過“百日”,但只是透過簡單的儀式來寄託哀思,已無舊時的繁瑣程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