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瀾滄江源於青海玉樹,自藏入滇,在迪慶德欽縣境內流程150千米,北起佛山鄉,南至燕門鄉,在崇山峻嶺中曲折迂迴,這裡水流湍急,船舟不渡。

    左岸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晶瑩皎潔,直抵蒼穹,右岸的白馬雪山如神獸守衛著神山聖地。

    主峰扎拉雀尼峰高達5460米,它的江面海拔2006米,最大高差達4734米。

    “溜筒鎖鑰”

    南北走向的橫斷山阻擋了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入侵,溼潤空氣難以降落到谷底,經常出現山頂降雨山下晴的天氣,谷底是典型的橫斷山脈乾熱河谷地貌。

    江邊熱浪撲面,山坡上的綠樹叢中的寨子卻在下雨,山頂蒼莽的原始森林如蓋,地貌垂直差異十分顯著。

    山中的泉流不時飛入峽谷中,為乾燥的谷底帶來生機,片片綠洲如一顆顆碧玉,被瀾滄江串聯起來。

    瀾滄江的上游流經洛馬河入江口處,稱為陰風口巖牆,江水遇到山岩阻擋,如一把鋒利的寶劍,劈開岩石,奔流而下,江岸岩石從水面垂直而上,平直如刀劈斧裁,長約100米,高200米,江面約50米,有“抬頭一線天”之說。

    風口不時有蒼鷹盤旋而過,在巖壁間與風作鬥,江水如萬馬奔騰,掀起巨浪。

    大峽谷曾是民族遷徙的走廊,面對地勢複雜險峻的峽谷和滔滔的江水,千百年來,人們設法在此開闢舟楫之便,都未成功。

    很長時間這一地帶的居民過江都要靠篾溜索,當地村莊因此得名“溜筒江”,即如今的德欽佛山鄉。

    碗口粗的溜索,由竹篾繩扭成,緊繫於兩岸的樹身或牢固的大石之上,溜索上有硬木做的溜筒,過江時人馬及貨物綁縛在溜筒之下,藉著繩索拉溜過江。

    儘管地勢兇險,這裡卻是滇藏交通之樞紐所在,有“溜筒鎖鑰”之稱。

    沿著瀾滄江峽谷,可到達雲南最北端的重鎮——德欽。

    德欽是入藏的重要門戶。

    唐代以後,它就是滇藏茶馬古道的主要通道。茶葉貿易的需求讓當地人民相信“苦讀十年,不如千里一行”,紛紛趕著騾馬跋山涉水,投身古道運輸。

    人們在岩石的牆上鑿石穿木,修成狹窄的棧道。

    馬幫馱著茶葉、布帛等遠赴他鄉,換回西藏的羊毛、馬匹、藥材等。

    在德欽,成年的藏族男子不論多麼勞苦,都要跟著去拉薩的馬幫走一遭,去聖城朝拜。

    做滇藏印度生意的商旅冒著墜江的危險,人馬財物往來並未間斷,不知有多少馬隊和商人滾巖落江,葬身魚腹。

    1946年,一個麗江籍商人賴耀彩出資在此修建了一座鐵索橋,名為普橋,從此人馬才可順利渡橋,免遭葬身江流之禍。

    曾經的青石路已不復存在,昔日充滿艱辛險阻的古道如今已換作寬敞的柏油馬路,古道的風險在歷史和人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多元的文化在狹窄的峽谷裡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峽谷文化。

    在曲折幽深的峽谷中,幾乎步步都有文化遺蹟,隨手一探就能探出個傳奇故事。

    茶馬古道

    盤山繞水的滇藏公路穿越大峽谷,眺望峻峭聖潔的梅里雪山,俯視谷底江水如碧藍的玉帶,在巨石阻攔處又飛濺起萬朵白花,江水流過竹卡大橋,來到芒康縣如美鎮。

    距離芒康縣城49千米的地方,瀾滄江在如美鎮優雅地轉了一個身,用絕美的身影帶著人們走進一個深邃窈窕的夢境。

    雖然公路已經覆蓋了這裡的大部分地區,但住在峽谷深山裡的山民,依然要靠馬幫來馱運物資。

    在江邊那狹窄的山道上和平坦的現代公路上,時常可見山民趕著三五隻騾馬到山下的集鎮裡購買生活用品,或到鹽井的鹽田購買食鹽。

    馬幫穿過晃晃悠悠的江山索橋,讓人彷彿又回到了茶馬古道的鼎盛年代。

    江水如一條玉帶環繞穿梭於峽谷中,兩岸青山對峙,怪石嶙峋,它絕妙的地理構造給予了江水豐富的感情。

    蜿蜒的江水在陡峭的縱谷間時而清澈如鏡,照著碧空白雲,時而作飛瀑下跌,清流急湍,水花怒放,雨季時又渾濁澎湃,水聲如雷。

    2005年,中國最美的地方選美排行榜中,瀾滄江大峽谷名列“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中,以峽谷深長,飛流急湍而著名。

    事實上,因為峽谷地形與江水的相互依託使得山水都多了一份情懷,也令人多了一重感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睿行m80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