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史學家
-
2 # 史論縱橫
這算是知識點嗎?學歷史的時候也沒有學過三次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機會啊?
現在這問題,問的越來越有深度,有時候先不說答案,就是這個問題的本身就帶有爭議性。
按照青年史學家的回答,將這三次機會說成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縱橫來談一談吧?
關於洋務運動,我認為是晚清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它帶領晚清社會走向近代化,並且帶來晚清中興三十年。
然而,洋務運動最後還是失敗了,歷經三十年變法,最後在甲午海戰中一敗塗地,可悲可嘆。然而,洋務運動真的失敗了嗎?其實洋務運動應該是成功的,洋務運動的主旨就是“富國”“強兵”,經歷三十年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既比三十年前要富,兵也比三十年前要強。富國強兵的確已經實現,至於打敗仗,那不是洋務運動應該背的鍋,那是統治者應該背的。
再說戊戌變法,縱橫認為如果戊戌變法也算得上晚清成為現代化強國的一次機會的話,那機會也太好得了,晚清還不如被太平天國取代的好。戊戌變法的根本不在於變法圖強,實質就是康有為打著變法的晃著,想要獲取個人政治權利的一場陰謀。戊戌變法不可能成功,那從來都不是機會,只有危機,沒有機會。
最後說清末新政,那些鼓吹戊戌變法成功中國就會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根本就不瞭解,從1898到1901年只有三年,三年之後清政府就實行更加徹底的新政,相對於戊戌變法,清末新政在諸多領域的變革都更加徹底,更加全面,然而實際情況是新政培養出來的新軍不聽晚清的指揮的。
其實,從這裡就應該看出來,晚清從來就沒有得到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機會,因為晚清就是封建落後的存在,近現代化就是晚清的墳墓。
所以,這個題根本就是偽命題!
-
3 # dyhgy
一個骨子裡帶有民族岐視,奉行極端專制,而有較強的內部愚民奴官的控制能力,始終不能真正看清世界大勢,妄自尊大的皇族官僚政權,永遠不可能把真正富民強國放在首位,一次次喪失圖強機遇,決非偶然……
回覆列表
此處所謂三次成為現代化的強國機會就晚清政府來講包括洋務運動、戊戌維新和清末新政,但是清政府這三次機會都沒有把握住,沒有成功實現強國的機會,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這還要一個一個來分析。
洋務運動是晚清政府所進行的時間最長的一次強國運動,從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也有說法是到戊戌維新之前),一共三十多年的時間,清政府辦海軍、設工廠、派遣留學生、修鐵路,一時間也是搞得轟轟烈烈的,但是效果都不彰,以修鐵路為例,李鴻章主持辦理洋務運動三十年,一共只修了707裡的鐵路。洋務運動失敗就失敗在所託非人上。洋務運動的這些幹臣,包括恭親王、李鴻章等人都是魄力不足的,不敢進行大範圍的改變,只能進行有限度的變革,而這種變革是缺乏永續性的,而且是非常脆弱的,所以一旦碰到強敵,立馬就會遭遇慘敗。
戊戌維新失敗的道理就更加明顯了,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黨人根本就沒有辦法提出符合當時中國實際的變法策略,而且他們也不注重變法的策略性和漸進性,因而導致了變法必然走向失敗。
清末新政是慈禧太后主導的,本來是有希望走向成功的,不過慈禧太后等清王朝統治者並沒有真正理解憲政等概念,他們只是想透過辦理新政的機會去實現集權,因而導致與立憲派離心離德,在革命黨點燃炮火之後,清王朝的大廈就轟然倒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