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些18世紀到20世紀80年代絃樂四重奏名曲:
海頓的68首樂樂四重奏,特別是晚期的艾爾德迪四重奏,作品76。
莫扎特的23首絃樂四重奏:他獻給海頓的六首(K. 387,421,428,458,464,465,作品10)被普遍認為是古典絃樂四重奏的頂峰之作。C大調第19號《不和諧音》,K. 465以其不調和的前奏著名。
貝多芬的16首絃樂四重奏聲譽甚隆。絃樂四重奏1-6號,作品18展示了他自海頓和莫扎特以來對絃樂四重奏發展的總結。之後三首,絃樂四重奏7-9號,作品59 也非常流行而甚至今天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大大地擴充套件其表現形式和吸收了新的情感和戲劇性。接下來也有絃樂四重奏10-11號,作品74《Harp》和作品95《Serioso》。最後,絃樂四重奏12-16c和大賦格,作品127,130-135,這最後五首絃樂四重奏和大賦格為作曲家最後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充滿著不妥協的鬥志,被認為是最偉大的作品,但是相比起貝多芬中期寫下的浪漫詩篇,諸如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普及程度還是稍遜一籌。
舒伯特的d小調第14號絃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還有A小調第13號絃樂四重奏《Rosamunde》和他最後的G大調第15號絃樂四重奏。
孟德爾頌的六首絃樂四重奏。
史麥塔納的e小調第1號絃樂四重奏《我的生涯》。
勃拉姆斯的三首絃樂四重奏。
德沃夏克的F大調第12號絃樂四重奏《美國》。
柴可夫斯基的第1號絃樂四重奏,作品11,特別是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鮑羅丁的D大調第2號絃樂四重奏,特別是第三樂章"夜曲"。
德彪西的g小調絃樂四重奏,作品10。
荀白格的四首絃樂四重奏。
拉威爾的F大調第絃樂四重奏。
楊納傑克的第1號絃樂四重奏《克羅採》",靈感來自托爾斯泰的小說克羅採奏鳴曲,其小說靈感來自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No. 9,克羅採奏鳴曲。
Frank Bridge的第3號絃樂四重奏。
巴托克的六首絃樂四重奏。
貝爾格的抒情組曲,作給絃樂四重奏。
馬提努的協奏曲給絃樂四重奏和管弦樂團
蕭斯達高維契的十五首絃樂四重奏,特別是c小調第8號絃樂四重奏,作品110。
艾略特·卡特的五首絃樂四重奏和近年受到讚揚的系列。
菅野茂的六首絃樂四重奏《Dietro il Pontecello》。
武滿徹的第1號四重奏給絃樂《A Way a Lone》。
下面是一些18世紀到20世紀80年代絃樂四重奏名曲:
海頓的68首樂樂四重奏,特別是晚期的艾爾德迪四重奏,作品76。
莫扎特的23首絃樂四重奏:他獻給海頓的六首(K. 387,421,428,458,464,465,作品10)被普遍認為是古典絃樂四重奏的頂峰之作。C大調第19號《不和諧音》,K. 465以其不調和的前奏著名。
貝多芬的16首絃樂四重奏聲譽甚隆。絃樂四重奏1-6號,作品18展示了他自海頓和莫扎特以來對絃樂四重奏發展的總結。之後三首,絃樂四重奏7-9號,作品59 也非常流行而甚至今天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大大地擴充套件其表現形式和吸收了新的情感和戲劇性。接下來也有絃樂四重奏10-11號,作品74《Harp》和作品95《Serioso》。最後,絃樂四重奏12-16c和大賦格,作品127,130-135,這最後五首絃樂四重奏和大賦格為作曲家最後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充滿著不妥協的鬥志,被認為是最偉大的作品,但是相比起貝多芬中期寫下的浪漫詩篇,諸如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普及程度還是稍遜一籌。
舒伯特的d小調第14號絃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還有A小調第13號絃樂四重奏《Rosamunde》和他最後的G大調第15號絃樂四重奏。
孟德爾頌的六首絃樂四重奏。
史麥塔納的e小調第1號絃樂四重奏《我的生涯》。
勃拉姆斯的三首絃樂四重奏。
德沃夏克的F大調第12號絃樂四重奏《美國》。
柴可夫斯基的第1號絃樂四重奏,作品11,特別是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鮑羅丁的D大調第2號絃樂四重奏,特別是第三樂章"夜曲"。
德彪西的g小調絃樂四重奏,作品10。
荀白格的四首絃樂四重奏。
拉威爾的F大調第絃樂四重奏。
楊納傑克的第1號絃樂四重奏《克羅採》",靈感來自托爾斯泰的小說克羅採奏鳴曲,其小說靈感來自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No. 9,克羅採奏鳴曲。
Frank Bridge的第3號絃樂四重奏。
巴托克的六首絃樂四重奏。
貝爾格的抒情組曲,作給絃樂四重奏。
馬提努的協奏曲給絃樂四重奏和管弦樂團
蕭斯達高維契的十五首絃樂四重奏,特別是c小調第8號絃樂四重奏,作品110。
艾略特·卡特的五首絃樂四重奏和近年受到讚揚的系列。
菅野茂的六首絃樂四重奏《Dietro il Pontecello》。
武滿徹的第1號四重奏給絃樂《A Way a 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