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星一號
-
2 # 裸猿的故事
不是同一個平面,實際上兩者大約呈60度夾角。
這個夾角甚至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當然你得呆在地球合適的位置上。
圖示:太陽系黃道面與銀河系的盤面夾角,大約為60度。
雖然,太陽系中的黃道是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來確定的。但由於太陽系中的多數行星、小行星乃至塵埃雲,和地球公轉軌跡基本共面,因此太陽系的黃道面會有黃道光作為一個明顯的標識。黃道光是由黃道面上分佈的彗星、小行星以及太陽系中的塵埃雲反射太Sunny形成。而在地球的南北半球合適的位置上,會非常清晰地看到黃道光和銀河系平面的交叉,形成一個漂亮的X。
圖示:富士山頂上的黃道光。黃道光的觀測比較苛刻,需要無月並且沒有光汙染的地區,但對於古人來說,這個條件並不難。
而在太陽系黃道面附近的十二個星座,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黃道十二宮。黃道面分為360度,大約每30度,就構成了一個星座,當然這都是人類腦補出來的,同一星座的恆星彼此相差甚遠。
圖示:黃道十二宮,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二星座啊。
黃道光和銀河的交叉,越靠近太陽的黃道光越亮越寬。這是因為越靠近太陽,黃道面上的塵埃也就越是濃密,而越是向天頂延伸的部分,塵埃越是稀疏。
圖示:這張拍攝黃道光和銀河交叉的照片,由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拍攝。
太陽系的黃道面與銀河平面(銀河黃道面)的角度關係,只和形成太陽系的那團初始星雲與銀河平面的夾角有關。在銀河系中,即有與銀河平面重疊的其它太陽系黃道面,也有與銀河平面完全垂直的。實際上,銀河黃道面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面,它是一個厚2000光年的一個橢球,在這個橢球中,構成銀河的星系在這裡載沉載浮,圍繞銀心公轉。從宇宙的視角看去,太陽帶著一堆小弟(太陽系內的行星和塵埃)圍繞著銀心旋轉。
圖示:在太空中飛奔的太陽
上面那個著名的GIF,是用的90度角而不是60度角,更嚴謹一點的影象應該是下圖這樣。
-
3 # 科學新視野
並不是,恆星系的黃道面和所在星系的盤面並沒有多大聯絡,它們的分佈很隨機。
比如銀河系在獵戶臂的銀道面厚度就有數千光年,這裡的恆星黃道面都是各種姿態,和銀河系的銀道面並不平行。
而我們的太陽,它就是斜著繞銀河系公轉的,角度大約有60度。
太陽以250㎞/m的速度,每2.5億年圍繞銀河系公轉一圈,所以我們太陽系行星的執行軌跡,相對於銀河系更像下面這種。
太陽穿梭在銀河系的星際空間裡,在旋臂的位置也會有變化,運動方向的太陽風和星際物質會達到一個“壓強平衡”,形成弓激波。
整體而言,我們的太陽系就像被包在一個泡泡裡穿梭在宇宙中。
回覆列表
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是從同一個原行星盤中形成,所以幾大行星基本上都在相同的平面上繞著太陽公轉,所以可以認為太陽系呈現為盤狀(但太陽系外圍還有籠罩著球殼狀的奧爾特雲)。另外,黃道面一般指的是地球所在的公轉軌道平面,但不同行星的軌道平面與地球黃道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夾角,所以太陽系的行星並沒有完全統一的軌道平面。
在銀河系中,恆星以及星雲等普通物質都在差不多在相同的平面上繞著銀心公轉,所以可以認為銀河系也是呈現為盤狀。但銀河系還是有厚度的,只是相比直徑短了很多。銀盤的平均厚度大概有兩千光年,而銀盤的直徑至少有十萬光年。
那麼,太陽系的盤面與銀河系的盤面是否基本上處在相同的平面上呢?
不是。太陽系的盤面與銀河系的盤面之間大約有一個60度的夾角。事實上,銀河系不會對太陽系以及其他恆星系統的盤面朝向造成影響,決定恆星系統盤面朝向的是它們形成時的原始星雲角動量的方向,而這是隨機的。因此,在銀河系中,有些恆星系統的盤面差不多會與銀盤共面,而有些可能會垂直於銀盤,還有些可能也像太陽系這樣與銀盤存在60度的交角。
無論太陽系的盤面朝向何方,對於太陽系本身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太陽系中各大天體的運動還是直接受到太陽引力的控制,銀河系對此的影響有限。
另外,如果以銀道座標系作為基準,各大行星被太陽帶著在銀河系中穿行的軌跡呈現為螺旋形。並且太陽也並不是總在相同的平面上繞著銀心旋轉,而是會在銀道面上下方不斷穿行,呈現為波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