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燈古誠
-
2 # 欲雲談史論今
雖然齊桓公是東周第一位霸主,但他率兵陳兵楚境,卻僅有一次——這就是公元前656年的召陵之盟。
這次齊桓公伐楚,起因極為獨特,是因為齊桓公家庭矛盾——因為和老婆蔡姬鬧了點小矛盾,齊桓公一氣之下把蔡姬遣送回了孃家。蔡侯因此不忿,將蔡姬改嫁他人。聽說此事後,齊桓公大怒,因此率諸侯前往伐蔡。在蔡國一觸即潰後,為避免被天下人笑話公器私用,齊桓公才順勢率領諸侯大軍前往伐楚。
由齊桓公這次伐楚的過程可知,此行齊桓公準備工作是相當不充分的,甚至還沒來得及向周王室請示。
當諸侯大軍到達楚境之時,楚成王派人問了一句:“國君您在北部大海之濱,寡人在南,兩國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卻不想您入侵我邊境,不知所謂何事?”
如果齊桓公向周王室請示過,他完全可以說奉王命而來。可正因為此次伐楚是臨時起意,根本就來不及向周王室申請,所以楚人一問,齊桓公頓時就無語可對了:如果說是因楚國經常入侵中原諸侯國,齊桓公這次伐蔡本身就仗勢欺人;說因楚僭越稱王,楚人稱王已經三代,未必能輕易讓楚人服輸,而為此開戰齊桓公未必穩佔上風。
最後,還是管仲站出來,開始狡辯:“當年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東到海,西至黃河,南達穆陵(原為山東臨朐南,管仲偷換概念,指向了湖北麻城西北的穆陵山)北到無棣(山東無棣縣北)五等諸侯,九州伯長,如有罪,您有權輔佐王室進行討伐。’楚國常年不向周王進貢苞茅,以致王室祭祀之酒都供應不上了。況且,當年周昭王到南方巡守,卻沒能安全返回,楚國不應對此負責嗎?”
周昭王南征不返之事眾說紛紜,將責任怪到楚人頭上,原本就極為牽強;楚人不進貢,以致王室祭祀用酒供應不上,也屬誇大其詞;可最為誇張的是,管仲將齊國管轄範圍從山東臨朐突然擴張到大別山下,這純粹是欺負楚人不知歷史了!
楚人聽了這番話後,也不知道周王室當年是不是有這道命令,只得先把自己責任先撇清了:“沒有進攻苞茅,是敝國國君的責任,以後不敢不進貢了。但周昭王南巡不返之事,卻與楚人無關,請你們還是到漢水邊上去問當地人吧!”
楚人這番話也是暗藏玄機:不進貢的小罪,我們楚人認了;但是害死周昭王的大罪,卻與楚國無關——如果齊國想栽贓嫁禍給楚國,那麼等你們打到漢水邊後,再去調查真相吧!楚人敢於這麼強硬,固然是因為自身實力強大;同時也清楚齊桓公此行雖然帶著眾多諸侯,但作戰準備其實相當不充分,不敢輕易開戰。
見楚人口氣強硬,齊桓公便命令諸侯大軍繼續攻擊前進,當諸侯聯軍進攻到陘(今河南漯河郾城區南)時,楚人終於頂不住壓力,主動求和了。
這年夏,楚國派出大夫屈完作代表與諸侯和談,最終雙方在召陵(今河南漯河郾城區東)簽訂了和解協議。
召陵之盟,是齊、楚兩國第一次直接對抗。表面上,這次對抗由楚人低頭認錯結束,齊桓公獲得了一次大勝,但實際上卻是楚成王對齊桓公一次成功的摸底。召陵之盟時,楚國僅僅派出一位大夫參與眾多諸侯結盟,齊桓公居然也同意了,在名份上楚人已經勝了。召陵之盟的次年,楚國令尹子文就親率大軍,將齊國盟友弦國(今河南潢川西北)給滅了,說明楚人根本就沒有認真履行盟約的打算。
因此,從最終效果來說,這次齊桓公伐楚之舉,完全就是一次沒能達成戰略目標的討伐。當然後人往往把這次伐楚當成了齊桓公的功績——畢竟這是中原諸侯第一次阻礙楚國北上擴張的大型軍事行動。
回覆列表
1.在歷史圖上不難看出齊國靠海,所以漁牧業及食鹽開採相當豐富,經濟也是非常富足。在管仲時期更是威服很多小的諸侯國,並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這是齊國爭霸路的開始。
2.楚國也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在成為霸主前更是透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得來的,但楚國更樂意向南方發現,所以被當時的周天子封為子爵,但楚王卻自封為楚王,但得不到承認。
3.齊國富饒,經濟富足,但並未得到大國的承認,所以急需一個大國來開刀,楚國那,想要周天子承認其楚王的身份,所以在楚國攻打鄭國後,齊國有了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
齊楚爭霸後,楚國實力不濟,最後管仲遊說後,楚國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