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際名場面
-
2 # 胖哥侃歷史
曹操病逝後,劉備為何不趁機北伐?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結合當時蜀國的國情來看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國力不允許
曹操死於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這時漢中之戰(公元217年-219年5月)剛剛結束。劉備軍前線兵力嚴重不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曹操撤軍時又掠走了漢中的人口。我們要知道,冷兵器戰爭最重要的一定是人口。劉備雖然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但是損失很大,當時的情況是不足以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的。以至於關羽死後(219年年末),劉備不是立刻舉兵為關羽報仇,而是等到公元221年,才發動了對吳的戰爭。從客觀原因上,曹操病逝的時候,劉備是沒有能力趁此良機發動北伐戰爭的。
二、關羽之死和荊州之失
排除客觀原因,在關羽新死,丟了荊州後,劉備主觀上是不願意和魏國發動戰爭的。這裡舉個不是特別恰當的例子:當時的情況是大概這樣的,劉備和曹操為了一塊蛋糕約了放學後操場見,劉備還特地請了朋友孫權到場撐場面。正在劉備騎在曹操身上打的時候(劉備先贏了漢中之戰,關羽又取得了區域性戰爭的勝利),孫權這時候下了黑手,從背後給了劉備一腳飛踹,搶走了蛋糕。這時候,換做你是劉備你會怎麼辦?繼續和曹操對著幹?怎麼可能,趕緊找板兒磚追孫權拿回蛋糕啊。於是就有了夷陵之戰。
而曹操的繼任者曹丕已經趁著這段時間完成了權利的交接,蜀國自此由盛轉衰,孫劉聯盟破裂,最大的得益者自然是魏國。之後儘管諸葛亮盡力彌補,也難以恢復當初的大好形勢了。
以上是個人淺見,純粹搬磚引玉之言,如與各位大咖想到一處,還望不吝一讚。
曹操病逝於220年,那麼我們可以根據220年,劉備集團的處境,來分析推測他為什麼不趁機北伐吧。
一.外交局面惡劣220年3月份,曹操病死的時候,距離關羽敗走麥城才過去了幾個月,那麼孫權派遣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也就是幾個月前的事情,所以對於劉備集團來說,220年這個時間點,關羽被殺,荊州被奪,自己跟孫權的關係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惡劣狀態,雙方尚在交戰期,還沒有停戰。
要知道領導人也是不好當的,在政策的正確性,和保持自己的領導力之間,往往會出現矛盾,荊州被奪,大將被殺,這種奇恥大辱,即便劉備吞得下,手下的人也未必會服氣,所以短時間內,孫劉沒有和解的可能。
因此,如果這個時候趁著曹操之死而北伐,極有可能遭到孫權側面的攻擊。畢竟孫權已經把劉備得罪透了,臉皮早撕破了,一旦劉備北伐,那麼他沒準會繼續攻擊劉備,以求達成二分天下的戰略。
二.曹操身前也有準備曹操在死之前,很明白自己的死去,肯定會引起北方的不穩局面乃至動亂,所以他臨死前,就已經明確命令各地的將領,不得離開自己負責鎮守的區域,百官上下也要各司其職不變,不能因為自己的過世,給敵人以可趁之機,那麼劉備再想“趁火打劫”,其實優勢也就沒這麼大了。
《三國志.武帝紀》: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三.劉備仍然堅持《隆中對》劉備天南地北闖了幾十年,雖然帶兵能力不是很強,但對於山傳地理的認識,肯定是很有感觸的,他同時在荊州和益州都呆過,十分清楚單單憑藉益州的力量北伐,是不牢靠的,人少、國小,資源匱乏,地勢不利。
因此忠實地履行《隆中對》,重新奪回荊州,壯大實力,利用地形,才是正確的“以迂為直”的手段,這也是為什麼他後面堅持要東征夷陵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受演義影響,以為他單純是為了給關羽報仇,但我覺得作為一個見過無數戰爭,經歷無數生死離別的成熟的政治家,晚年的劉備已經不是意氣用事的人了,他要東征正是為了繼續執行《隆中對》,而不是自己一時感情激憤做出的決定。
所以,既然已經決定奪回荊州是第一要務,那麼與其趁著曹操的死,去打北面,還不如趁著曹操的死,去打荊州,不是嗎?雖然我們從上帝視角覺得劉備走了錯路,可當時的人,又哪能預料到未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