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中國歷史上的末代帝王,大概可以分為這麼幾類:商紂王、夏桀一類是因荒淫無道而亡國的;秦始皇、隋煬帝一類是因剝削、壓迫民眾而亡國的;南唐後主李煜一類是因敵人強大到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挽救不了而亡國的;宋徽宗是因自己更擅長做藝術家而對政事一再退縮而亡國的。

    其中,就數宋徽宗是那個,明明亡了國,卻讓人難以言喻的皇帝。因為他確實心不在政事,而在藝術。他追求書畫、金石、園藝……以致那令無數文人盡折腰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併為此做出巨大犧牲。在他的享受之路上,他離得開那些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的大臣,卻離不開江南。

    唐代的吳融曾寫到,“波中萬古生幽石,鐵索千尋取得來,奇形怪狀誰得識”。吳融口中的這“幽石” ,便正是入了宋徽宗夢裡的太湖石。

    “太湖石”,顧名思義,與江南的太湖關係密切。太湖石不一定都產自江蘇的太湖,但太湖所產的太湖石卻最能代表這類石頭,也最得宋徽宗的心。

    作為一個名垂千古的藝術家,趙佶也有著千百年來文人的那些山野夢,也期盼著去到蓬萊的仙山,去到自在的桃花源。只是,這些地方終究只存在於夢中,尋不到、去不了。直到趙佶從遊手好閒的端王成為天子,他才找到了另一條找尋夢中仙境的路——修建艮嶽。

    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下令在汴京修建一座皇家園林,這便是“艮嶽”。“艮”在八卦中指山,在方位中指東北方。而“艮嶽”恰好兩者兼具。它位於宮城的東北角。整座園林實際上是人造山,因而又稱為“艮嶽壽山”或“萬歲山”。在修建艮嶽時,匠人們運用到的極其重要的技法,就是“掇山”,即用石頭堆疊出假山。

    艮嶽突破秦漢以來,園林“一池三山”的定式,轉而追求詩情畫意和宋徽宗的個人趣味。因而靈動的太湖石,成了園內用石的首選。可汴京在北,太湖在南,相距頗遠。而宋徽宗也是個有倔脾氣的文人,既然看上了,就一定要得到。

    傳說宋徽宗即位之初,憂心”皇嗣未廣“,道士劉混康建言:“京城西北隅,地協堪輿,儻形勢加以少高,當有多男之祥。“意思是說,東京地勢平緩,皇室所在的東北方形勢稍下,如果抬高地勢,就能夠子孫興旺了。修建了艮嶽之後,宋徽宗果然生了幾個兒子。

    為了從太湖獲得大量用以修建園林的太湖石,並把他們運送到汴京,宋徽宗下令大興“花石綱”。“綱”是指運輸隊伍,當時往往十艘船為一綱。為了滿足宋徽宗的需要,當時杭州的造作局、蘇州的應奉局等都組織專人配合。

    一個個花石綱,載滿太湖石從蘇南出發。這些船隊的供給,朝廷不出一分,而是直接攤派到花石綱沿途經過的各地。太湖邊上的人們為了採石流盡血淚,而沿途的人們也為了花石綱傾家蕩產。在一些地方,由於橋距水面較低,花石綱無法透過,百姓們還不得不把辛辛苦苦建起的橋給拆除。宋徽宗在汴京舒舒服服地看著自己的艮嶽美夢一天天實現,可江南一帶的人們卻活得暗無天日。《宋史》記載,因艮嶽、太湖石而引發的花石綱熱潮,“流毒州縣者達二十餘年”。

    江南“錯落復崔巍,蒼然玉一堆。峰駢仙掌出,罅拆劍門開”的太湖石是去到了宋徽宗的文人夢裡,可它帶來的花石綱,壓彎的百姓的脊樑骨,卻是個無法逃避的噩夢,在當時的江南人心中揮之不去。

    宋徽宗在紀念艮嶽落成的《艮嶽百詠》中寫道聖主從來不射生,池邊群雁態飛鳴。成行卻入雲霄去,全似人間好弟兄。可實際上,方臘的揭竿而起,正是因為宋徽宗對蘇南太湖石的喜愛。元代詩人郝經也曾感嘆:”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宋徽宗當年做了一場文人的夢,卻攪動了江南,動盪了北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磚胎模怎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