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曹雪芹雖然殘湯冷飯,飲食起居沒有著落,但是仍然有道德,千萬不要去那些皇親國戚門上混飯吃,還不如著書立說在黃葉村。 這句詩出自清代詩人敦誠的《寄懷曹雪芹》,具體原文如下: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以絕,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才氣,直追昌谷破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羅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蝨手捫。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 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註釋: ①少陵:唐代詩人杜甫,自號“少陵野老”。這裡指杜詩《贈曹將軍霸》詩的故事。 ②環堵:代指四圍土牆的貧家小屋。 ③揚州舊夢:詩人自注:“雪芹曾隨其先祖(曹)寅織造之任。”在這裡,詩人借唐代杜牧《遣懷》詩中“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句。 ④犢鼻褌:說曹雪芹過著窮困的生活,犢鼻褌,牛鼻犢子形的短褲。 ⑤奇氣:意格新奇與膽識超俗的才氣。 ⑥直追昌谷:昌谷(今河南宜陽),唐代李賀居此,他的詩奇險新穎。披籬樊:指不受李賀詩風的限制。披,劈開,披。籬樊,亦作“樊籬”,即籬笆。這裡借喻李賀詩的風格、境界。 ⑦虎門:代指院試或貢院。說他們宗學時早晚相見頻繁。 ⑧“剪燭西窗”句,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回敘他們當時剪燭聚談的深長情意。 ⑨接籬倒戴著帽子。接籬,頭巾,帽子。 ⑩蝨手捫:摸捉蝨子。北魏崔鴻《前燕錄》:“王猛隱華山……一面說當代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 此詩原載《四松堂集》,作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當時敦誠受其父之命在松亭關分管稅務。敦誠與曹雪芹曾經朝夕相處,交誼頗深,此時兩地睽離,思念甚切。於是在這年秋天寫下了這首寄懷曹雪芹的詩。詩中用“揚州舊夢久已覺”和“於今環堵蓬蒿屯”二句對比了曹雪芹今昔不同的生活境遇。用“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二句追憶了他們昔日聚談的深厚友誼。用“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披籬樊”二句稱讚了曹雪芹的詩才。用“接籬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蝨手捫”二句肯定了曹雪芹傲岸不羈的性格。用“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二句鼓勵曹雪芹在艱苦條件下堅持將《紅樓夢》寫下去。 愛新覺羅·敦誠(1734——1791),字敬亭,號松堂,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之五世孫,愛新覺羅·敦敏之弟。清朝宗室、詩人。五歲入家塾,十一歲進右翼宗學讀書。二十二歲在宗學考試中列為優等,以宗人府筆帖式記名。二十四歲時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關管稅務。二十六歲隨父返回北京閒居。三十三歲補宗人府筆帖式,旋授太廟獻爵。四十歲丁母憂。卒年五十八歲。他的詩風,較乃兄之平和,顯得爽朗清洌。他與雪芹的友情,也顯得更為親切醇醲。他在宗室詩人中地位較高。著有《四松堂集》、《鷦鷯庵筆麈》、《白香山<琵琶行>傳奇》等。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曹雪芹雖然殘湯冷飯,飲食起居沒有著落,但是仍然有道德,千萬不要去那些皇親國戚門上混飯吃,還不如著書立說在黃葉村。 這句詩出自清代詩人敦誠的《寄懷曹雪芹》,具體原文如下: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以絕,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才氣,直追昌谷破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羅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蝨手捫。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 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註釋: ①少陵:唐代詩人杜甫,自號“少陵野老”。這裡指杜詩《贈曹將軍霸》詩的故事。 ②環堵:代指四圍土牆的貧家小屋。 ③揚州舊夢:詩人自注:“雪芹曾隨其先祖(曹)寅織造之任。”在這裡,詩人借唐代杜牧《遣懷》詩中“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句。 ④犢鼻褌:說曹雪芹過著窮困的生活,犢鼻褌,牛鼻犢子形的短褲。 ⑤奇氣:意格新奇與膽識超俗的才氣。 ⑥直追昌谷:昌谷(今河南宜陽),唐代李賀居此,他的詩奇險新穎。披籬樊:指不受李賀詩風的限制。披,劈開,披。籬樊,亦作“樊籬”,即籬笆。這裡借喻李賀詩的風格、境界。 ⑦虎門:代指院試或貢院。說他們宗學時早晚相見頻繁。 ⑧“剪燭西窗”句,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回敘他們當時剪燭聚談的深長情意。 ⑨接籬倒戴著帽子。接籬,頭巾,帽子。 ⑩蝨手捫:摸捉蝨子。北魏崔鴻《前燕錄》:“王猛隱華山……一面說當代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 此詩原載《四松堂集》,作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當時敦誠受其父之命在松亭關分管稅務。敦誠與曹雪芹曾經朝夕相處,交誼頗深,此時兩地睽離,思念甚切。於是在這年秋天寫下了這首寄懷曹雪芹的詩。詩中用“揚州舊夢久已覺”和“於今環堵蓬蒿屯”二句對比了曹雪芹今昔不同的生活境遇。用“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二句追憶了他們昔日聚談的深厚友誼。用“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披籬樊”二句稱讚了曹雪芹的詩才。用“接籬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蝨手捫”二句肯定了曹雪芹傲岸不羈的性格。用“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二句鼓勵曹雪芹在艱苦條件下堅持將《紅樓夢》寫下去。 愛新覺羅·敦誠(1734——1791),字敬亭,號松堂,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之五世孫,愛新覺羅·敦敏之弟。清朝宗室、詩人。五歲入家塾,十一歲進右翼宗學讀書。二十二歲在宗學考試中列為優等,以宗人府筆帖式記名。二十四歲時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關管稅務。二十六歲隨父返回北京閒居。三十三歲補宗人府筆帖式,旋授太廟獻爵。四十歲丁母憂。卒年五十八歲。他的詩風,較乃兄之平和,顯得爽朗清洌。他與雪芹的友情,也顯得更為親切醇醲。他在宗室詩人中地位較高。著有《四松堂集》、《鷦鷯庵筆麈》、《白香山<琵琶行>傳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