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散v人
-
2 # 哈哈社群141221936
具說,才開始時,反應激烈,有的想吐,大部分人,連飯都吃不下去了。但是,久了,就慢慢習慣了,神經也就開始麻木了,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了。
-
3 # 肝膽外科高大夫
醫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治病救人的藝術。如何制定完善的診療計劃,如何實施安全完美的手術,如何與患者及家屬有效的溝通,都需要我們好好的學習和思考!
-
4 # 醫睹為快
恩格斯曾經說過“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對於一名醫學生的成長來說,解剖學是基礎,是必經之路。
可能每一名醫學生在第一次上解剖實驗課前,內心都是十分忐忑的。但當我們真正看到躺在實驗臺上無語體師時,內心當中只有對無語體師尊敬和無盡的求知的慾望,在濃濃的福爾馬林的味道中學習辨認人體的結構,器官。有人曾戲言“為何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在上解剖課。”實踐是掌握理論最好的方式,也是我們以後成為好醫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後,只要內心當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敬畏和對知識的追求,內心中短暫的恐懼是很容易克服的。
-
5 # 不熬夜的醫學生
可能大家聽到解剖館、上解剖課就會覺得有些害怕,甚至還會覺得醫學專業的學生經常去解剖館學習是件很驚奇、令人佩服的事。同樣,在高考志願填報了醫學後,我也偶爾忐忑、偶爾猜測以後的學習生活是否會像聽說的那樣經常和屍體打交道、而從小膽小的我又是否會害怕……但是當我終於作為一名醫學生、穿上了白大衣、經歷過解剖課,你會發現,可能福爾馬林的味道會刺鼻、會難聞;可能初入實驗室,你有些忐忑不安;可能你看到面前頭部的大體標本,他的臉早已談不上慈祥,但是你不會再有過多的恐懼,因為你知道,他們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開學初,學校以院系為單位,組織同學到學校的遺體捐獻紀念館去參觀學習,我的恐懼也是從那一刻徹底消失……
當你走入“仰止廳”,視線中出現了一排排慈祥的面龐,他們看起來或已耄耋、或剛剛強壯,他們在相框中看著你笑或者面無表情,他們曾經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有疼愛自己或自己疼愛的家人,在“死後要留全屍”的傳統觀念影響下,他們能說服自己和家人,在死後捐獻出遺體,讓醫學生做實驗,這是無法形容的大愛和奉獻啊!“寧願醫學生在我身上千刀萬剮,也不願他們未來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這是我們那天之後就一直記住的一位臺灣捐獻者的話,它道出了無語體師們的大愛,也讓我們這些醫學生們真切地明白了什麼是奉獻,什麼是無私。
從此以後,再經過解剖館,也不會有恐懼,而是油然而生的敬意,再當有同學問我“你不害怕嗎”我也會肯定的說“不會啊,我的內心只剩下對他們的崇拜和尊敬了”。
-
6 # 淘盡英雄
坐而論道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別人的經驗方式對自己也未必適用。但有建議勝過無建議,所以無知在下厚顏一答。
我不信鬼神,但在無一點燈火的黑夜,腦中所浮現的影視劇中的惡鬼兇靈,會讓我不由自主的恐懼。此時我會想,若世上有鬼則必有神,鬼在神的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而我會在心中把自己塑造成世上最厲害的神,一切神佛都只是我的僕役,鬼近不了我的身,如飛蛾撲火灰飛煙滅……
當然,醫學生嘗試解剖也可以這麼想:我的職業是神賦予的職業,我的手是神之手,我所代表的是造福人類的不容侵犯的正義力量,一切邪惡不能撼動半分。影視劇中鬼是害怕警服的,理所當然,人害怕的一切,鬼應該害怕。醫生的制服醫生的刀,能救人亦能殺鬼……
如果是害怕解剖現場噁心反胃及其他人體不適,請恕在下不懂,沒有實用的建議。
-
7 # 任宏的短文分享
感謝推薦。
一是要提前進行暗示,因為人們的恐懼通常來自未知,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害怕。所以學生們要進行這樣的課程之前,要適當的安排這樣的影片觀看、經驗分享等等,讓他們瞭解過程和結果。
二是強化環境影響,我覺得學校裡課程安排都是統一的,可是人和人的心理狀態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準備的好一些,有的人可能準備的差一些,所以也可以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先安排耐受力好的上課,回來之後同學之間一定會分享,那麼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其他同學緩解這種恐懼。
當然,最有用的應該是心理治療中的脫敏法,這個可以較快地幫助學生適應,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會有障礙。總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回覆列表
人的屍體和動物的屍體在本質上來說是沒有多大區別的!先從區域性開始,切開的你就當它是其他動物的,時間長了,習慣了好了。後來解剖青蛙,解剖兔子,解剖狗的時候都都沒多大區別的!