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春天採摘茶葉,茶葉的價格每天都不一樣,忽高忽低,價格的浮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1
回覆列表
  • 1 # 老伍把茶說

    一、天氣。

    茶農採摘茶葉最怕天氣不穩定:雨天,茶葉不發芽;晴天,茶葉採摘不及時。

    現在基本上是四斤鮮茶葉能夠炒出一斤成品茶葉,但是雨水的天氣,茶葉中水分更多,可能會五斤鮮葉才能炒出一斤茶葉,再加上產量少,所以價格自然就會上漲。

    二、時間

    大家都知道清明前的茶葉是非常昂貴的,為什麼呢?嫩芽啊!

    所以時間越往後推,價格會越來越便宜,因為葉子大了點。價格的浮動差別基本上是五天一個週期。

    三、蛇頭!!!

    什麼是蛇頭?就是村口收活茶葉的人。茶農基本上是不怎麼掙錢的,其實真正從原料到加工成品的茶農很少的,我們喝到的茶葉,基本上都是轉了好幾道手的。在村口收茶葉的人,他們才是控制價格的。他們收到茶葉之後就會把茶葉交給茶葉廠家。價格再次漲一點~

    四、大年小年

    茶葉和許多農作物一樣,今年產量高,明年產量就不一定了。每年的產量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影響茶葉價格的。

  • 2 # 餘一鬥

    春茶鮮葉的收購價格基本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並不會一直忽高忽低,只有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才會產生比較大的波動。

    第一,天氣因素。茶葉是一種靠天收的,天氣對於春茶的採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持續降雨或者發生嚴重倒春寒的話,茶葉的收購價格會發生一定的波動。比如說持續一段時間天晴茶葉會走低,但是如果緊接著有較長時間降雨,天氣晴好之後,茶葉價格可能會有所上升。總體上來說,茶葉的銷售價格是隨著春茶採摘的時間而逐漸下降的。

    第二,供求關係。任何商品都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市場需求量大,茶葉的銷售價格就會上漲,茶市場需求量小,茶葉的價格就會下跌。而茶葉市場存在比較嚴重的資訊不對稱現象,導致茶葉的價格會發生高低波動。

    第三,人為炒作。一般某一地區的茶葉價格基本上能夠保持在比較平衡的水平面上。但是如果有人進行了比較嚴重的炒作行為,會導致某一地區的茶葉發生較大的變化,呈現在價格上就會隨著炒作程度和受關注度的不同,而呈現價格忽高忽低的走勢。

    第四,採摘水平和製作工藝。這個因素一般不太會影響到茶葉的價格,但是如果當茶葉的採摘或加工出現了某些劇烈的變化和問題的情況下,對價格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 3 # 綠谷茶小胖

    春茶價格忽高忽低的的因素有哪些?

    我是綠谷茶農,關於茶葉問題,我來說一說我們這的情況吧。我們這有浙江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全縣一半以上人口都從事茶葉有關的行業。每年春市交易開始,無論是幹茶交易還是鮮茶交易,市場裡都是擠的水洩不通,人來人往。

    春茶交易,真正的爭分奪秒,時間就是金錢。說的土點就是趕時間你想象不到時間對於茶農來說有多寶貴,光鮮茶青茶農一天起碼要去市場賣三次,為什麼,因為價格!每一天的價格都不一樣,甚至有時些時候,每一次賣的價格都不一樣甚至大斷檔。不趕時間賣出去,虧的可都是錢啊。

    那麼關鍵是什麼因素導致茶葉價格上下浮動的呢?

    總體情況看,春茶價格是一個階段下滑的趨勢。

    物以稀為貴,茶青的品質和數量決定價格。春茶剛出芽的時候,本身數量又少,加上蟄伏一個冬天,芽頭的品質都是很好的,這個時候的茶,有價無市,肯定是貴的,慢慢的,隨著時間推移,大量的鮮茶上市,這時候,價格逐步向下調整,這是市場規律。

    氣候也會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為什麼大家會說價格清明到穀雨是一個分水嶺。其實,這個講法不完整,應該說是春茶,一旦遇上雨水天,它的價格必定下跌,而且幅度會很大,這也能解釋題主說價格浮動大的原因之一。一是雨水增加了茶青的含水量,水分多了,幹茶的成本就上去了,那自然而然原材料價格肯定會回落,二是,一旦下雨鮮茶的品質肯定會有所下降。氣候當中,除了雨水,溫度也是另外的因素。溫度高了,出芽多了,茶青產量大幅度增加,價格必跌。

    相對與這些客觀的原因,主觀上,市場上收購幹茶的收購商少了,那直接反應在加工商就會打壓鮮茶價格,不然他們也要虧。對於加工商個體戶,他們如果賺不到錢,那第二天或是下半天的茶青價格也是必跌。

    茶農,加工個體戶,收購商,鮮茶價格,幹茶價格,時間,氣溫,這些都是相關的,一環扣一環。每一個環節的變動,影響都是巨大的。

    所以說春茶最難做,有人歡喜有人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分之風盛行,古老內線逐漸丟失,我們該如何面對當今聯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