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遙望燕園
-
2 # 雲上文心
意氣盛壯之士,猶言勇士。《古文苑》二戰國楚宋玉《大言賦》:“壯士憤兮絕天維,北斗戾兮太山夷。”《戰國策·燕》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壯士,賜之巵酒。’則與鬥巵酒。”《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壯士之暴怒。”
意氣盛壯之士,猶言勇士。《古文苑》二戰國楚宋玉《大言賦》:“壯士憤兮絕天維,北斗戾兮太山夷。”《戰國策·燕》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壯士,賜之巵酒。’則與鬥巵酒。”《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壯士之暴怒。”
中學語文教科書中選了《史記·項羽本紀》片段,並命名為《鴻門宴》,在中學語文課文《鴻門宴》中,項羽見到一個怒目圓睜的勇士闖入自己的營帳,還以為要來刺殺自己呢,趕緊把手按在劍柄上,擺出一副隨時可以拔劍出鞘,跟這個不請自來的莽漢一較高下。
得知莽漢是沛公帳下參乘樊噲後,知道是友非敵,加上沛公劉邦還在大帳中坐著呢,料定樊噲不敢亂來,懸著的心可以放下了,緊張的肌肉可以鬆弛下來了,於是細細端詳了下樊噲,稱讚了一句,“壯士!”而後賜酒賜肉,見樊噲吃豬大腿吃得豪邁,又叫了一聲“壯士”,詢問樊噲吃好沒,可不可以再吃再飲。
項羽兩聲“壯士”,也一定給你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你一定跟我一樣,以為“壯士”是個特別的詞,能被項羽稱為“壯士”,一定是極高的評價了。
這種印象是正確的。
翻開《史記》中有關秦末漢初的篇章,出現“壯士”的地方也不過二十多處,在這二十多處稱“壯士”的地方,大概分三種情況,一種是稱呼士兵,一種是稱呼百姓,另一種是稱呼單獨的某個人。
稱呼士兵,大概是勇猛的意思,稱呼百姓,大概是強壯的意思,而單獨稱呼某個人,則不是勇猛或強壯這樣字面的意思了,而是一種敬稱,被稱為“壯士”的人,往往都是有勇有謀有膽有識的。
秦末漢初所有被稱或自稱“壯士”的,不過寥寥八人,分別是樊噲、劉邦、陳勝、貫高、彭越、韓信、淮陰屠中少年,季布,這八個人中,劉邦、陳勝、韓信三個人是自稱“壯士”的,其他五個都是被稱“壯士”的。
樊噲,不用多說了,敢對項羽怒目圓睜,能把項羽緊張得手按劍柄,絕對稱得上有勇有膽,吃過項羽賜的酒肉,還給項羽講了一番大道理,絕對稱得上有識有謀。
劉邦,得稍微多說幾句,一般認為劉邦比較菜,跟項羽打仗,略戰略敗,就是菜鳥一枚。但實際上,劉邦絕對稱得上“壯士”,而且是老當益壯的“壯士”,劉邦起事的時候,已年近半百,在其他人都含飴弄孫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走上戰場,一直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年,直到把勇猛的英布擊敗。
陳勝,當然也稱得上“壯士”的,秦末第一個舉兵的人,沒有他,就沒有項梁、劉邦、田儋、彭越、英布、韓信等人的崛起,這還稱不上“壯士”,哪個稱得上“壯士”呢?
貫高,被劉邦稱為“壯士”,劉邦之所以稱貫高為“壯士”,是因為貫高謀殺自己,此所謂有膽、有謀,貫高被捕之後,受什麼樣的刑罰,吃怎樣的苦,都不肯把鍋甩給自己的君王張敖,此所謂有勇、有識。
彭越,被呂雉稱為“壯士”,翻開司馬遷為彭越做的傳記,可以看到,彭越雖是綠林好漢出身,但其識遠在宋江之上,其勇不下魯達,其膽不下武松,其謀遠在吳用之上,即便死到臨頭,彭越還是一番表演,可以說求生慾望很強烈了,這種不服輸的膽識,一般人玩不來。
韓信,雖然沒有項羽那樣身高八尺,但也是很魁梧的一個純爺們,韓信在即將被動死刑的時候,還能鎮定自若地自賣自誇,在監斬官夏侯嬰面前自稱“壯士”,稱自己可以幫劉邦奪天下。
季布,曾是項羽手下大將,多次叫劉邦出醜,他季布有多猛,就不用展開來說了吧?而且,季布是項羽手下大將中唯一一個在劉邦的新政權中做大官的,漢惠帝時候,季布敢在朝會上懟樊噲,稱樊噲說大話,敢在漢文帝時候懟漢文帝,絕對的有膽、有識吧?
至於那個淮陰屠中少年,就是當初曾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則稱不上“壯士”了,韓信稱其為“壯士”,當是刻意拔高他,也為自己當年的糗事遮醜。
除了上述幾位,還有一位離秦末漢初稍近的,他自稱“壯士”,他的名字叫荊軻,一個敢去刺殺秦王嬴政的俠客,一個會在刺殺行動前唱“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勇士。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史記·刺客列傳》、《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史記·吳王濞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