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蜀八爺巫建

    中國這麼大 56個民族

    這種習俗都不太一樣

    有些地方最後是一道湯

    也有的是湯圓 、面

    甚至有的就是炒個蔬菜

  • 2 # 小帥探店

    我的老家是在河南,我們那裡,不管是紅白喜事,還是其他的活動宴席,最後一道是一般都是雞蛋湯或者肉片湯,就是所謂的滾蛋菜了?

    我們老家在農村,一般家裡添小孩或者結婚就會擺酒席宴請四方賓客,然後請上村子裡最會做飯的廚師,到家裡來為大家做酒宴。桌子椅子一般就在當事人家門口或者院子裡,雖然很簡陋比不上酒店,但是飯菜卻是地地道道的好吃,大魚大肉很豐富,量也特別足,可比飯店裡的實惠多了。

    酒店的飯菜有的是提前備好的,但是農村酒席,大都是現做的,看看這擺的整整齊齊的魚湯,大家就清楚了吧。村裡的大廚師傅們一次會做很多份,擺好盤,一次性熬製一大鍋魚湯,再一盤盤澆上去就行了,特別的快速,而且大鍋熬製的魚湯味道更濃更美味,吃過河南農村宴席的朋友都會豎起大拇指呢!

    這種上菜的方式,我們當地人叫做打合盤,一般情況下一次可以端五六桌的菜,現在大都是20來歲的年輕人在做。端菜的一般都是自己人,什麼一起長大的朋友啊哥哥兄弟啊,或者年長一點的叔叔舅舅也會幫幫忙,河南農村酒宴的氛圍特別熱鬧,人們都很熱情,一起說說家常,談談工作,其樂融融。大人們還會帶上家裡的小孩,小孩子天真活波,大人們都喜歡逗他們玩,是宴席上的開心果。

    每次到最後上這道湯的時候,上菜的哥哥們都會笑著大喊“滾蛋湯”來嘍~!客人們也都是笑嘻嘻的說是啊是啊,並和上菜的哥哥聊兩句。你們知道為什麼這道湯叫“滾蛋湯”嗎?有兩個原因,一是做這道湯的時候,最後加上了打散的雞蛋,在鍋裡滾熟了,所以叫“滾蛋”;二是這是最好一道菜了,提醒賓客們宴席的菜品已經上完了,酒席就要結束了,吃完飯大夥就可回家了,所以戲稱為“滾蛋”。哈哈

    早些年,有些人喜歡一直喝酒喝得寧酊大醉,一直坐很久也不走,近些年大家生活水平也提高的,素質也高了,很少有喝得寧酊大醉的了,大家喝完湯後一般都很自覺地收拾收拾離開了,送走完客人後,主人家和街坊幫忙的朋友就開始收拾這些桌椅板凳,完滿結束宴席!

  • 3 # 勁飲膳房

    送客菜,就是吃酒席的人一看到某一道菜,就代表菜品上齊了,吃完這道菜,酒席結束。七零後小時候,一聽到本家有娶媳婦的或者生孩子吃大面的,還有蓋房子上樑的,一個個就跟紅了眼珠子似的,能提前十天半月盼望著。 那時候農村酒席上有一隻不是很大的雞,還有用面和上點菜炸出來的油丸子,在就就是叫做蝦片的一種膨化油炸東西,是當時孩子們最喜歡吃的幾樣菜,也估計是當時的葷菜。那時候吃酒席,我們有專門的小孩桌,七八十來個半大小孩聚在一起,就等好菜來時開搶。看到上面說的三樣菜,我們是真的要去動手搶的,雞基本上被三四個男孩子分了屍,女孩子只好等油丸子和蝦片,因為這兩樣都是用筷子一次只能夾一個或者兩個,所以女孩子也是能夠搶到吃的,好歹能解解饞。其它的就是菜了,炒白菜,炒芹菜,炒這樣,炒那樣,當年的孩子們特別圖吃,上一碟光一碟,吃完一碟就去外面看著,看到端盤子的小夥來了,就歡天喜地又跑回桌上等吃。河南省洛陽,農村酒席、市區酒席最後的確有一道“送客菜”,那就是“雞蛋湯”。在河南省洛陽,家裡有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的待客都是吃“洛陽水席”。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傳統名宴。洛陽水席是前八品(冷盤,四葷四素),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24道菜。熱菜最後一道就是“雞蛋湯”,也就是“送客湯”。從小記事起,不管到任何一個地方吃酒席,最後一道都是“雞蛋湯”,雞蛋湯一上桌,比我大一點的孩子們都吆喝著“滾蛋湯、滾蛋湯來了”(童言無忌)。我那時年齡小,剛開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問比我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告訴我,吃完這個湯就該回來了。於是從我很小的時候便知道,看到“雞蛋湯”就代表酒席結束了。最近這十多年,很多飯店把酒席的最後一道“雞蛋湯”給換掉了,有的飯店用“西湖牛肉羹”、有的飯店用“米酒小湯圓”來代替“雞蛋湯”。農村酒席也好,飯店酒席也好,能有一道讓客人都明白酒席菜品結束的“送客菜”挺好。帶酒席往往都是十幾桌甚至幾十桌,待客的主人不可能通知客人酒席菜品上齊了,如果主人一通知,就有攆客人走的意義。用一道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送客菜”,顧全了主人的顏面,客人吃好後便會自行離席。“送客菜”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鵝和平頭哥放一起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