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樟樓主
-
2 #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
不同時代不同的文化藝術氛圍 不同時代不同的文化屬性!符合時代的文化必然雨後春筍般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中!
《金庸祭》
昊天2018.10.31合十敬之
飛狐外傳敘前言
雪山飛狐雲之巔
連城訣中狄雲現
天龍八部義在先
射鵰英雄傳萬里
白馬嘯西風姿翩
鹿鼎記述清明戲
笑傲江湖令狐篇
書劍恩仇錄已起
神鵰俠侶傳世間
俠客行如風似電
倚天屠龍記心間
碧血劍指世間惡
鴛鴦刀光映海天
-
3 # 安若凡
會有的。但也許出現的時間會更長一點。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群,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字,其中的人物名字、場景選取、細節摸索等,都不是想來就來的,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因此花費數十年時間潛心寫作是必須的。
試問,現當代還有多少人能夠堅持?我們是迷惘的一代,浮躁的一代,二十一世紀以來產生過幾本優秀著作???《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都是上個世紀的產物。
我也不會兀自唐突地說“不會有”,只能說“未來還會有的”,只是需要時間。
我認為金庸之後還會有大俠,高手在民間,只是淹沒在網路小說中,很難被大家發現。希望他跳出來早日出現,那要求讀者真正熱愛武俠,去發現它。金庸那個時代,老百姓閱讀的平臺基本都是報紙,金庸在《大公報》寫武俠,他的小說自然會被人看到,本身他寫的可以,讀者就更喜歡看。其實他開始寫也沒寫的特別好,還行吧,平臺太重要了,這就為他積累了很多香港粉絲。後來他創辦《明報》,自己的平臺,寫的武俠讀者肯定能看到,自己的平臺要經營好,肯定要寫好才會受更多讀者歡迎。這就我認為的平臺造英雄,當然作者也要寫的好,平臺+作者能力=成功的金大俠。後來出現一些武俠大家,古龍,溫瑞安,黃易,這些作者本身有很高的寫作能力,那個時代各家報刊爭相向作者約稿武俠,武俠寫作環境很好,他們投稿平臺,平臺找上他們,皆大歡喜,所以武俠順勢發展。現在的報紙會向作者約稿嗎,零零散散只能看到一些心情散文,大部分作者投稿也石沉大海。沒有平臺給作者,很多大俠被埋沒。況且內地報刊管制嚴格,思想封閉,人情金錢各方面水很深,在這種環境下能出大俠或者大作家,你信嗎?這麼多年,你看內地這麼多報紙產生了幾個大作家?沒有身份,沒有地位,大部分底層作家沒有用武之地,大好才華被埋沒,最後在世俗中隨波逐流。為數不多的內地刊物《今古傳奇》《武俠小說》出現了一些有名氣的內地武俠作者,他們趕上那幾年好機會,這就是平臺+作者能力=大俠。本人現在才寫出一部處女作大武俠小說《蟬鳴記》,可惜沒有平臺讓大家看到,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關注下,我不會讓你們失望,期待一位21世紀的武俠名著誕生,就是這部武俠。言歸正傳,武俠的雜誌平臺沒有了,很多武俠作者放棄了,沒辦法謀生,只能去寫其他文。留下幾個真正的武俠作者還在堅持,境況很慘,讀者卻發現不到。後來有了網路平臺,很多武俠作者跑去網站寫武俠,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沒什麼真正的武俠在網上很火,很多都是玄幻,仙俠,當然這些勉強成為武俠吧,但是這些武俠好像沒有俠義,只好改為奇俠,玄幻武俠等等,仙俠勉強接近吧,但多數寫的是仙,是人的爭鬥,哪裡有俠,而且都是金古武俠的窠臼,沒有創新故事核心,只有老舊的套路,對金庸武俠理解不深,套用了武俠的名義罷了。網文平臺武俠作者能力不足,即使平臺初期對武俠不薄,終究會讓讀者對這些武俠作者失望。讀者被更多的玄幻的網文各種法寶吸引走了,武俠更沒救了。況且我認為內地的武俠讀者其實不多,武俠真正在香港火爆,是香港的環境和讀者決定的,後來透過影視引進內地,內地讀者才看到武俠,基本都是先透過影視而不是小說文字,(當然很多讀者租過武俠小說),那時香港武俠小說創作時期已過,金庸早在1972年封筆。80年代內地還很貧窮,沒有多少人家有電視。90年代差不多每家都有黑白電視了,但是收看的節目不多,更別說武俠電視。將近2000年才看到大部分武俠。那時香港武俠作者早已在退休封筆了,香港傳媒開始從小說文字轉為拍攝武俠影視。總之,內地和香港環境不同,香港火過的東西,隔了很多年才被大部分內地人看到。內地條件艱苦,不論什麼題材作者都很難生存,到了一定年齡,迫於生計,誰還有時間和精力用心創作?最後隨波逐流。現在,僅有的幾家武俠雜誌也停刊了,也變味了,銅臭味太濃,武俠在內地既缺少平臺,也缺少創新的武俠作者。所以,如果不久會出現大俠,那他的武俠一定是創新的武俠,而不是老舊的套路,並且要有一個平臺給他,21世紀大俠=作者創新+一個開明的平臺,還有讀者的信任和堅持。金大俠已逝,還有我在堅持創作新世紀的武俠,爭取早日拍成影視,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也希望得到平臺,影視公司的挖掘!謝謝大家,讓我們期待21世紀的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