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小小的酸奶
在我的觀點裡,李傕這個人早期是個猛將,而且是有點謀略的,後來佔據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就變質了。
首先,說說為什麼他是個猛將。要知道李傕最開始是從屬於董卓的西涼軍中,《三國演義》中還說董卓的王牌軍飛熊軍是由李傕統領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董卓對李傕的信任,還有西涼軍對李傕勇猛的認可。在呂布來了後,據說董卓手下猛將排名,李傕是在呂布之下,位居第二的。在反攻長安時,對上呂布時,郭汜都敢和呂布去直接交鋒,位於郭汜之上的李傕的勇猛那就是可想而知了。
第二,這個人還是有謀略的。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輔派遣至中牟與朱儁交戰,擊破朱儁後,進而至陳留、潁川等地劫掠,大軍所過之處被擄殺一空。要知道朱儁是破黃巾的名將。而且在攻打長安時,他就以“彭越撓楚”之法擊敗了呂布,可見李傕這個人的謀略也是不差的。
第三,李傕還是有口才的。在初平二年,在陽人之戰後,董卓派李傕為使者來遊說孫堅,欲與孫堅和親,並許以高官厚祿,被孫堅拒絕。雖然失敗了,但是身為一個將領被派去遊說孫堅,可見他的口才也是了得的。
在東漢末年的亂世裡,在我看來只要名字和事蹟是被記錄下來了的,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人。
-
3 # 記者倪好
投機犯,陰謀家,心胸有限的真小人。
本來董卓死後,他作為西涼集團的頭馬,手上一把好牌,既有漢獻帝,也佔了長安,文有賈詡、武有西涼軍,背後還有大本營西涼,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但他跟郭汜鬧不到一塊,在外敵未除的情況下,自己人先幹了起來。在漢獻帝的問題上也左右搖擺,放漢獻東歸,又反悔,跟幾個軍閥打的不亦樂乎,把自己的本錢敗光了,最後被曹操剿滅。
看了李榷的簡歷,你會發現這人就是小一號的袁紹,優柔寡斷,目光短淺。
-
4 # 君山話史
李傕是董卓涼州兵團的重要將領,在董卓死後,曾經一度掌控朝廷,只是他雖有野心,奈何才能平庸,最終只能被淘汰出局。
董卓被刺死後,王允成為東漢朝廷的一哥,大權在握。然而,在如何對待董卓舊部這個問題上,王允卻犯了一個大錯:他既不赦免涼州兵團的戰爭罪行,又要強行解散涼州兵團。在這種情況下,涼州兵團在李傕的率領下,鋌而走險,索性反了,殺向長安。十餘萬涼州兵攻陷長安,殺掉王允,逼走呂布,完全掌控朝廷。
然而,李傕威望與才能都與董卓不能相比,郭汜、樊稠等涼州將領也手握重兵,與李傕暗相較勁,長安小朝廷烏煙瘴氣,最終引發內訌。第一個出局者是樊稠,被李傕設計殺死。緊接著,郭汜與李榷大打出手,雙方就你來我往幹上了。此時的朝廷形同雞窩,李傕劫持漢獻帝,郭汜劫朝中大臣,鬧得不亦樂乎。
這時,涼州另一名將領張濟趕回長安,為雙方調停,並說服李傕與郭汜,迎漢獻帝東返。李傕與郭汜兩人打仗打得頭腦有點糊塗了,竟然稀裡糊塗就答應了。漢獻帝東返後,李傕與郭汜發現不對頭,怎麼能把小皇帝放走呢,拿著當人質不是很好嗎?於是兩個對頭竟然握手言和,一起去追漢獻帝。
然而,故事就變得沉悶而無聊,就像一部很爛的電影指令碼一樣。皇帝一路逃,李傕一路追。每次快追上時,總有不知哪兒冒出來的好漢,把皇帝給救走了。最後追到黃河邊,皇帝拼了死命渡河北上,總算勉強擺脫李傕的追兵。
在李傕、郭汜等人控制朝廷時,涼州兵團尚有十餘萬精兵,挾天子以為資本,在中國政治舞臺上也算得上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勢力。歷史給了李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這時他的實力,絕不比曹操、劉備這些後來的梟雄差,但他並沒有能把握機會,因為他沒這個才能。他只知小打小鬧,只知窩裡鬥。他不僅在窩裡鬥中消耗了自己的實力,同時把王牌人質漢獻帝給弄丟了,這樣他從政治中心滑落到政治邊緣,成為普普通通的小軍閥。而小軍閥在亂世中的命運,註定是不好過的。
李傕放跑了皇帝,而曹操乘機迎獻帝,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主張。手握大棒的曹操以朝廷名義詔令段煨等關中將領討伐李傕,在關中混戰之後實力消耗殆盡的李傕沒有創造奇蹟,不僅兵敗被殺,連同三族都遭夷滅。至此,董卓餘部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
回覆列表
呂布作為“三國第一猛將”,能夠擊敗他的人屈指可數,首先是在“董卓討伐戰”中因與胡軫不和而被““江東猛虎””孫堅所擊敗,其次是在兗州之戰和下邳之戰中被曹操所擊敗,但實際上還有一個在《三國志》中並不出名的人也曾擊敗過呂布,那就是李傕。
李傕(?—198年),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省耀縣)人,為董卓心腹大將。他的一生有兩件值得稱道的事,其一是曾與朱儁交戰,大敗朱儁。朱儁作為平定黃巾之亂的赫赫功臣,曾以五千軍隊擊敗叛軍,收服交州的戰績而聞名於世,可說是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將。而李傕在中牟大敗朱儁,這成為他聲名鵲起之始。然而最值得稱道的事,卻是他在董卓被殺後,反攻長安,大敗呂布,挾天子以令諸侯。
當初平三年(192年)4月時,董卓在長安被司馬王允及其義子呂布陰謀殺害後,董卓舊部一時群龍無首,軍隊議論紛紛,多有解甲歸田之意。但李傕得到賈詡的勸誡,知道如果散盡軍隊後,憑藉涼州兵的惡劣口碑,只會滅亡得更快。於是下定狠心,與郭汜、張濟等人率軍數千人星夜奔行,反攻長安。在沿途中,他們不僅打敗了前來阻擊的軍隊,匯合了胡軫、樊稠、李蒙、王方等舊同僚,聚眾十餘萬人,更是在圍城八日後,擊敗呂布,處死王允,挾持了漢獻帝劉協,立下了赫赫戰績。這次打敗呂布,挾持漢獻帝使得李傕名聲大噪,頗有“董卓第二”之慨。此戰後,漢獻帝封李傕為揚武將軍,後又進封為車騎將軍、池陽侯等爵祿,達到事業頂峰。
他的由盛轉衰始於興平元年(194年),是年全國災荒,糧食歉收,李傕竟挪用賑災之錢糧用於軍隊補給,並縱兵任意搶掠,致使災荒嚴重加劇,數百萬百姓紛紛深受其害,投奔他處。後隨著李傕與郭汜、樊稠等董卓舊部部將內訌,軍事力量分散,先是兼併樊稠、李蒙軍隊,與郭汜決裂爭戰,在和解後又與張濟、郭汜各奔東西,最終落得三人各自身死的下場。李傕頗有重蹈董卓覆轍之意,無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違背民意,荼毒生靈,猜忌心重,都有董卓失敗的影子。
參考文獻:
1、【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2、呂思勉:《三國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3、黎東方:《細說三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