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鵬雲

    李鴻章代替慶親王在《辛丑條約》上簽字是【走向共和】的戲份。

    當時是慶王爺手拿筆在《辛丑條約》上方手顫顫巍巍遲遲不鉛,旁邊的李鴻章看到後說:王爺,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一輩子的罵名,你還年輕,還是讓我來吧!然後就接過筆在條約上簽字。

    實際的歷史上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她逃亡途中,讓總理衙門大臣、慶親王奕劻留守京城,並下詔命兩廣總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和慶親王一起和洋人議和。最後是在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是他兩個人都在條約上簽字的。

    據說洋人的議和條款中要懲辦禍首175人,第一個就是慈禧。經過李鴻章等人的力爭,洋人放棄殺慈禧的打算,後來慈禧也是出賣國家利益“悔罪”不錯,就留了一條性命。

  • 2 # 勇戰王聊歷史

    這是坊間流傳的段子,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也有這個情節。

    在《走向共和》第26集講《辛丑條約》簽字時,有這樣情節:奕劻拿起筆要簽字時,遲遲不肯動筆。李鴻章抽著雪茄從後面走了過來,見奕劻犯難了,不想簽字。

    李鴻章便上前拍了拍奕劻的手,說:“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罪名啊。王爺,你還年輕,路還長著呢,由我來吧。”

    說完,李鴻章拿過合約,伸手將手裡的雪茄給了身後的下人,瀟灑的在合約上籤了“李鴻章”三個字。

    (真實的歷史上,李鴻章籤的是一個“肅”字。這個字是他的“花押”字。)

    看完這一段,我都覺得李鴻章真是不容易啊。原來李中堂這麼偉大,在替滿清背鍋啊。我們都誤會李中堂了,原來,中堂大人不是賣國賊。

    其實,這個故事是假的。可能有人故意給李鴻章洗白,把李鴻章說的很讓人同情。

    第一,清廷負責談判的代表慶親王奕劻是1838年出生的!《辛丑條約》簽訂日期是1901年,此時奕劻已經64歲了(李鴻章當時78歲)!還年輕人?雖然,電視劇中導演找的演員很年輕。但是,歷史不容篡改!《走向共和》被禁也是咎由自取啊。

    第二,誰說奕劻沒簽字?當時,滿清最主要的兩位和談代表就是慶親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他們兩人誰敢不簽字?洋人會放過他們?事實上,慶親王簽字了,也蓋章了。可能章太濃,把字蓋住了。

    慶親王印章是:欽命全權大臣便宜行事關防。

  • 3 # 歷史銅鏡ZBW

    李鴻章沒有簽上自己的名字。他只在條約上籤了一個“肅”字。

    70多歲高齡還去日本接受屈辱,不僅替清廷省了一大筆銀子,還要揹負一輩子罵名。

    李鴻章的絕筆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年少不知李鴻章,年長方知真中堂”,希望大家也可以公正的評判李鴻章的一生。

  • 4 # 不沉的經遠

    簽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沒有代替慶親王簽字,而是兩個人都在條約上籤了名。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裡曾經演義了這麼一個場景,當慶親王奕劻正要在《辛丑條約》上簽字的時候,李鴻章主動上前拿過了筆,說:

    “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罪名啊。王爺,你還年輕,路還長著呢,由我來吧。”

    然後他就代奕劻簽了名。

    因為《走向共和》曾經紅極一時,而且這個故事看這也挺感人,因此這個橋段也被很多人當做了歷史事實。然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辛丑條約》的原件現在還留存於世,奕劻和李鴻章兩個人的簽名都在上面。要知道,奕劻和李鴻章兩個人是清廷任命的全權大臣,條約要生效,必須有他們兩個人和西方十一國全權代表的共同簽字才行,奕劻又怎麼可能不簽字。

    李鴻章也是經常辦理洋務的人,和外國使節打交道的次數多了,對於這些外交規則也是瞭如指掌,不會,隨隨便便讓奕劻不簽字,就算他真的想這麼幹,西方十一國代表也肯定不會答應。

    而且簽訂《辛丑條約》是1901年,奕劻生於1838年,此時也是63歲的老人,雖然比78歲的李鴻章年輕不少,不過也遠遠談不上“還年輕”三個字。《走向共和》的這段描述,更多的是為了塑造李鴻章主動承擔責任的氣概,並非史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徠卡007和哈蘇X1D哪個拍攝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