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肛管。由肛緣到直腸末的一段叫肛管。肛管面板特殊,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鱗狀上皮,表面光滑色白,沒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如果在手術中過多的切除肛管面板,會形成肛管面板缺損,粘膜外翻和肛腺外溢。補上其他部位的面板都不如原來的功能良好,所以作肛門手術時要儘量保護肛管面板。肛管還是連線直腸與肛門的肌性通道。在發生學上處於內、外胚葉層的銜接處,所以構造複雜。肛管壁由內向外分為五層:粘膜層、粘膜下層、內括約肌層、聯合縱肌、外擴約肌。其肌束的排列方向是:內環、中縱、外環,中間的聯合縱肌分出許多纖維向內外穿插,將肛管的各部組織捆紮在一起,構成一個功能的整體。 2.齒狀線。肛管面板與直腸粘膜相連合處,可見到一條鋸齒狀的線,叫做齒狀線。齒狀線是胚胎期原始直腸的內胚葉與原始直腸的外胚葉交接的地方,上下組織構造不同,85%以上的肛門直腸疾病都可以發生在齒線附近,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 (1)齒線以上是直腸,腸腔內壁覆蓋著粘膜;齒線以下是肛門,肛管覆蓋著面板。齒線以上的痔是內痔,齒線以下的痔是外痔;齒線以上的息肉、腫瘤附以粘膜,多數是腺瘤,以下的腫瘤,附以面板,多數是面板癌等。 (2)齒線以上的神經是植物神經,沒有明顯痛覺,故內痔不痛,手術時是無痛區;齒線以下的神經是脊神經,痛覺靈敏,故外痔、肛裂非常痛,手術時是有痛區,凡是疼痛的肛門病都在齒線下。 (3)齒線以上的血管是直腸上血管,其靜脈與門靜脈系統相通;齒線以下是肛門血管,其靜脈屬下腔靜脈系統。在齒線附近門靜脈與體靜脈相通。 (4)齒線以上部分淋巴向上迴流,匯入盆腔淋巴結;齒線以下的淋巴向下迴流,經大腿根部匯入腹腔淋巴結。所以腫瘤轉移,齒線以上向腹腔,齒線以下向大腿根部。 (5)齒線是胚胎內、外胚層碰頭會師的地方,所以幾乎所有肛門、直腸先天畸形如鎖肛等都發生在齒線。 齒線還是排便反射的誘發區。齒線區分佈著高度特化的感覺神經終末組織,當糞便由直腸到達肛管後,齒線區的神經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就會反射性的引起內、外括約肌舒張、提肛肌收縮,使肛管張開,糞便排出。如手術中切除齒線,就會使用排便反射減弱,出現便秘或感覺性失禁。專家建議患者考慮手術時儘量到專科去診治或者找經驗豐富的肛腸科醫生來診治。
1.肛管。由肛緣到直腸末的一段叫肛管。肛管面板特殊,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鱗狀上皮,表面光滑色白,沒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如果在手術中過多的切除肛管面板,會形成肛管面板缺損,粘膜外翻和肛腺外溢。補上其他部位的面板都不如原來的功能良好,所以作肛門手術時要儘量保護肛管面板。肛管還是連線直腸與肛門的肌性通道。在發生學上處於內、外胚葉層的銜接處,所以構造複雜。肛管壁由內向外分為五層:粘膜層、粘膜下層、內括約肌層、聯合縱肌、外擴約肌。其肌束的排列方向是:內環、中縱、外環,中間的聯合縱肌分出許多纖維向內外穿插,將肛管的各部組織捆紮在一起,構成一個功能的整體。 2.齒狀線。肛管面板與直腸粘膜相連合處,可見到一條鋸齒狀的線,叫做齒狀線。齒狀線是胚胎期原始直腸的內胚葉與原始直腸的外胚葉交接的地方,上下組織構造不同,85%以上的肛門直腸疾病都可以發生在齒線附近,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 (1)齒線以上是直腸,腸腔內壁覆蓋著粘膜;齒線以下是肛門,肛管覆蓋著面板。齒線以上的痔是內痔,齒線以下的痔是外痔;齒線以上的息肉、腫瘤附以粘膜,多數是腺瘤,以下的腫瘤,附以面板,多數是面板癌等。 (2)齒線以上的神經是植物神經,沒有明顯痛覺,故內痔不痛,手術時是無痛區;齒線以下的神經是脊神經,痛覺靈敏,故外痔、肛裂非常痛,手術時是有痛區,凡是疼痛的肛門病都在齒線下。 (3)齒線以上的血管是直腸上血管,其靜脈與門靜脈系統相通;齒線以下是肛門血管,其靜脈屬下腔靜脈系統。在齒線附近門靜脈與體靜脈相通。 (4)齒線以上部分淋巴向上迴流,匯入盆腔淋巴結;齒線以下的淋巴向下迴流,經大腿根部匯入腹腔淋巴結。所以腫瘤轉移,齒線以上向腹腔,齒線以下向大腿根部。 (5)齒線是胚胎內、外胚層碰頭會師的地方,所以幾乎所有肛門、直腸先天畸形如鎖肛等都發生在齒線。 齒線還是排便反射的誘發區。齒線區分佈著高度特化的感覺神經終末組織,當糞便由直腸到達肛管後,齒線區的神經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就會反射性的引起內、外括約肌舒張、提肛肌收縮,使肛管張開,糞便排出。如手術中切除齒線,就會使用排便反射減弱,出現便秘或感覺性失禁。專家建議患者考慮手術時儘量到專科去診治或者找經驗豐富的肛腸科醫生來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