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媽說情感
-
2 # 月牡丹
獨立思考最不可能別人控制你了。
什麼東西也控制不了你獨立思考,能夠控制你的行動,就是控制不了你的思考,更好控制不你的獨立思考。
誰也控制不了誰的獨立思考,是你礙著你自己的獨立思考還有可。
-
3 # 易笑雲
沒有個人立場,就不會獨立思考。道聽途說的觀點、左搖右擺的想法、瞻前顧後的情感,無不影響一個人的根本立場。唯別人馬首是瞻的人,被別人的觀點牽引著,奔跑尚且不能跟得上,哪有自己辨別方向的機會。
沒有獨特方法,就不會獨立思考。不能說從眾思維不行,只是採用此種方法,看別人看到的,聽別人聽到的,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方法,如何才能獨立思考?遇事便秉持“路不平眾人踩”的觀點,不泯然於眾人都不可能。
沒有堅定意志,便不能獨立思考。看任總在華為發展過程中的表現,敢說自己的孩子用蘋果手機,敢指責得力干將腰桿沒挺直,表現出了一個眼界寬、意志堅定的企業家形象。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面對強勢封鎖,會有今天的華為?
難能可貴的獨立思考,需要做智者、勇者、強者。
-
4 # 火車頭筆談
毋容置疑,一切真知灼見都是理性實踐的產物和獨立思考的結果。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因而疑惑道:“是什麼困住了我們的獨立思考?”分析起來,大致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先入為主,讓你看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漢書·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今,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其實,也不盡然,也有例外。比如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禮登嵩山,在嵩山腳下雙溪河北岸密林中,見到了一棵他從未見過的大柏樹,他就高興地封它為大將軍。剛往北走了十幾米,又見到了一棵更大的柏樹,就只好封它為二將軍,隨從的大臣們進諫說:“陛下,這棵柏樹比先前那棵大得多啊!”漢武帝也知封得不太合理,但為保住臉面,就說:“先入者為主。”往北又走了幾十米,又見到了一棵更為高大的柏樹,漢武帝將錯就錯,說:“再大你也只能是三將軍!”大臣們面面相覷,但金口玉言,無法更改,也只好如此了。後來,人們就用“先入為主”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因為人的潛意識已經接受了最開始的印象或者意見。
其二,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導致的偏頗。專靠學習、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斷,就容易受到前人的思想矇蔽及限制。況且,前人的思想雖有許多精華,但也有不少糟粕,有一些問題還尚未有解答;相反地,有許多問題則是前人撥亂反正歷經千辛萬苦才尋找和得到的正確解答,如果我們不去善加運用,也會虛擲精力的。
一般而言,人們都會先給自己設定一個認為是對的規則,然後在處理事情時根據這些規則對號入座。殊不知這些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往往會困住人的頭腦和手腳,使你得出不符合現實的想法和結論,因而對待人和事自然就有失偏頗了。因此,我們一定要留心,不能讓“先入為主”操控了我們,要堅持“一切皆有可能”的精神,不可輕信感覺“對號入座”。試想:如果我們以“哈哈鏡”為參照系,形成的知見譬如是、非、長、短、善、惡、好、醜, 能說是事物本來的面目嗎?是正還是歪?
孔子指出了學而不思的侷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張學與思相結合。只有將學與思相結合,才有可能成為有道德、有學識的人。
如今,很多媒體開始利用先入為主這個心理學效應,帶動輿論節奏,造就所謂的轟動效應。人們在沒有全面瞭解的情況下,片面的看待問題,往往找不到事實的真相。正如莎士比亞在《特洛埃圍城記》中寫道:“我們眼裡的錯誤引導著我們的心靈,錯誤導致的也必定是謬論。”如果我們能得到充分的資訊,或許就能辯證的看到這一切。
多些學與思,少些先和入,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獨立思考。
回覆列表
一、通常是太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這樣人一般都有從眾心理,他們太需要從別人的嘴裡和眼裡尋求自己存在的價值,除了虛榮心之外,其實更多的是,內心的不充實和不自信。
二、害怕承擔不確定未來的責任和風險。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要麼是有過慘痛的失敗教訓;要麼是長期對別人過度的依賴造成。
三、在過去的歲月中,沒有足夠成功的事業基礎和案例來支撐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