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快充和pd快充是兩種不同的快充協議,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支援最大的充電功率。
近兩年我們看到的新手機很多都是支援快充,而每個品牌,華為,小米,oppo等都宣傳自己獨特的快充方式。而最終可以說只有PD和QC兩種快充方式。並且,QC也可以說是PD的一個分支。支援PD的充電器可以給支援QC的手機充電,而支援QC的充電器不可以給支援PD的手機充電。(最新QC4.0,4.0+已經支援)
快充的充電階段可以分為恆定電流預充電(小電流)、恆定電流快速充電(大電流)、恆定電壓充電(電流由大變小直至充電完成),無論是高壓低電流(QC 屬於此類)抑或是低壓高電流,都必然需要經由 USB-C 介面調整電源介面卡的輸入電壓。
那麼下面,我們具體瞭解下兩者的發展。
支援QC的都是高通晶片。在 QC 快充最原始的 1.0 階段,高通的快充方案也顯得簡單粗放:直接使用 5V 2A 的 10W 充電功率。
通常而言,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非盈利 USB 標準制訂組織)釋出的 USB-DCP 協議?規定的 Micro-USB 介面的輸入電流為 1.5A,而不是高通推出的 QC 1.0 快充標準的 2A。當時 Android 機型普遍配備的 5 針 Micro-USB 的電流傳輸極限是 2A,而業界的共識是預留一定的餘量以確保充電安全,所以絕大部分機型的正常充電電流為 1.5A,充電功率為 7.5W(5V 1.5A)。而 QC 1.0 僅僅是簡單地將充電電流提升到 2A,就將智慧手機的充電效率在 7.5W 的基礎上提升了 1/3。
Micro-USB 的 2A 電流傳輸上限限制意味著高通無法再透過提高電流實現更高功率充電,於是,高通轉而尋求透過提高輸入電壓來提供充電功率 ※。QC 2.0 將手機的輸入電壓增加到 4 檔,除了 5V 的標準電壓之外,還增加了 9V、12V、20V 三擋快充電壓,依然使用 Micro-USB 的 2A 上限電流,最大的充電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 40W。
QC 2.0 必須使用專用的充電介面卡,但是為了保證介面卡向下支援 5V 裝置,高通在 QC 2.0 協議中引入了握手協議。QC 2.0 的握手協議透過 Micro-USB / USB-A / USB-C 介面的 DP(D+,Digital Positive)和 DM(D-,Digital Minus)兩腳資料端子通訊,智慧手機主動向 QC2.0 充電器申請高電壓輸入,在經過確認之後能夠將最大充電電壓提高到 20V。
OPPO 在 Find 7 中採用的 VOOC 閃充實際上是改造了 Micro-USB 介面,將 Pin 增加到了 7 針,額外的兩根接觸針用於傳輸電流。所以,Find 7 必須專用的 VOOC 閃充充電器和充電線。
QC 3.0 協議中,高通採用了 INOV 電壓管理演算法和機制(Intelligent Negotiation for Optimum Voltage,最佳電壓智慧協商),從 3.6V 起步,結合實時的電壓、電流、電池溫度,INOV 可以保持與充電介面卡的通訊,以 200mV 的調幅步進自適應增降電壓,自動實現最佳充電功率的傳輸。
QC4.0 採用了更精細的 INOV 機制,調幅步進從 QC3.0 的 200mV 調整為 20mV,而且支援 Dual Charge 技術,充電速度提升 20%,充電效率提升 30%。劃重點的是,QC 4.0 開始支援 USB-C 介面和 USB PD 協議。
在高通 QC 2.0 版本釋出的 2014 年,USB-IF 同時釋出了 PD 2.0 協議以及其載體——USB Type-C 1.0 介面標準。與 Micro-USB 相比,USB-C(USB Type-C)介面最大支援 20V 5A 的電力傳輸,天然更適合快充。
所以,我們說PD是全能快充。目前蘋果手機支援的是PD快充,而絕大部分安卓手機支援QC快充。
qc快充和pd快充是兩種不同的快充協議,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支援最大的充電功率。
近兩年我們看到的新手機很多都是支援快充,而每個品牌,華為,小米,oppo等都宣傳自己獨特的快充方式。而最終可以說只有PD和QC兩種快充方式。並且,QC也可以說是PD的一個分支。支援PD的充電器可以給支援QC的手機充電,而支援QC的充電器不可以給支援PD的手機充電。(最新QC4.0,4.0+已經支援)
快充的充電階段可以分為恆定電流預充電(小電流)、恆定電流快速充電(大電流)、恆定電壓充電(電流由大變小直至充電完成),無論是高壓低電流(QC 屬於此類)抑或是低壓高電流,都必然需要經由 USB-C 介面調整電源介面卡的輸入電壓。
那麼下面,我們具體瞭解下兩者的發展。
支援QC的都是高通晶片。在 QC 快充最原始的 1.0 階段,高通的快充方案也顯得簡單粗放:直接使用 5V 2A 的 10W 充電功率。
通常而言,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非盈利 USB 標準制訂組織)釋出的 USB-DCP 協議?規定的 Micro-USB 介面的輸入電流為 1.5A,而不是高通推出的 QC 1.0 快充標準的 2A。當時 Android 機型普遍配備的 5 針 Micro-USB 的電流傳輸極限是 2A,而業界的共識是預留一定的餘量以確保充電安全,所以絕大部分機型的正常充電電流為 1.5A,充電功率為 7.5W(5V 1.5A)。而 QC 1.0 僅僅是簡單地將充電電流提升到 2A,就將智慧手機的充電效率在 7.5W 的基礎上提升了 1/3。
Micro-USB 的 2A 電流傳輸上限限制意味著高通無法再透過提高電流實現更高功率充電,於是,高通轉而尋求透過提高輸入電壓來提供充電功率 ※。QC 2.0 將手機的輸入電壓增加到 4 檔,除了 5V 的標準電壓之外,還增加了 9V、12V、20V 三擋快充電壓,依然使用 Micro-USB 的 2A 上限電流,最大的充電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 40W。
QC 2.0 必須使用專用的充電介面卡,但是為了保證介面卡向下支援 5V 裝置,高通在 QC 2.0 協議中引入了握手協議。QC 2.0 的握手協議透過 Micro-USB / USB-A / USB-C 介面的 DP(D+,Digital Positive)和 DM(D-,Digital Minus)兩腳資料端子通訊,智慧手機主動向 QC2.0 充電器申請高電壓輸入,在經過確認之後能夠將最大充電電壓提高到 20V。
OPPO 在 Find 7 中採用的 VOOC 閃充實際上是改造了 Micro-USB 介面,將 Pin 增加到了 7 針,額外的兩根接觸針用於傳輸電流。所以,Find 7 必須專用的 VOOC 閃充充電器和充電線。
QC 3.0 協議中,高通採用了 INOV 電壓管理演算法和機制(Intelligent Negotiation for Optimum Voltage,最佳電壓智慧協商),從 3.6V 起步,結合實時的電壓、電流、電池溫度,INOV 可以保持與充電介面卡的通訊,以 200mV 的調幅步進自適應增降電壓,自動實現最佳充電功率的傳輸。
QC4.0 採用了更精細的 INOV 機制,調幅步進從 QC3.0 的 200mV 調整為 20mV,而且支援 Dual Charge 技術,充電速度提升 20%,充電效率提升 30%。劃重點的是,QC 4.0 開始支援 USB-C 介面和 USB PD 協議。
在高通 QC 2.0 版本釋出的 2014 年,USB-IF 同時釋出了 PD 2.0 協議以及其載體——USB Type-C 1.0 介面標準。與 Micro-USB 相比,USB-C(USB Type-C)介面最大支援 20V 5A 的電力傳輸,天然更適合快充。
所以,我們說PD是全能快充。目前蘋果手機支援的是PD快充,而絕大部分安卓手機支援QC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