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扒糞機
-
2 # FLYING我心飛翔
在二戰歷史上,諾曼底登陸標誌著盟軍進入反擊階段,這場在1944年六月開始的登陸戰,是人類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登陸戰,徹底改變了二戰的戰略形勢。盟軍投入了288萬大軍,戰爭打的非常慘烈。那麼盟軍的傷亡到底有多少呢?
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蘇、美、英三國首腦確定了開闢西歐第二戰場,來配合東面戰線對付德軍。而第二戰場的指揮官,是名氣很大的美國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將軍。
盟軍出動了多少人呢?288萬的士兵,有陸軍的153萬人,包括步兵師23個,裝甲師10個,空降師3個。其餘的一百多萬大部分是海軍,海軍投入五千多艘軍艦,其中戰鬥艦一千多艘,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和134艘驅逐艦,其餘的都是登陸艦艇和運輸船。空軍的投入也不小,出動的飛機數量達到了一萬三千多架,包括五千多架轟炸機,將近五千搜的戰鬥機,其餘的都是運輸機等。
那麼德軍的兵力有多少呢?當時德軍在西歐戰場的總兵力才只有76萬人,遠遠少於盟軍,其中人數最多的是海防師,共33個,還有步兵師15個,裝甲師10個,空降師2個,而德軍陸軍元帥隆美爾直接指揮的兵力只有39個,只看這些資料我們就能看出德軍明顯是兵力不足。
1944年六月六日的早上六點多,十八萬的盟軍第一批次開始了登陸戰,一直到8月25日,戰爭才以盟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德軍先後失去了四十個師的兵力超過四十萬人,軍長、師長等高階將領被打死的要超過二十名,其餘坦克飛機損失的更是數以萬計,而盟軍呢?他們的傷亡要遠超德軍。
在這七十多天的時間裡,在這隻有80公里的作戰範圍內,盟軍付出了150萬人的傷亡,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四秒鐘盟軍就會失去一位戰士,這意味著每平方公里都鋪滿了屍體。
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在法國境內的一些地方堆滿了平民和盟軍的屍體,甚至造成了交通的堵塞,這樣的畫面簡直不能想象。儘管付出瞭如此巨大的傷亡,盟軍還是獲得了勝利,登陸成功。
-
3 # 人者仁義也
雖然諾曼底登陸戰的英美盟軍的總人數是86個師,總計287.64萬人。但是實際上決定登陸的總人數遠遠沒有這麼多,這場登陸戰實際上是有一批軍隊先進行搶灘登陸,然後剩下的盟軍部隊在搶灘登陸成功後,陸續坐船來到法國,而不是287.64萬人一股腦的全部跟進。
選擇搶灘登陸的大軍,選擇的時間是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
實際上諾曼底登陸之前,英美盟軍的力量已經遠超德國。德軍對於美軍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所以在登陸時很快就被擊潰,這使得盟軍可以快速登陸。
諾曼底登陸戰的盟軍士兵有:86個師,第一波登陸作戰的就有40個師,5000多艘船,1.5萬多架飛機。在登陸作戰前幾個月,盟軍對於德軍佔領的法國境內進行了大轟炸,登陸前3周,諾曼底的機場就被盟軍飛機摧毀。在登陸前的6月5號,有2500架飛機轟炸登陸區域,並且投下近1萬多噸的炸藥。
並不是說德國不重視西海岸的防線,相反德國非常重視,在1941年德國控制西歐之後,德國就曾經修建過一條“大西洋壁壘”。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未曾成型。
大西洋壁壘稱大西洋鐵壁、大西洋長城、大西洋防線,德國計劃把這條防線從挪威沿海岸北部一直修建到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總長度達2700公里,由一系列1.5萬個堅固支撐點組成的防線,還有野戰工事和水雷等等。
其實二戰打到後期,德國的失敗已經是必然,納粹德國的人裡都清楚,大量的一線作戰部隊深陷蘇聯戰場,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發動諾曼底登陸。納稅德國的滅亡進入了倒計時。
-
4 # Coco侃歷史
諾曼底登陸傷亡情況:此役,盟軍共傷亡12.2萬人,其中美軍7.3萬人。海軍損失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和48艘其他艦船。德軍傷亡7.3萬人,被俘4.1萬人,共損失11.4萬人。
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德軍在整個法國海岸和水域投放了200多萬枚水雷和地雷。1944年5月,德軍在東線蘇聯戰場有179個師和5個旅,約佔德軍總兵力的65%。在西線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只有歸西線總司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指揮的59個師,其中33個海防師,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才60個師,約76萬人。
德國為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建立了大量永備鋼筋混凝土工事,俯視灘頭的堅固而隱蔽的火力點,大量的鐵絲網,地雷,木樁等等防禦措施。結果都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
5 # 歷史風暴
諾曼底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也是一次多國部隊聯合行動的一次戰役。
參加的軍隊中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波蘭,比利時,希臘,荷蘭,挪威等國家。
在這場登陸戰中,損失最大的是第1天,在這一天德軍的傷亡人數為4000~9000人,盟軍至少傷亡了1萬人其中4400多人陣亡。
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最長的一天!
在這5個灘頭陣地中,戰鬥最為激烈的就是奧馬哈海灘。盟軍為了奪得這個海灘,出動了43250名步兵,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05艘其他船隻。
而防守的德軍只有7800名步兵,94個掩體及碉堡,6座坦克炮炮塔,85個機槍陣地,但卻造成了美軍2500多人的陣亡。
登陸一開始就不順利,由於天氣極端惡劣,還沒有遭到德軍的反擊就因為風浪過大損失了300多名官兵。在風浪的顛簸下,官兵們就因為暈船還沒有開始戰鬥就已經精疲力盡,暈頭轉向了。
好在後來海軍派來了17艘戰艦,艦隊指揮官不顧危險行駛到距離海灘730米處為登陸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而德軍因為缺少攻擊驅逐艦的火炮只能被動挨打,這才幫助登陸的部隊穩住了陣腳,逐步奪取德軍陣地,到了晚上美軍才正式登陸成功。
整個諾曼底登陸戰役期間,盟軍雖然損失十幾萬人馬,但已經是極大的勝利了。
由於盟軍在戰前欺騙計劃的成功,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當地的準備工作只是部分完成,很多地方的建築完成度只有18%,以至於在奧馬哈海灘德軍的155毫米岸防炮陣地是由電線杆子組成的假目標。如果當時德軍在當地已經完成佈防工作,盟軍在奧馬哈海灘的登陸戰即使成功,損失也會成倍的上漲,驅逐艦更沒有辦法抵近到海灘的700米處提供火力支援,這個距離在面對155毫米岸防炮的時候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此外,盟軍的空中優勢也讓德中國人無法對英國進行偵查,更無法通過轟炸進行干擾。反而由於盟軍巨大的空中優勢,使他在準備登陸戰的時候能夠大規模破壞德軍的運輸線,迫使德軍難以調集增援物資和補給。
-
6 # 狼君歷史
盟軍參戰兵力
為保證諾曼底登陸作戰的順利執行,盟軍以美國、英國、加拿大、自由法國四國為主力,前後共計投入了288萬人的部隊。其中規模最龐大的陸軍部隊,投入戰鬥的就達36個師,其中包括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約153萬人。這三個空降師都是日後的傘兵精銳力量,分別是英國第1空降師、美軍第82空降師和第101空降師。
同樣的,為爭奪制空權和保障盟軍的空降作戰和登陸作戰,盟軍的空軍也集結了龐大的軍隊。各型作戰飛機達13700餘架,其中包括5800餘架轟炸機,4900餘架戰鬥機,3000餘架運輸機滑翔機。
英軍第3步兵師及第27裝甲旅負責進攻寶劍海灘,英軍僅僅傷亡630人就拿下了這個海灘;加拿大第3步兵師及加拿大第2裝甲旅在朱諾海灘登陸,共損失2000餘人,其中大部分士兵是在登入過程中溺亡;英軍第50步兵師第8裝甲旅在黃金海灘登陸,傷亡約1500人。
所以在諾曼底登陸戰的過程中,如果僅僅只計算搶灘登陸過程中的戰鬥,那麼盟軍的傷亡數字並不高,總計大約有7000餘人的傷亡。而參加搶灘登陸作戰的登陸部隊,就有17.6萬餘人,而且擁有由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的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提供炮火支援。
在兩個多月的戰鬥中,盟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成功在西歐站穩了腳跟,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但盟軍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盟軍共計陣亡士兵57000餘人,受傷、失蹤、被俘169000餘人,損失了戰列艦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3艘以及其他各型艦船總計63艘。
-
7 # 江氏小盜龍
諾曼底戰役又稱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
為了進行這場戰役,盟軍集結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裝備,至7月下旬總參戰兵力達到287萬,作戰飛機13700架,各種戰艦及運輸船5300餘艘!
諾曼底戰役從1944年6月6日一直持續到8月21日結束,期間激烈的戰鬥一直在進行著,給雙方造成了很大的傷亡。根據歷史學家計算,整個諾曼底戰役期間,盟軍傷亡在225606人至226386人之間。
其中美軍陣亡20668人,受傷103726人;
英聯邦軍隊(主要是英軍和加拿大軍隊)陣亡15995人,受傷57996人,失蹤9054人;
還有部分人員被德軍俘虜。
除了地面部隊,盟軍還損失了4101架飛機和16714名飛行員(其中包括8536名美國飛行員和8178名英國飛行員)。
與盟軍的損失相比,德軍遭受了更加嚴重的損壞,在整個諾曼底戰役期間,損失人員在40至50萬之間,其中有20萬人被俘,其他是傷亡。
除了盟軍與德軍的傷亡,在諾曼底戰役期間,法國平民也承受了很大的傷亡,死亡人數在13000至20000人之間,不同程度受傷者更多。
諾曼底戰役給交戰雙方造成了人員上巨大損失,但是這場戰役標誌著第二戰場的開闢,對於加速納粹德國的滅絕,結束歐洲戰場的戰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8 # 闡釋君
盟軍利用原有英國進攻法國的計劃用以進攻德國
諾曼底登陸準備時間為三年,但有意思的是有兩年時間裡是英國用來假想如何進攻法國的也就是說曾經用來侵略法國的進攻計劃,如今變成解放法國。英國是歐洲大陸上的攪屎棍他最不希望的就是歐洲大陸出現統一的大國家因為那樣第一個倒黴的就是英國,所以不管是拿破倫時期,還是一戰,二戰,英國除後期是為了打贏戰爭,前期就是一個攪屎棍。但英國的諜報工作還是十分優秀的。對於法國海岸的情報掌握的十分準確這也是霸王計劃得以實施的原因。艾森豪威爾也加入自己的想法將計劃進行完善。1944年6月6日,在軍事領域裡將今天稱之為“D日”用以紀念。當日凌晨1:30分左右,美國第82、第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共1.7萬人,作為先頭部隊,乘1200架運輸機分別在諾曼底的科唐坦半島南端和奧恩河口附近首先傘降著陸。隨後,美、英、加等國部隊在猛烈的海空炮火支援下,在五個地點登陸法國海岸。德國由於受到盟軍假情報的欺騙,未能及時組織反擊。經過激烈的戰鬥,登陸的盟軍部隊先後鞏固了各處登陸場,並開始向縱深挺進。
前期的登陸部隊戰損在50%以上。
登陸作戰向來不易。
-
9 # 長安視界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世界大戰。無論是參戰國的數量、還是投入兵力,死傷人數,以及損耗的財富量之大,無疑都是人類難以忘卻的記憶。雖然如今世界上依然稀稀落落存在不少區域性戰爭,但在二戰的痛定思痛之後,人們不再把戰爭作為唯一的方式,而是通過致力於經濟發展來化解問題。
對於第一次、第二次的世界大戰,世界的格局重新進行了一次大的洗牌,對於德國發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美英組成的盟軍對德國發起了一次比較大的作戰衝擊。史稱“諾曼底登陸”,代號又叫“霸王行動”,而這次的怒滿地登陸也是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計劃。正是這次的計劃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1943年,英國、美國、蘇聯通過德黑蘭會議確定了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以此配合東線的主戰場。具體方案是由美國著名五星上將指揮,從法國的諾曼底上岸,穿過西歐腹地直擊德軍核心。在這場戰役中,盟軍可謂配置豪華,共計投入288萬兵力,其中步兵有23個師,包括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而海軍則投入超過5000多艘艦艇,其中戰鬥艦就有超過1000多艘。空軍方面,則出動了超過13000架叢集式打擊力量。
在這場戰役中,德國投入了76萬的兵力,而盟軍則是集結了整整288萬的士兵,之所以會集結了如此多的士兵,當然是因為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幾乎是可以奠定二戰的走向,盟軍是非要拿到戰爭的勝利不可,當然僅從人數來開已經贏了。最後的結果當然也是和預料的一樣,的確是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勝利的代價卻有些過於沉重了,76萬的德軍最後還剩下三十多萬人,而盟軍呢?288萬的士兵最後只回來了一半的人,超半數的士兵永遠的留在了那片戰場。
-
10 # 大國布衣
根據相關資料,平均保持在153萬到165萬餘人之間,歷史正是因為時間才變得撲朔迷離,華麗的資料,並代表真實的故事。
就拿當時的諾曼底戰場來說,這一片土地的部隊人口也是不斷變化的,有不斷的支援,當然也有流失,要說總計參與這次戰爭的人數,288萬才更過於真實。
就在登陸以前集結的部隊不僅包括步兵師23個,裝甲師還有10個,再加上空降部隊,基本維持在150萬左右。很有可能資料是那樣算的,但其實有些人離真正登陸還有一段距離,數百萬人登陸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戰爭正式打響,第1次交火,最終的傷亡記錄:英國、美國、加拿大,作為率先搶灘登陸的部隊,共計15,000名盟軍,損失接近一半,高達6500人,其中就包括4900名美國士兵,第1波交火也是最為慘烈的。
前期無異於拿命血拼,步兵傷亡損失近半,但是更為嚴重的那就是先遣的空降部隊,足夠用慘烈來形容,高達76%的傷亡率,也付出了一位將軍死亡的代價。
登陸的盟軍達到25個師,美國和英國幾乎平分秋色,儘管加拿大遜色不少,但好歹也算其中的一份,據統計已經達到100萬人之多。
德軍察覺到了局勢的緊張變化,很快便反應過來調兵支援諾曼底,和加拿大傘兵及英國盟軍的遭遇戰,戰況空前慘烈。
當時卡昂也已經被炸燬,成為一片廢墟,傷亡人數高達50000多人,當時美軍負責攻克的港口,也遇到了德軍的負隅頑抗,要不是德軍主動撤退,可能還要一直僵持下去。直到6月25日戰爭結束,美軍的傷亡也達到了24,000人左右。
10天左右的時間傷亡高達1萬人,受當時地形壓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盟軍的發揮,一半實力幾乎被削弱,沼澤遍佈、障礙頻頻,雖然最終取得勝利,但也付出了4萬人的代價。
美軍作為登陸的主要作戰力量,戰後傷亡達到13萬左右,當然真實的損失資料,還要包括其他盟軍,遠比這個數字還要高,這裡僅做參考!
回覆列表
諾曼底D日前,盟軍集結在英國的總兵力為287萬餘人,到8月17日登陸兵力為187萬人。25日巴黎解放意味著諾曼底戰役結束,盟軍登陸兵力不過200萬人。其39個師級單位為(依登陸先後順序):
英國12個師:第6空降師、第3、50、51師、第79裝甲師、第7裝甲師、第11裝甲師、第15師、第43師、第53師、第59師、近衛裝甲師
加拿大3個師:第3師、第2師、第4裝甲師
波蘭 1個師:第1裝甲師
法國1個師:第2裝甲師
美國22個師:第82、101空降師、第1、4、29、2、90、9、30、79、83步兵師、第2裝甲師、第8步兵師、第3裝甲師、第35、5、28步兵師、第4、6、5裝甲師、第80步兵師、第7裝甲師
美軍在諾曼底戰役中傷亡失蹤為13.4萬人,英、加、波蘭傷亡失蹤9.1萬人。(以上數字均為陸海空人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