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這個問題其實有毛病,蘇軍雖然在早期蒙受重大戰損,師團成建制的被圍殲,投降。而中期的話,比如庫爾斯克戰役雖然蘇聯勝,但確實算是慘勝。蘇德雙方給出的人頭表資料差異太大...不好判斷,但史學界一般認為蘇德在庫爾斯克的KD是1:4

    而43年的第二次斯摩稜斯克戰役、解放烏克蘭戰役之類的毛子也是慘勝。

    但是到44年,尤其是中期之後,盟軍整天給德國下蛋。尤其是諾曼底登陸,第二戰場開闢,東線大量德軍調回西線,轟炸導致德軍的產能後勤也跟不上,這會兒之後蘇聯的傷亡是低於德軍的。

    打個比方,1944年8月的羅馬尼亞戰役,德軍50個師,超過90萬人(其中40萬是羅馬尼亞人),但只有170多坦克,而蘇聯方面120多萬人,十倍的坦克和自走炮。結果是德軍方面50個師基本團滅,而蘇聯方面僅6萬多傷亡,這是蘇聯的一次閃電戰。

    1945年初解放波蘭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攻勢中也一樣,毛子出兵兩百多萬,德棍只有45萬,結果毛子傷亡20萬左右,乾死了29萬德軍,俘虜了14萬。

    其他不說了,基本上44年末到45年三德子滅亡之前的蘇德交鋒,蘇聯傷亡都比德華人少。

    沒有制空權、後勤補給也不足、兵力還劣、後期兵員素質也不咋地。對付這種德棍、蘇聯人再打不出KD比的話也真的可以去喂斯大林了。

  • 2 # 東斯坦因

    蘇聯士兵傷亡大於德軍,首先,是受到蘇俄傳統軍事觀念的影響。在沙俄時代,俄國普通士兵大都是目不識丁農民工人,因為沙俄軍裝是灰黑色,所以被叫做“灰色牲口”。而軍官都是貴族。貴族軍官們根本不拿士兵當人看,在他們眼中“灰色牲口”就是消耗品,用他們的話來說“灰色牲口”是死不光的。雖然十月革命後。腐朽的沙俄被推翻,社會主義蘇聯誕生,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蘇聯將領眼中士兵依舊是消耗品。

    蘇軍進攻方式被稱為波浪式進攻。最前面的兩股波浪是荷槍實彈的,而後面兩股波浪通常是赤手空拳。當前面的兩波人被打倒後,後面的隊伍就跨過他們同志的屍體,並撿起死者再也不需要的武器繼續進攻。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蘇聯指揮官往往不會考慮士兵的傷亡。冷戰時期的,蘇聯的鋼鐵洪流,其實也是這樣,裝甲叢集不計損失的向敵人碾壓過去。

    其次,雖然蘇聯在二戰中也湧現出了像朱可夫、羅科索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等名將。但是蘇聯軍官的整體素質低於德國軍官。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喬布斯帶領一家鄉鎮企業,與蒂姆·庫克率領的蘋果公司競爭。結果肯定是,蒂姆·庫克率領的蘋果公司獲勝。因為蘋果公司的整體水平和素質遠高於鄉鎮企業,哪怕喬布斯比蒂姆·庫克厲害,也很難彌補差距。

    當然,蘇聯軍官與德國軍官的差距是有,但還不是不可彌補,不然蘇聯也贏不了戰爭。不過體現在 戰鬥中就是蘇聯要比德國傷亡大。

    到了二戰後期,納粹德國沒有制空權、後勤補給也不足,軍隊素質也下降的厲害。不過那時候,德國基本上都是在防禦。而防禦的傷亡率是要小於進攻的。不過與戰爭初期比,蘇聯士兵的傷亡還是要少了很多。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一個線上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