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月光戒律大師

    一個人安於現狀有什麼表現呢?

    1、拒絕學習

    不管在哪裡工作,真正的穩定,只有你的能力。我們應該以一個人肯不肯學習、提升自己來判斷他是不是在荒廢人生。努力的人,總是在不斷地學習,可以是看書,可以是聽課,可以是向優秀的人討教,形式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能吃到永久盒飯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2、沒有憂患意識

    某種程度上來講,沒有憂患意識,做不到居安思危,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才是一個人荒廢人生的根本原因。因為意識不到這樣的嚴重性,也就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更沒有奮鬥的動力。就像唐山收費站的那位大姐,直到被辭退了,才感到了壓力,才意識到嚴重性。如果早一點有這樣的認知,早做準備,學習一些技能。這樣即使被辭退了,也不至於慌亂無措。很多職場人都是如此,公司規模也不大,工作也不算穩定,但卻活得很坦然,反正工作也不缺,這家倒了,再去下家唄。

    有這樣安於現狀的心才最可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直沒有提升和突破的原因。

    安於現狀,就是不思進取,因為別人進步了,你還在原地踏步,就相當於退步,所以,真正廢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穩定的工作而是安於現狀! 這世界上總有一批人在努力改變,這些愛折騰的人,身上那股勇敢的勁值得我們學習,當然這樣的人往往也比較容易掙到錢。當然,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此基礎上,工資當然是越多越好。但這幾

    年,大家對於穩定的工作似乎存在著一種鄙視和嫌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首先,穩定的工作,往往意味著拿一份死工資;其次,穩定的工作,意味著人生沒有追求。也就是說,不僅窮還沒追求,這樣的人自然是被有志青年們所鄙視的,也是被現在這個激進的大環境所不容的。

    所以說,真正廢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穩定的工作,而是安於現狀的心和穩定思維。如果一個人有安於現狀的心,那麼他不管是在哪裡工作,國企也好,私企也好,自己開店,又或合夥創業,最終都將一事無成。這才是一個人被廢掉的原因。只要你有一顆進取的心,在哪裡都可以奮鬥。反過來,只要你安於現狀,

    哪裡都會被淘汰。

  • 2 # 快蝸牛影視劇

    ✨大學第一個年頭已經過去了,幾場考試的結束,宣告了我這一年來的所學所得的成績。其實我對自己的這一學年並不是那麼滿意。因為自己似乎一直處在一個舒適圈裡,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本以為自己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但是最近的一場比賽裡,我才認識到,自己原來只是一隻井底之蛙。一直生活在自己為自己設定的舒適圈裡。不與外界有所交流,開始封閉自己。拒絕挑戰,反感競爭。一開始以為自己只是先要追求一個”與世無爭”的學習環境以及生活環境,我現在才醒悟:原來自己正在走下坡路。

    希望看見這篇文章的你,可以及時醒悟,走出舒適圈。

    美華人諾埃爾·蒂奇(Noel Tichy)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層次劃分為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learning zone)和恐慌區(panic zone)。如下圖2所示:

    最裡面那圈是"舒適區", 對於我們來講是習以為常或者是沒有學習難度的事物,自己可以處於舒適心理狀態,不用擔心會有什麼大的變化。

    中間那圈是"學習區",對自己而言是有一定挑戰且有一定的風險,雖會感到不適,但不至於太難受。

    最外面那圈是"恐慌區",對自己而言是超出了能力範圍太多的東西,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長期處於舒適區人會變懶惰,也不會進步,而讓自己處於恐慌區,長期下去會使心理受到傷害,產生恐慌、害怕、自卑等,這兩者對自身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所以對於一個人來講,最理想的狀態是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東西, 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舒適區"越變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區"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

    就如蔡康永所說的,如果擔心現在才開始學某樣東西,年紀已經太大的話,不妨這樣想,就算因此放棄不學,年紀還是照樣會變大的。

    所以,建議小夥伴們勇敢地跳出自己原本的舒適區,去挑戰新事物,不斷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下面這個是Bill Eckstrom所做的TED演講"為什麼在舒適圈呆久了會毀了你?" 大家在看完之後,可以思索是否應該去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天使姐妹花已重做完畢,即將起航征戰S9,老面板又能再次升值,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