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剛通關,玩的是最長的那條線,最後大家都熬過了WG的那條。這一條也是比較治癒的一條。我在看來,方別歷經的變化是:樸素的愛國者->忍辱負重的愛國者->動搖的愛國者->愛國、愛人的殺手->愛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被救贖的普通人樸素的愛國者:最開始參加遊行的熱血青年,心中的最大願望就是衝在最前面英勇就義。在那時候的方別心中,國家是高於一切的,其他的都是個人私慾;忍辱負重的愛國者:當了潛伏者之後,應該說方別的愛國情操更近一層樓,為國為民甘願揹負罵名。這時候的方別,在內心中應該是自我認可+自憐達到最高峰的,也是自認為最崇高的一刻。動搖的愛國者:如果說殺死薛老師是兩人的英雄主義默契的話,那麼殺死單純的鄭君如,被張曉夢救下,聽到李岸的苦悶,以及和岡山和友誼,都開始動搖方別。他發現愛國不一定是唯一高尚的東西,除此之外還有普通人的愛情,還有普通人的善良,而且打著愛國旗號人民旗號的人也不都是善良的(比如劉氏父子),這些都給曾經鐵血的方別帶來迷思。
而人性是無法壓抑的,方別一定會在愛國之外,也去追求美好的人性。而當愛國和人性衝突的時候,他又該如何選擇呢?愛國、愛人的殺手:這時候的方別更加心狠手辣,玩家此時也應該適應了隨時選擇開槍、割喉等選項了吧。但這時候的方別更多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和理想,更多的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我們也發現在方別做選擇的時候,他開始考慮如果在犧牲最少的情況下完成任務(例如不傷害薛梅,例如不出賣曉夢)。這時候的方別,從一個冰冷的愛國機器,漸漸轉化為一個人。愛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從這時候開始,方別應該在玩家心中的認同感達到最高,因為這時候的方別,不再去在乎自己的入黨資料是否被毀,不再去在乎自己的愛國憑證是否被毀,反而開始在乎每一個身邊人的幸福和安危。
我今天剛通關,玩的是最長的那條線,最後大家都熬過了WG的那條。這一條也是比較治癒的一條。我在看來,方別歷經的變化是:樸素的愛國者->忍辱負重的愛國者->動搖的愛國者->愛國、愛人的殺手->愛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被救贖的普通人樸素的愛國者:最開始參加遊行的熱血青年,心中的最大願望就是衝在最前面英勇就義。在那時候的方別心中,國家是高於一切的,其他的都是個人私慾;忍辱負重的愛國者:當了潛伏者之後,應該說方別的愛國情操更近一層樓,為國為民甘願揹負罵名。這時候的方別,在內心中應該是自我認可+自憐達到最高峰的,也是自認為最崇高的一刻。動搖的愛國者:如果說殺死薛老師是兩人的英雄主義默契的話,那麼殺死單純的鄭君如,被張曉夢救下,聽到李岸的苦悶,以及和岡山和友誼,都開始動搖方別。他發現愛國不一定是唯一高尚的東西,除此之外還有普通人的愛情,還有普通人的善良,而且打著愛國旗號人民旗號的人也不都是善良的(比如劉氏父子),這些都給曾經鐵血的方別帶來迷思。
而人性是無法壓抑的,方別一定會在愛國之外,也去追求美好的人性。而當愛國和人性衝突的時候,他又該如何選擇呢?愛國、愛人的殺手:這時候的方別更加心狠手辣,玩家此時也應該適應了隨時選擇開槍、割喉等選項了吧。但這時候的方別更多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和理想,更多的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我們也發現在方別做選擇的時候,他開始考慮如果在犧牲最少的情況下完成任務(例如不傷害薛梅,例如不出賣曉夢)。這時候的方別,從一個冰冷的愛國機器,漸漸轉化為一個人。愛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從這時候開始,方別應該在玩家心中的認同感達到最高,因為這時候的方別,不再去在乎自己的入黨資料是否被毀,不再去在乎自己的愛國憑證是否被毀,反而開始在乎每一個身邊人的幸福和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