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體育的王大錘

    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以仁義治天下,加之其本人很節儉,東漢在開國初年就呈現了“光武中興”的盛世局面,但是光武帝之後的皇帝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這和西漢是截然不同的;漢高祖劉邦英明睿斷,乃一代有為之君,其之後的皇帝如文帝、景帝和武帝都是有作為的明君;東漢則是截然相反的一種情況,比如東漢末年的昏君漢靈帝,荒淫無道,甚至和諸多赤身裸體的宮女一起玩耍嬉戲,這樣的東漢帝國不衰落都是不可能的!

    其二,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帝國的根基。黃巾起義雖然歷時幾個月就失敗了,但是東漢的統治已經被推到了懸崖邊上,諸侯割據愈演愈烈,人人都想稱王稱帝,東漢朝廷多少有些名存實亡的意味,這和東周的諸侯割據很類似。

    其三,東漢末年宦官亂政。宦官是古代封建社會特有的產物,這類人由於身體有殘缺,心理健康的人少之又少,故而這類人一旦有了權利便會猶如脫韁的Mustang一樣不可收拾,這類人的特點就是心狠手辣,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參考十常侍亂政)。宦官亂政加劇了東漢朝廷的腐敗,同時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 2 # 澳古說歷史

    首先東漢全盛時期是在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這段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明章二帝繼承併發揚了光武帝的中興大業,繼續執行寬鬆治國和與民休息的開明政策,可以說這個時期出現的"大治"景象,徹底的將東漢推向了鼎盛,在之後漢和帝時期,東漢的國力徹底的達到極盛,世人稱之為“永元之隆”,這段時期東漢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東漢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在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但不得不信的是當一個國家達到極盛的時候,也就是意為著這個國家要開始衰落了,東漢也避免不了這麼一個“詛咒”,東漢從漢和帝而盛,也從漢和帝而衰,可以這麼說東漢的極盛是漢和帝締造的,但是東漢的衰落也是漢和帝造成的,東漢從漢和帝開始重用宦官,打破了自東漢光武帝劉秀以來宦官不得干政的規矩,從他開始宦官開始有了中常侍、黃門侍郎、大黃門、小黃門等正式官職,並且在以後擔任這些官職的宦官也成為權傾朝野的存在。

    那麼東漢是如何從盛轉衰的呢?歸根結底就是八個字“少年天子 黨錮之禍”,東漢自漢和帝之後所有的皇帝都是“少年天子”,漢殤帝劉隆登基不足百歲、漢安帝劉祜登基年僅13歲、漢順帝劉保登基年僅10歲、漢衝帝劉炳登基年僅1歲、孝質皇帝劉纘登基年僅7歲、漢桓帝劉志登基年僅14歲、漢靈帝劉宏登基年僅11歲、漢獻帝劉協登基年僅8歲,可以說東漢的皇帝都是歷朝歷代登基時最年輕的皇帝,而這種情況就造成另外一種情況的出現,那就是後宮干政,外戚專權,東漢中期以後,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這樣一來作為皇帝的大權就只能由皇帝的母親掌控,而一旦太后掌權,則必然會重用自己的親戚來鞏固自己的權力掌控,之後則會導致外戚的勢力膨脹。經過歷朝歷代的實證,如果太后和外戚掌權,則皇帝即使長大了也很難收回屬於自己的帝權,但我們誰都知道皇帝長大後,絕對不會甘心被外戚擺佈,而想親自行使君權,皇帝的身邊能依靠的就只有身邊的宦官,畢竟從小陪自己長大的也只有這些人,皇帝要想拿來屬於自己的權力就必須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而要除掉外戚,皇帝就必須要給宦官對應的權力,則這樣就又會造成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外戚除掉了,但宦官又起來了,從原來的外戚專政,變成宦官把持朝政。而當這個皇帝死了之後,另外一個年輕的皇帝繼位,則又是太后或者外戚專權,等皇帝長大了就又是依靠宦官來奪取屬於自己的權力,如此迴圈往復,就形成了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他們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導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社會混亂,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迴圈,則造成的結果就是東漢後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盪不安,社會上大批貧民流離失所,廣大人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黑暗統治了,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最後直到黃巾起義的爆發,東漢徹底衰落,並最終滅亡。

    所以根據以上原因,我個人覺得東漢到中後期之所以會衰敗,根本的原因就是“外戚干政,宦官弄權”,外戚與宦官兩派之間互相任用親信,誅殺異己,他們只在乎一派的利益,而絲毫不關心他們這麼做對朝廷、對百姓到底有多大傷害,而且最重要的是兩派的鬥爭造成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朝廷的政策根本就實施不了,外戚說可以,則宦官勢必說不可以,反之宦官說可以,外戚也絕對說不可以,你說這樣的朝廷能幹成什麼事情,天天知道內訌,為自己的人爭取利益,而絲毫不在乎朝廷的利益,這樣的東漢你說能不衰敗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一輩子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