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很多史學家對他評價不高,認為他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呢
4
回覆列表
  • 1 # tangbanxie4072

    當然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不過因為政治被人為拔高了。其實他的操守業績比同時期的李定國差遠了。如果當時他肯拋棄當軍閥的自私想法和李定國會師廣東新會,南明局勢將會煥然一新。結果肯定會更好。

  • 2 # 高宗1986

    我覺得南明之所以沒有成為南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當權者不團結,大難來臨相互拆臺的事情不少發生。南明短短十幾年發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出了不少英雄人物,其中最讓我佩服的就是李定國,李定國的事蹟可以比擬南宋文天祥,可是事實上今天的人對他並不瞭解,不過這兩年隨著網路對他的事蹟的記述,他的事蹟也慢慢被更多的人所屬知。

    南明這段歷史真的有點特別,說到南明我能想到的可能是鄭成功和史可法等人,但是說句難聽的話,南明壞就壞在這些人的手中。史可法人品和忠心是沒的說,只是他難堪重任,他身為南明國防部長,在滿清大兵壓境時指揮和部署接連出錯,而且他戰略眼光也不遠。能力有限,但是他對於國家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最後寧死不降,保留了一個忠臣的臣傑。

    再說到鄭成功,他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鄭芝龍是海盜出身,後來鄭芝龍被朝廷詔安,當了明朝的官員。他運用官員身份又發展海洋貿易,所以鄭家人和大多數商人一樣別的不講,只講利益。鄭芝龍在當海盜時發現自己的實力無法與朝廷抗衡,覺得投靠朝廷自己油水更大,所以他決定接受朝廷詔安。當滿清南下,大明大勢已去的時候,鄭芝龍覺得此時投靠滿清說不定可以撈的一個肥缺,甚至可能封王,所以他決定降清。只是他的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決定是錯誤的,非但沒有給他帶來榮華富貴,反而帶來了牢獄之災和殺身之禍。

    鄭成功這點繼承了乃父,他擁兵自重卻在抗清上沒有太大作為,他在明末清初一直是徘徊不定觀察局勢,以期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表面尊奉南明政權,可他又是獨立於南明政權以外的軍閥,不怎麼聽朝廷號令。他舉起義旗喊的口號是反清,但是他和滿清經常往來,也經常和談,所以他在明清兩方誰也不想得罪,看似這招很高明,但是卻不明智。因為他在兩邊都不討好,而且明清相爭總有一方要勝出,等天下大勢已定,哪個政權也容不下鄭成功。

    先說李定國兩次攻打廣東,第一次李定國其實很被動,當時主政後方的孫可望怕李定國功高震主,所以後方是沒有人支援李定國的,李定國在這樣的情勢下連連大捷,兩撅名王,斬殺了滿清的兩個王爺,這一舉簡直可以說在明末清初的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李定國佔領湖南和廣西后決定乘勝攻打廣東,假如廣東一旦南下,南明的生存空間一下子就改變了。廣東是比較富裕的省份,而且人口稠密,假如拿下廣東抗清局勢將大大利於南明。

    李定國不愧是南明政權裡比較有戰略眼光的一個大將,他意識到拿下廣東必須要快,因為時間久了,滿清北邊的援軍就會趕到。所以李定國制訂了詳細的戰略部署,轉門派人去福建聯絡鄭成功,請鄭成功從東邊由粵東向西打,而李定國從東部打,總的來說東部難度大點,因為省城廣州就在東面,清軍防守主要兵力也在東面。李定國等於是把硬骨頭留給自己,但是就是這樣的情況鄭成功還是按兵不動,結果坐視李定國敗北,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第二次李定國又捲土重來再次攻打廣東,這次李定國因為上次鄭成功沒有及時出兵所以心有餘悸,所以這次開始打廣東前他就派人多次聯絡鄭成功,李定國還親自給鄭成功寫信勸他按時出兵,結果呢,鄭成功做做樣子確實出兵了,但是他派出的軍隊故意是磨洋工,結果第二次李定國沒有得到鄭成功的支援,再次敗北,這一次失敗也等於是南明錯過了最後一次翻身的機會。

    所以你能理解我們所謂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嗎?他一直是儲存自己的實力,在明清兩邊都不得罪,他也一直和滿清和談。基本條件談的差不多,結果在剃髮問題上談僵了。滿清此後對鄭成功不在做任何打算,滿清也著手準備攻打福建。

    隨後孫可望投降滿清,滿清大舉出兵西南,此時鄭成功意識到,假如永曆帝的南明朝廷滅亡了,那麼他福建王的日子也就到頭了。他明白比唇亡齒寒,在他的思維裡,南明政權存在比不存在好。所以此時他才在軍事上有大動作,聯合魯監國舊部張煌言聯合出兵北伐,以期環節清兵對西南永曆朝廷的攻勢,北伐還比較順利,打到了南京城下,但是最後這次北伐也因戰略失誤前功盡棄。北伐失敗,滿清的大兵在消滅了永曆政權後,責無旁貸的大兵攻打福建,鄭成功此時意識到光憑一己之力和手下十來萬兵力是無法對抗新興的滿清,所以才決定出兵臺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靠戰爭發家致富的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