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衛思想

    法萊斯戰役在部隊已被包圍的情況下,希特勒命令堅守,當然要負主要責任,而馮.克魯格元帥的責任僅比希特勒略低,甚至相當,他不是上尉連長,是幾十萬軍隊的元帥,有權力和義務戰場抗命,效法隆美爾在非洲的做法。挽救軍隊和國家命運。

  • 2 # 戰略論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下當時的諾曼底地區的戰略形勢,當時德軍據守在從卡昂到阿夫朗什一線,即瑟堡半島的根部,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防禦線,能以較短的戰線來將盟軍封鎖在這個半島裡。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條戰線是無法長期堅守的,德軍在諾曼底的損失非常大,這主要是由於盟軍轟炸機和艦炮的雙重打擊,任何陸軍這不可能在這種環境中做長久的堅守,德軍唯一的選擇就是儘量遲滯盟軍的突破,以便爭取時間在後方建立一道新的堅固防線,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以節省兵力為第一要點。

    當時諾曼底地區的德軍指揮官龍德施泰特元帥(西線總司令)和隆美爾元帥(B集團軍群司令)都要求希特勒批准西線德軍的後撤,他們的防線已經支離破碎,隆美爾甚至向希特勒提出了結束戰爭的請求,結果希特勒解除了龍德施泰特元帥的職位,隆美爾也遭到空襲而離開指揮崗位,代替他們的是克魯格元帥,他是帶著不準撤退的命令而上任的。

    克魯格元帥的到來並不能給諾曼底的德軍帶來什麼根本性的改變,他們缺少的不是經驗豐富的指揮官,而是後勤補給和新銳部隊的增援。隨後由巴頓將軍指揮的美軍第3集團軍從阿夫朗什突破了德軍的防線並向南迂迴德軍的後方。希特勒嚴令克魯格元帥必須發起反擊,重新佔領阿夫朗什切斷突入德軍後方的巴頓部隊的後勤補給,孤立這支部隊。利用新到達的步兵師克魯格將前線的裝甲師替換下來,在後方集結了一支擁有500輛坦克的裝甲兵力,他們將向阿夫朗什發起進攻。能在盟軍的狂轟濫炸下調動如此規模的裝甲部隊體現了克魯格元帥的非凡能力。

    進攻如期發起,但是不久即證明不可能成功,他們是被盟軍的空軍所擊敗的,此時的德軍形勢已經非常嚴峻,防線上的壓力越來越大,美軍第3集團軍又正在迂迴德軍的後方,顯然盟軍想合圍整個諾曼底的德軍部隊。此時最明智的選擇顯然就是在盟軍的合圍還沒有成型之前,迅速將德軍撤離,由於制空權掌握在盟軍手裡,撤退必須提前並有計劃的進行,以儘可能將部隊完整的撤下來以便可以迅速用於防守新的防線中。

    克魯格元帥向德軍最高統帥部彙報了當前的形勢,但是他得到的命令是再準備發起第二次進攻,不得撤退。這個命令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德軍連自身的安危都難以確保,怎麼可能發起第二次強大的進攻。克魯格元帥一直以來都是堅決執行希特勒的命令的,再加上7.20刺殺希特勒事件和克魯格有一定關係,希特勒現在對克魯格非常冷淡,顯然克魯格不敢違背希特勒的命令而下令撤退。直到盟軍的合圍已經非常明顯時希特勒才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克魯格以裝甲師守住缺口的兩翼,讓步兵從缺口處逃出,但是撤退命令下達的太晚了,直到包圍圈被封閉時,仍有大量的德軍沒來得及撤出去,8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被困其中,逃出去的那14個師也損失掉了全部的武器裝備,這意味著在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兩個集團軍已經徹底喪失了戰鬥力,西線的大門已經敞開。

    顯然諾曼底德軍的慘敗並不是由於戰地指揮官的錯誤指揮,而是由希特勒控制的最高統帥部的錯誤干預所致。希特勒對於前線德軍形勢的認識完全脫離了實際,只是一味強調堅守不撤,而最終讓整個諾曼底的德軍崩潰,他們原本可以在今後的防禦戰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卻被毫無意義的犧牲掉了。如果說克魯格元帥有錯的話,他唯一的錯誤就是沒能向龍德施泰特元帥那樣堅定撤退的立場,這場戰役也是克魯格的“滑鐵盧”,在被召回的途中這位元帥服毒自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鯉品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